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体系第四章.ppt

  1. 1、本文档共19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金融体系第四章

第四章 金融体系 学习目的 了解金融体系的构成 掌握金融机构的基本业务与特点 § 1 金融体系的功能 § 2 银行机构 § 3 非银行金融机构 学习内容 课程导入 案例:面向穷人的美国次级贷款 一、认识金融体系 二、金融体系的功能 三、金融机构之一:银行机构 四、非银行金融机构 四、非银行金融机构 2003年中国银监会批准: 上汽通用汽车金融有限公司 丰田汽车金融(中国)有限公司 大众汽车金融(中国)有限公司 四、非银行金融机构 五、金融体系的发展趋势 本章重点和难点 * 思考题 1.试分门别类说明我国当前金融机构体系的构成,并同主要西方国家的金融机构体系比较异同。 2.为什么说金融中介机构多样化是市场经济发展的客观要求?我国有庞大的金融机构体系,为什么还广泛存在着“民间借贷”? 3.一些西方国家的金融业,近年来经历了分业经营到混业经营的发展过程,你是如何理解这一体制的变迁?对我国从20世纪90年代中期以来实行的金融分业经营、分业管理的格局、背景及当前的发展变化趋势,你又有怎样的看法? 4.投资银行和商业银行有何差异? 5.结合中国实际分析金融机构体系的发展趋势,并撰写中国金融机构体系的发展现状与趋势调查报告。 思考题3: 1929—1933年,资本主义世界发生了一场空前的经济危机,期间美国共有11000多家金融机构宣布破产,信用体系遭到毁灭性的破坏。当时,人们普遍认为,银行、证券的“混业经营”是引发经济危机的主要原因。美国国会于1933年通过了《格拉斯-斯蒂格尔法》,将商业银行业务与投资银行业务严格分离。 1999年11月12日美国《金融服务现代化法》允许一些合格的银行控股公司以及国民银行(即在联储注册的商业银行)的子公司从事证券业务和保险业务,允许银行、证券公司和保险公司以金融控股公司的方式互相渗透,实现联合经营,同时对各州禁止保险公司涉足银行业活动的权力加以某种限制。 我国金融业的发展,走过了一个“混—分”的历程。改革开放以后,实行混业经营,银行可以经营信托、证券等业务。自1992年下半年起,社会上出现了房地产热和证券投资热,大量银行信贷资金通过同业拆借进入了证券市场,扰乱了金融秩序。于是从1993年7月开始大力整顿金融秩序,并在1993年年底,正式提出实行分业经营。1995年以《中华人民共和国商业银行法》的立法形式确立了我国金融业分业经营的格局。1997年底,国务院进一步强调了分业经营分业管理的原则。 中国金融机构体系的建立和发展经历 (1)1948年—1953年:初步形成阶段。1948年12月1日,成立的中国人民银行,标志着新中国金融体系的开始,并逐步成为全国唯一的国家银行。 (2)1953年—1978年:“大一统”的金融体系。 其基本特征为:中国人民银行是全国唯一一家办理各项银行业务的金融机构,集中央银行和商业银行功能于一身,内部实行高度集中管理,统收统支。 (3)1979年—1983年9月改革初期。相继成立了中国银行、中国农业银行和中国建设银行, 打破了 “大一统” 的格局。 ( 4)1983年9月—1993年初具规模阶段。在此期间,我国的金融机构体系进行了一系列的改革, 在1994年形成了以中国人民银行为核心,以四大专业银行为主体,其它各种金融机构并存的金融机构体系。 (5)1994年—至今。 1994 年国务院进一步改革金融体制,建立了在中央银行宏观调控下的政策性金融与商业性金融分离,以国有商业银行为主体的多种金融机构并存的金融机构体系。这一新的金融机构体系目前仍处在完善过程之中。 案例:中国金融体系如何走出困局? 银行主导还是市场主导——中国金融体系的战略选择 银行混业经营大势所趋 ?化解金融风险是当务之急

文档评论(0)

153****9595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