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2012年7月临床检验新进展讲义之 临床免疫方法学进展及质量管理.ppt

北京.2012年7月临床检验新进展讲义之 临床免疫方法学进展及质量管理.ppt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北京.2012年7月临床检验新进展讲义之 临床免疫方法学进展及质量管理

临床免疫 方法学 进展及质量管理 北京军区总医院 王北宁 免疫学是从19世纪末逐渐形成、发展起来的一门科学,它起源于抗感染研究,曾长期属于微生物学的一个分支。目前免疫学已被视为生物学和医学领域的带头学科。免疫(immune)一词来源于拉丁语 immunis ,意为免除税役,医学家借以表示免除疾病和瘟疫。 一、免疫学技术的发展 二、自动化免疫学技术 三、免疫学仪器的使用 四、常用临床评价方法 一、免疫学技术的发展 唐代开元年间(公元713~741年)人痘苗,公元10世纪已在民间流行。 大约公元15世纪人痘法传到了中东. 18世纪传入英国,并很快遍及欧洲。 1798年成功地创制出牛痘苗。 (一)经典免疫学反应 经典的抗原抗体反应是指在细菌学早期建立起来的四个古典的血清学方法,即凝集反应、沉淀反应、补体结合反应和中和反应。 1.凝集反应 颗粒性抗原(完整的细菌、红细胞)与相应抗体在一定条件下出现凝集物的现象称为凝集反应。反应中的抗原称为凝集原,抗体称为凝集素。 诊断伤寒或副伤寒的肥达氏(1896年Widal's test)反应和ABO血型的试验均属凝集反应。 2.沉淀反应 可溶性抗原(细菌培养滤液、细胞或组织的浸出液、类脂、多糖或蛋白质等)与相应抗体在一定条件下出现沉淀的现象称为沉淀反应。反应中的抗原称为沉淀原,抗体称为沉淀素。 诊断梅毒的康氏反应和测定抗毒素絮状沉淀单位。 3.补体结合试验 在补体参与下,以绵羊红细胞和溶血素(红细胞相应抗体)为指示系统的抗原抗体反应。试验包括补体和待检系统及指示系统。补体结合试验是根据补体是否被结合来说明待检系统中的抗原抗体是否反应,而补体是否被结合则通过指示系统是否溶血来反映。 总补体溶血活性、补体旁路活化路径和可溶性免疫复合物的测定。 4.中和试验 抗体使相应抗原(毒素或病毒)的毒性或传染性消失的反应。 检测风湿病人体内抗链球菌溶血素O的抗体。 (二)现代免疫学反应 1.凝集反应的派生 (1)间接凝集反应 将可溶性抗原吸附或偶联在无关载体颗粒上成为致敏载体颗粒,再与相应抗体结合而出现凝集现象,称间接凝集反应或被动凝集反应。常用载体有人和动物红细胞、活性炭、硅酸铝颗粒、聚苯乙烯乳胶颗粒等,亦称免疫微球。 目前梅毒螺旋体抗体的检测(RPR) (2)反向间接凝集反应 将抗体吸附在载体颗粒上检测抗原的反应称为反向间接凝集反应。因多用红细胞作载体,习惯上称反向被动血凝反应。 用于检测乙肝病毒表面抗原、RF因子、D-二聚体。 (3)间接凝集抑制反应 将可溶性抗原先与相应抗体混合,然后加入抗原致敏的载体颗粒,由于抗体已可溶性抗原结合,故不能再与致敏载体颗粒发生间接凝集。因此不发生凝集者为阳性,反之为阴性。此反应称为间接凝集抑制反应。 用于诊断早孕的乳胶妊娠试验。 2.沉淀反应的派生 (1)单向琼脂扩散 抗原在含抗体的琼脂介质中扩散的一种方法。 用于体液中免疫球蛋白、补体的定量检测。 (2)双向琼脂扩散 抗原抗体在琼脂介质中相互扩散的一种方法,用于分析抗原和抗体关系及纯度的定性试验。 曾用于检测AFP。 (3)免疫电泳 抗原在琼脂平板电泳后,再进行双向扩散的一种方法。 用于分析鉴定提取物的纯度或组分动态变化。 (4)免疫比浊 免疫浊度法是应用抗原抗体反应原理与散射光谱分析相结合的免疫分析技术。 (三)免疫标记技术 1.放射性标记技术 采用同位素标记进行抗原抗体反应,用于检测抗原和抗体,尤其是小分子抗原。 2.荧光标记技术 将荧光素(异硫氰酸荧光黄或罗丹明B)与抗原或抗体用交联剂结合起来,此种标记抗原或抗体可与组织细胞内的固相载体上的相应抗体或抗原发生特异性反应,生成牢固的荧光产物。 ANA颗粒型 ANA均质型 ANA胞浆型 ANA核仁型 3.酶标记技术 酶标记技术是将酶与抗原或抗体用交联剂结合起来(也可利用酶 - 抗酶技术),此

文档评论(0)

wnqwwy20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7014141164000003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