牛蒡专业资料.doc

  1. 1、本文档共12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牛蒡专业资料

牛蒡专业资料 牛蒡又叫东洋萝卜。原产亚洲,野生种分布于欧洲的西伯利亚及我国东北至西南各地。日本自古就作为蔬菜栽培,为主要根菜之一。我国自上世纪九十年代开始引进栽培种,经过几年的示范推广取得了较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据鹤壁市农科所试验,作为蔬菜栽培以肉根为收获器官,牛蒡667m2产在3000-3500千克,按每千克1.6元计算,扣除成本1000元,每667m2净收入在3800元以上,经济效益十分可观,是农民致富增收的好门路。 牛蒡的特征特性 牛蒡为菊科牛蒡属二年生植根系植物。根深叶茂,植株高约100厘米。叶片心脏型,长50厘米、宽45厘米、淡绿色,叶背密生白色茸毛,叶缘具粗锯齿;叶柄长70厘米左右,具有纵沟,基部微红。根圆柱型,长40-100厘米,外皮粗糙,暗黑褐色,肉质灰白色。种子灰黑色,长型,千粒重11-13克。种子可入药,在中医学上称为牛蒡子或大力子,性平,味辛,有散热、煊肺、消肿、祛毒之功效。可用于治疗外感,咳嗽,咽喉肿痛。根对牙病有特殊疗效。 牛蒡喜温暖湿润,耐寒耐热力较强,种子发芽适温为20-25℃以上,30℃以上发芽都不良;植株生长发育的适温为20-25℃,喜光不耐荫,地上部耐热不耐寒。地下部耐寒,在-20℃的条件下可安全越冬。最适宜在阳光充足,排水良好,土层深厚肥沃,pH 6.5-7.5的中性沙壤土种植。在沙壤土上种植的肉质根细长,须根少,表皮光滑,外表美观,但肉质较硬,缺少香气。在壤土上栽培的肉质根表皮粗糙,须根多,但肉质根细嫩,香味较重。偏酸、偏碱的土壤均不适宜种植。 牛蒡的开发利用 牛蒡菜 牛蒡菜以其加工工艺简单、食用方便等特点而备受广大消费者青睐。 牛蒡菜加工工艺:牛蒡根-挑选-清洗-去皮-切头-清洗-护色-切片-烫漂-冷却-护色-配料-包装-杀菌-冷却-检验-产品。在该工艺中要注意烫漂、护色及产品检验三个步骤,以保证产品良好的外观性状和内在品质。 牛蒡,为菊科两年生大型草本植物根 茎类蔬菜,高纤维食物,因形似牛尾而得名。又因“鼠过之则缀惹不可脱”,故又名鼠粘。李时珍说“牛蒡术人隐之,呼为大力也”可见食后可增气力,常服可使人成为大力士,因而又名“大力”。还有叫蒡翁菜、翁翁菜、疙瘩菜、牛菜、老母猪耳朵、恶实根、便牵牛、蝙蝠刺、老鼠愁、鼠见愁、吴母、茅翁菜、如意草、道人头、辟虱胡麻。日本人称“牛房”。牛蒡高可达二米,茎紫色粗壮有微毛,上部多分枝。茎上长叶互生,叶大广卵形至心脏形,背面密生白毛。 夏季开紫红色管状花,头状花序簇生或排成伞房状。瘦果长椭圆形,先端有刺毛一束。根呈纺锤状肉质肥大而直,表皮黑褐色有皱纹,内呈黄白色,略带粘性牛蒡为我国古老药蔬,正如宋人苏颂描写:“叶如芋而长,实似葡萄核而褐色,外壳 如 栗 木求 小 而 多刺”,“根有极大者作菜茹尤益人”。“冬月采根,蒸曝之入 药”。明朝李时珍称其“剪苗氵勺淘为蔬,取 根煮,曝为脯,云其益人”。《名医别录》也称“久服轻身耐老”。牛蒡喜欢生长在气候温润潮湿的沟边、荒地、山野路旁、向阳朝 地、林边、村镇附近等地方。我国大部分地 区均有分布,亦有少量栽培,以南方和重庆、四川为多。春采嫩叶作蔬、秋冬挖根洗净鲜用或晒干备用。如今,徐州旺达农副产品有限公司生产的无公害植物,享有绿色保健蔬菜之王美称的牛蒡,还出口到日本、韩国及东南亚等国家。 牛蒡营养丰富,其嫩叶其鲜根富含蛋白质、脂肠、碳水化合物、纤维素、维生素及多种微量元素等。 牛蒡原产于我国,以野生为主,约于五代后晋天福五年(940年)间传往日本,现日本人把牛蒡奉为高档蔬菜,可与人参媲美,故赞牛蒡为白叽洋参有“东洋之参”的美誉。牛蒡深爱日本主妇的亲睐,她们上街买菜,菜篮里多有两条或数条牛蒡,因其可以鲜食,清香可口,别具风味,做妻子买菜时总要顺便把牛蒡当水果买来进 献给丈夫。独具风味的日本牛蒡佳肴有: 煮黑根(日本人称为黑根)、醋拌黑根、猪 肉黑根酱汤等,尤其是牛蒡根制成的腌菜,颇似我国南方的腌萝卜。 牛蒡全身是宝,用途颇多,可烹肴、可制菜、可入药。烹肴,牛蒡作蔬食自古有之,姚可成《救荒野谱补遗》明确将牛蒡列为救荒野生植物,谓“处处有之,三月生苗,食之,可济饥”,且附诗咏之,末谓“早起甑空囊若洗,且将恶实聊充饥”。《饥膳正要》也将牛蒡叶沸水焯过后绞汁,配酥油制成酥点。古人孟洗也说:“根作脯食之良。切根如豆,拌面作饭煮食,消胀壅尤良。”牛蒡脯的制作在南宋林洪所著的《山家清供》上有记载:“孟冬后,采根洗净,去皮煮,毋令失之过。槌扁压干,以盐、酱、茴、萝(即小茴香)、姜、椒、熟油诸料研,氵邑一两宿,焙干。食之如肉脯之味。”然而,牛蒡作蔬食也经历了,如李时珍所说的“今人亦罕食之”的阶段,即明代以前,古人对它已疏远,清代食籍也已极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sunshaoying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