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博弈论1-2[最新].ppt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经济博弈论1-2[最新].ppt

博弈论 ;如何在“博弈”中获胜?;什么是策略博弈? ;如何在博弈中获胜?;例1:无谓竞争(The GPA Rat Race);例2:焦点博弈 “We Can’t Take the Exam, Because We Had a Flat Tire”;例2:焦点博弈 “We Can’t Take the Exam, Because We Had a Flat Tire”;例2:焦点博弈 “We Can’t Take the Exam, Because We Had a Flat Tire”;例3:为什么老师如此苛刻?;例3:为什么老师如此苛刻?;第一章 导论;1.1 什么是博弈论;1.1.1 从游戏到博弈;1.1.2 一个非技术性定义;1.2 几个经典博弈模型;1.2.1 囚徒的困境;一、基本模型;二、双寡头削价竞争;1.2.2 赌胜博弈;一、田忌赛马;二、猜硬币博弈;三、石头、剪子、布;1.2.3 产量决策的古诺模型;一、三厂商离散产量;1.3 博弈结构和博弈分类;1.3.1 博弈中的博弈方;一、单人博弈——只有一个博弈方的博弈;例二:运输路线;二、两人博弈;三、多人博弈;1.3.2 博弈中的策略;1.3.3 博弈中的得益;零和博弈:也称“严格竞争博弈”。博弈方之间利益始终对立,偏好通常不同 —猜硬币,田忌赛马,石头-剪刀-布 常和博弈:博弈方之间利益的总和为常数。博弈方之间的利益是对立的且是竞争关系 —分配固定数额的奖金、利润 变和博弈:零和博弈和常和博弈以外的所有博弈。合作利益存在,博弈效率问题的重要性。 —囚徒困境、产量博弈、制式问题等;1.3.4 博弈的过程;静态博弈:所有博弈方同时或可看作同时选择策略的博弈 —田忌赛马、猜硬币、古诺模型 动态博弈:各博弈方的选择和行动又先后次序且后选择、后行动的博弈方在自己选择、行动之前可以看到其他博弈方的选择和行动 —弈棋、市场进入、领导——追随型市场结构;重复博弈:同一个博弈反复进行所构成的博弈,提供了实现更有效略博弈结果的新可能 —长期客户、长期合同、信誉问题 有限次重复博弈 无限次重复博弈;1.3.5 博弈的信息结构;1.3.6 博弈方的能力和理性;1.3.7 博弈的分类和博弈理论的结构;;1.4 博弈论历史和发展简述;1.4.1博弈论的早期研究;2000年前我国古代的“田忌齐王赛马” 1500年前巴比伦犹太教法典“婚姻合同问题”等。 1838年古诺寡头模型。 1883年伯特兰德寡头竞争模型。 1913年齐默???象棋博弈定理 、“逆推归纳法” 1921-1927年波雷尔混合策略的第一个现代表述,有数种策略两人博弈的极小化极大解 1928年诺伊曼和摩根斯坦扩展形博弈定义,证明有限策略两人零和博弈有确定结果 ;1.4.2博弈论的形成;1.4.3 博弈论的成长和发展 一、第一个研究高潮,本世纪40年代末和50年代初;二、50年代中后期一直到70年代博弈论发展的青年期;泽尔腾(Selten)1965提出“子博弈完美纳什均衡”(subgame perfect Nash equilibrium) 1975年提出的“颤抖手均衡”(Trembling hand perfect equilibrium) 海萨尼(Harsanyi)1967-1968三篇构造不完全信息博弈理论的系列论文,“贝叶斯纳什均衡”(Bayesian Nash equilibrium)。 海萨尼1973年提出关于“混合策略”的不完全信息解释,以及“严格纳什均衡”(Strict Nash equilibrium)。 70年代“进化博弈论”(Evolutionary game theory)的重要发展,(John Maynard Smith)1972年引进“进化稳定策略”( Evolutionarily stable strategy,ESS)等。 “共同知识”(Common knowledge)的重要性,因为奥曼1976年的文章引起广泛的重视。 ;三、40年代末到70年代末是博弈论发展的重要阶段;1.4.4博弈论的成熟及与主流经济学的融合 一、80、90年代是博弈论走向成熟的时期 ;二、博弈论和诺贝尔经济学奖;1994年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约翰·纳什 1928年生于美国;1996年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詹姆斯·莫里斯 1936年生于英国;2001年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约瑟夫·斯蒂格利茨,1943年生于美国的印第安纳州,1967年获美国麻省理工学院博士头衔,曾担任世界银行的首席经济学家,现任美国哥伦比亚大学经济学教授;2005年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 ?????????????????????????

文档评论(0)

cai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