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海经·海经》西南部分考释.pdf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山海经·海经》西南部分考释

《山海经·海经》西南部分考释 周运中 内容提要:本文考证了《山海经》关于中国西南地区地理和民族的一些记载,通过文物考古 资料、民族史资料、语言文字学知识证明《山海经》的记载还是有很多可信之处。只不过其 中有些记载受当时的交流条件限制,在一定范围内被扭曲;还有一些记载因为后世传抄讹误, 需要重新校勘。 战国七雄中,以楚国地域最大(据《史记·苏秦传》,韩国方900 里,魏国方1000 里,齐、 燕、赵三国各方2000 里,秦国方4200 里,楚国方5000 里),江汉平原是其核心,南阳盆 地(申、邓等小国)、汝颍流域(陈、蔡等小国)、江淮之间(群舒、黄、随等小国)在春 秋时已属楚。据《史记》记载,越灭吴时,楚乘机取得淮北大片土地。战国时,楚又灭东南 的越国,南平百越,西南一度占领巴、黔、滇,整个南方都臣服于楚国。 楚国的人口虽少,但民族最多,夷、夏、越、苗、巴等不一而足;耕地虽少但物产最丰,因 为热带、亚热带地区物种本来就多。楚国的文化很独特,玄学如《老子》,文学如《楚辞》, 寓言如《庄子》都深刻影响了中国几千年。楚国西南通过滇、越能和印度交往,在战国中数 它最容易得到中国以外的另一个文明古国的影响。从以上诸点说,楚国不可谓不大。 《山海经》的作者及成书的时间和地点现在还没有定论,但是多数学者认为此书不是成于一 时一地,也不是出于一人之手。但是不管其最后编撰者为谁,《山海经》所记载的中国西南 地区地理无疑是最初从楚国人那里传出的,因为西南的巴蜀诸国和中原诸国语言文化距离较 大,又因地形阻隔,所以交通很少,但是楚国不仅在战国后期将国界扩展到西南,而且本来 和中原诸国的交流很多。关于《山海经》所记地理的可信度,笔者已经在对《山海经》所记 昆仑山地理的考证中有新的证明,[①]本文试对《山海经》的《海经》所记西南部分内容作 出新的考释。 湘陵 《山海经·海内南经》:“桂林八树在番禺东。伯虑国、离耳国、雕题国、北朐国皆在郁水南, 郁水出湘陵南山。一曰相虑。” 湘陵从名字来看,一定在湘江上游,恰好楚国古玺有地名“湘 夌”,应即湘陵[②],也就是《山海经》的湘陵。郁水即今珠江上游的西江,见于《水经·郁 水注》。[③]之所以说西江源出湘陵南山,因为当时楚人对于西南地区了解有限,所以把漓 江当作西江的正源,漓江源头正离湘江源头处的湘陵不远。 这也反证,《山海经》和楚人有关,而和蜀人无关,因为如果《山海经》的作者中有蜀人, 应该对今日西江的上游更加了解,而不是把郁水的上游仅仅定在漓江。《史记·西南夷列传》 记载唐蒙在番禺见到蜀地的枸酱,后来询问蜀地商贾,答以夜郎牂牁江下通南越,说明蜀地 的商人对珠江上游很了解。实际上,《山海经》中没有一处提到“蜀”字,有人质疑说《山海 经·海内东经》最后的一段讲全国河流,其中不是有一句“ 白水出蜀”吗?其实周振鹤师早已 指出,这一段原本是一部完整《水经》,这部汉代之前的《水经》与《山海经》关系不大, 本来可能是一部独立著作,只是后来和《山海经》放到一起,被错当成《山海经》的一部分 了。[④] 巴蛇、蝡蛇 《海内南经》:“ 巴蛇食象,三岁而出其骨。君子服之,无心腹之疾。其为蛇青、黄、赤、 黑。一曰黑蛇青首,在犀牛西。” 郭璞注:“今南方蚺蛇吞鹿,鹿已烂,自绞于树,腹中骨 皆穿,鳞甲间出,此其类也。《楚词》曰:有蛇吞象,厥大何如?说者云长千寻。”郭璞说 巴蛇就是蚺蛇一类的蛇,能够吞鹿。《楚辞·天问》:“一蛇吞象,厥大何如?”注:“ 《山海 经》云:‘南方有灵蛇吞象,三年然后出其骨。’一或作灵,大或作骨。补曰:‘ 《山海经》: 南海内有巴蛇,身长百寻,其色青、黄、赤、黑,食象三岁而出其骨,君子服之无心腹疾, 在犀牛西也。注云今南方蚺蛇,亦吞鹿,消尽乃自绞于树,腹中骨皆穿鳞甲间出,亦此类也。 杨大年云逸注楚词,多不原所出,或引《淮南子》,而刘安所引亦本《山海经》,其注巴蛇 事文句颇谬戾,乃知逸凭它书,不亲见《山海经》也。《吴都赋》云:‘屠巴蛇,出象胳’。”[⑤] 洪兴祖补注说东汉王逸原注没有查对《山海经》原文,所以征引有误。 巴蛇食象大概是夸张的说法,但食羊、食鹿倒是正常的。巴蛇即南方的蟒蛇,能用身体绞杀 中等大小的动物,然后取食。在古书中一般写作“蚺蛇”,蚺蛇吞鹿等记载见《水经注》、《酉

文档评论(0)

bokegood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