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工作方法在应对农民工子女心理健康问题上的尝试_0.docVIP

社会工作方法在应对农民工子女心理健康问题上的尝试_0.doc

  1. 1、本文档共17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社会工作方法在应对农民工子女心理健康问题上的尝试_0.doc

社会工作方法在应对农民工子女心理健康问题上的尝试   一、背景与相关研究综述   20世纪90年代之前,农民工流动大都具有候鸟性、短暂性的特征,即他们多以分散地“单身外出”的形式进入城市,以赚钱打工为目的,其内心的身份归属还是为农村。随着城市化和社会转型的加剧,特别是国家在1992年提出的“鼓励、引导和实行宏观调控下的有序流动”的农民工作管理政策,使得农民工这个身份群体急剧增加。   而农民工流动现象发展到现在,其规模性、流动形式以及目的都发生着变化,呈现出举家迁移和在流入地长期居住的特征。这种流动人口家庭化的特征最直接的影响就是出现了“进程农民工子女”这一新的城市群体。   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结果显示,中国流动人口数量为2.6亿,占总人口的19%,这其中大部分为从农村流动到城市的“乡-城流动人口”,即“农民工”群体。而基于“举家迁徙”这一农民工群体目前的流动特征看,农民工子女的数目相当可观。这些随父母进城的农民工子女正处在生长发育、自我认知行程的关键时期,进城后在居住环境、生活方式等方面的变化,显然会给这一群体对象带来一定的影响。因此,及时了解正处在青春成长发育期的农民工作子女的心理发展状况、心理需求并进行相应的介入和辅导,是帮助他们更好适应城市生活,树立正确的人生价值观,积极构建和发展良好心理的重要一环,也是为未来的社会安全系数增加砝码。农民工子女正处于身心发展的重要阶段,但因父母工作原因流入城市,从熟悉的生活和工作环境迁入一个全新的、陌生的环境,面临着全新的外部环境,他们不可避免地面临一系列的问题,如语言交流障碍、思想观念差异、社会支持缺乏,生活习惯的改变等,他们的身心健康也面临着重大挑战,成为青少年群体中特殊的一群。因此,众多学者对农民工子女的心理健康都进行了研究。   综合已有文献研究,研究人员发现,这一群体对象的心理健康问题大致呈现以下几方面,分别是:情绪发展问题、个性发展问题、行为偏差问题、人际交往问题。而造成农民工子女心理健康状况不佳的原因又是多方面的。已有研究从父母亲子交流、父母职业和收入、城市居民的态度、学校同伴关系、儿童自身特性等多方面进行研究分析。基于这样的分析,针对农民工子女心理健康状况改善的对策研究,大部分学者也是从以上宏观和微观两个方面倡导相关政策的改革,宏观层面主要集中在倡导和呼吁,顾唯页(2006)提出“应从政府、社会、家长和学校四个方面采取措施”,“在劳动力的转移方面,政府首先应尽快废除户籍制度以及与此联系的城市社会服务,使农民工在子女教育等各方面能够享受到公平费用下的待遇”。微观层面的干预介入,主要是采用心理咨询的方法为农民工子女提供情绪情感宣泄的渠道,以及心理和社会支持。   所有这些研究都为我们理解农民工子女的心理健康状况及不良行为矫治提供了相关的说明,但是这些研究多集中在宏观政策与制度的倡导及微观层面上围浇农民工子女心理问题的调查研究上,整合的、长效的介入性研究较少。本文以笔者在一个农民工子弟学校的社会工作介入服务为例,来展示依据社会工作中的生态系统理论对农民工子女的心理健康问题实施个案工作方法的干预,试图展现应用社会工作方法将微观的干预与宏观倡导进行有机整合的成效。   二、社会工作的生态系统理论   生态系统理论是社会工作的重要理论之一,又被称为“社会生态系统理论”,它主要是把人类成长的这个社会环境看成是一个生态系统,强调生态环境对于人的重要性,注重人与环境中的各个系统之间的联系以及这种联系对于人的影响过程,人不再是一个孤立的个体,而是和生活的社会环境具有莫大的联系。   生态系统有三个层次,即微观系统、中观系统和宏观系统。微观系统是指单个的个人,即社会工作者直接面对的服务对象。中观系统是指小规模的群体,即包括服务对象的家庭、同辈群体、学校或者其他社会团体等。宏观系统指的是除了微观系统和中观系统之外的整个社会系统和自然环境系统,前者包括社会文化、社区、组织和制度等等,后者包括自然灾害、生态环境等等。这三个层次是相互联系在一起的,并且互相产生影响。因此,这样一种互动和交流的整体观念,对于考察农民工子女心理健康发展中社会工作介入的开展和定位最为恰当。它帮助社会工作者识别和肯定所有的社会系统对农民工子女心理健康发展的影响,将注意力集中在整体上,而不单单是孤立的个人、一个部分或是单纯服务对象所处的环境。   三、个案社会工作方法在应对农民工子女心理健康问题上的尝试   个案工作是专业社会工作者遵循基本的价值理念、运用科学的专业知识和技巧、以个别化的方式为困难的个人或家庭提供物质和心理方面的支持与服务,以帮助其减低压力、解决问题、挖掘生命潜能,不断提高个人和社会的福利水平。应用生态系统理论,社会工作方法是在农民工子女个体和其所接触的环境间进行介入,从而把农民工子女的需要与环境资源有效连接

文档评论(0)

zhangningclb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