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厅的项目申报书2012.docVIP

  1. 1、本文档共8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教育厅的项目申报书2012

甘肃省教育厅科研项目申请书 项目所属学科: 740-语言学 陇东语言民俗与农耕文化研究 申 请 者: 吴怀仁 所 在 单 位: 陇东学院 联 系 电 话: 填 表 日 期: 2012-3-5 甘肃省教育厅制 一、简表 项 目 名 称 陇东语言民俗与农耕文化研究 2 万元 起止年月 2012年3月至2015年12月 请 者 姓 名 吴怀仁 男 1966-8-11 民族 汉族 职 称 副教授 学士 学位授予单位 西北师范大学 文学院 所属研究基地 陇东方言与民俗文化研究所 导师遴选时间:年月,在培研究生人 目 组 总人数 高级 中级 初级 参与博士生 参与硕士生 参与学士生 主要成员 姓 名 年龄 工作单位及职称 项目中的分工 签字 徐治堂 48 文学院副教授 调查收集收集资料,论文撰写 张海铭 41 文学院副教授 调查收集收集资料,论文撰写 齐社祥 46 文学院副教授 调查收集收集资料,论文撰写 李映忠 44 文学院副教授 调查收集收集资料,论文撰写 郭建华 32 文学院讲师 调查收集收集资料,论文撰写 罗雪萍 30 文学院讲师 调查收集收集资料,论文撰写 研 究 内 容 和 意 义 摘 要 语言民俗学作为民俗学的一门分支学科,仍处在起步阶段。语言民俗学重在考察语言现象在民众生活中的表现和功能,并把它作为民众生活文化的一种来研究。对于濒危民俗语言现象的研究、濒危民族语言抢救研究,在当代中国社会的文化软实力的建设具有重要的学术价值和意义。陇东地区是岐黄文化、农耕文化、西王母文化的发祥地,历史上是戎、羌、汉等多民族聚居、交融区,悠久的历史和多民族杂居,产生和保存了大量的语言民俗活化石。本课题有意识地从民俗学视角出发,立足陇东地区多民族语言民俗文化事象,运用民俗学的方法来研究语言现象,强调将语言当作一种民俗现象去研究,搜集的大量有关陇东民间语言的第一手生活材料,由陇东的语言现象入手,从陇东方言与民俗的集体性、传承性和扩布性、性对稳定性与变革性、规范性与服务性等方面,探讨陇东地区的亲属称谓与宗族组织民俗、拟亲属称谓与村落组织民俗、咒语与民间信仰等陇东语言民俗的基本现象和文化意蕴。 主题词 陇东;语言民俗;方言;民间禁忌;农耕文化;西王母文化 二、立论依据 包括项目的研究意义、国内外研究现状分析,并附主要参考文献及出处。 项目的研究意义:帕默尔说“语言忠实反映了一个民族的全部历史、文化,忠实反映了它的种种游戏和娱乐、各种信仰和偏见,这一点现在是十分清楚的了。”语言是民俗的基本视野,是民俗的灵魂,是民俗历史的索,是民俗心理的镜像,口承语言民俗对社会事象的广泛参与体现了语言的文化内涵和民俗文化功能,民俗传承靠语言,民俗调查整理也靠语言。在民俗调查中得到的语言现象对民俗学和语言学是同等重要的。另外,语言现象本身也是民俗现象,某一地区、某一民族操某种方言和民族语言,它本身就体现了这一地区和民族的民俗特点,民俗和语言的关系如此紧密,在研究民俗学时,也就不能抛开语言学的帮助。语言民俗学作为民俗学的一门分支学科,仍处在起步阶段。语言民俗学重在考察语言现象在民众生活中的表现和功能,并把它作为民众生活文化的一种来研究。对于濒危民俗语言现象的研究、濒危民族语言抢救研究,在当代中国社会的文化软实力的建设具有重要的学术价值和意义。 国内外研究现状分析:一种语言的消失,将带走一种文化。语言民俗研究围绕濒危民俗语言现象研究、濒危民族语言抢救研究、民俗语言珍稀文献研究、跨文化交流中的语言民俗等问题进行专门性研讨,在当代中国社会的价值和意义是显而易见的。对于语言民俗研究,从我国现代学术史来看,早在五四时期,标志中国现代民俗学开端的年北大歌谣征集活动,就有了民俗学与语言学的初步结合。1980年代,受西方文化人类学关于语言与文化的理论以及人类语言学、人类文化语言学以及上世纪六十年代兴起的社会语言学的影响,我国产生了民俗语言学。从1984年曲彦斌先生的被誉为“开创本学科的第一篇论文”的《民俗语言学发凡》开始,民俗语言学已经走过了近30多年的历程。作为一门新兴的人文学科,学科基本理论建设是一个重要也是一个基本方面,故在三十年中,在民俗语言学的性质、范围、研究对象、研究方法等方面,比较系统的就是曲彦斌的一系列研究成果。从《语言学发凡》、《民俗语言学浅谈》到《民俗语言学》、《民俗语言学新论》等,明确了民俗语言学的理论,确立了民俗语

文档评论(0)

bokegood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