赣-文化漫谈.ppt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赣-文化漫谈

赣文化浅说 ■江西师范大学正大研究院 文化研究所教授:王东林 一、赣文化是否成立? 文化定义:文化是人类特有的生存方式,是人类在历史进程中所创造的物质财富与精神财富的总和。 文化模式:文化模式是指特定的人类群团(民族、国家)具有的独特的文化体系。这种有差异的文化模式,与一地特殊的生存环境和历史经历有关。 江西历史的开端:目前可追溯到距今四五万年前的旧石器时代晚期——乐平涌山岩遗址的发现。 先秦以前,江西没有独立的行政区划。 彭适凡、许智范《赣鄱文化论》:这一文化尽管是以越文化为发展主线,但仍有其自身发生、发展和繁盛的历史,有着明显的地域界限与土著特色,诸如新石器时代的万年仙人洞文化、新余拾年山文化、修水山背文化以及青铜时代的樟树吴城文化、万年类型文化等等,它们都可以与同时期的周围地区的其他文化区别开来。 江西形成相对独立的地理和行政区域始于西汉:辖境大体与现江西境区相当。 汉高帝五年(公元前202年)设立豫章郡,领十八县:南昌、庐陵(今吉安)、彭泽、鄱阳、历陵(今德安县东)、余汗(今余干县东北)、柴桑(今九江市西南)、艾(今修水县西)、赣(今赣州市)、新淦(今樟树市)、南城(今南城县东)、建成(今高安县)、宜春、海昏(今永修县)、雩都、鄡阳(今都昌县西南)、南埜(今南康县西南)、安平(今安福县东南)。 从汉朝起,江西走出“吴头楚尾”式的政区分割,有一个相对明晰和相对独立的区域范围。 在这样一明确并延传至今的区域范围内,各种文化创造和文化成分,在长达2000余年的历史进程中,完全有条件交织融合,形成一种有个性的区域文化模式。我们把这个文化模式称之为“赣文化”。 “赣”,在古代指赣县,后泛指赣南,进入近代后成为江西的简称;也是母亲河赣江的称呼。 赣文化,就是在江西这片土地上孕育、生长、发展并延传至今的区域文化模式,是历代江西人所创造的具有自身个性特征的生存方式。 赣文化的性格内涵(举例) 康熙《光绪通志》高潢序: (江西)大不如吴,强不如楚。然有吴之文而去其靡,有楚之质而去其犷。 康熙《光绪通志》于成龙序: 江西为理学之乡,文章风雅之奥区。 康熙《光绪通志》张所志序: 风俗淳漓……民秀而文,刚而不屈。 雷次宗《豫章记》: 学士缙绅世以情节相尚。(引太平寰宇记卷106洪州) 同治《南昌府志》卷八《地理志·风俗》 多尚黄老清静之教,重于隐逸,盖洪崖先生、 徐孺子之遗风。 赣文化的信仰特征(举例) 净土宗形成地:庐山东林寺(祖庭) 禅宗大本营 道教正一天师派之中心(龙虎山天师府) 区域保护神许真君(忠孝神仙)崇拜:是赣文化价值模式的人格化身 万寿宫随着江右商的步伐遍及天下 结论: 赣文化是一种客观存在的,并且具有鲜明的性格内涵、认同坐标、观念模式和行为模式的区域文化。 二、赣文化的渊源 研究赣文化的发展脉络和性格特征必须注意两个方面的问题: 渊源——从何而来?历史遗传。 舆地——自然环境,生存条件。 远古时江西为三苗之地,三苗之后为百越之地。 《战国策·魏策》:三苗之居,左有彭蠡之波,右有洞庭之水,文山在其南,而衡山在其北。 《尚书·禹贡》分天下为九州,江西分属荆、扬 春秋战国时期分属吴楚。 《方舆揽胜》:豫章之地,楚尾吴头。 473年BC,越灭吴,实为“楚头越尾”。 306年BC前后,楚灭越,江西全境归楚(为南楚之地)。 赣文化的色彩与三苗、吴、越,尤其是楚文化渊源有关。 先秦时期江西众多的考古发现,具有明显的吴越文化和楚文化特征。 南迁殷人在楚地孕育的“道家者流”的思想观念。 同治《南昌府志》卷八《地理志·风俗》:“多尚黄老清静之教,重于隐逸,盖洪崖先生、徐孺子之遗风。” 巫风、淫祀影响深远。 《江西考古录》卷十《杂志·巫鬼》:《续豫章志》》曰:‘穖鬼之俗,习而未变。凡有疾病,多听于巫。’黄山谷《江西道院赋》亦云:‘江汉之俗尚鬼,故其民尊巫而淫祀’。本《汉书·地理志》云:‘楚地信巫鬼,重淫祀,而吴越与楚接比,数相兼并,故民俗略同。” 《隋书·地理志》:鄱阳、九江、临川、庐陵、南康、宜春数郡有蓄蛊之风,宜春最盛。 巫风淫祀,盛延不衰。明清江西各县方志中均有反应。 为什么江西傩舞保存最多最好? 巫风淫祀影响了江西人的文化偏好。从文化人的特长及其在京师学习的选择性可见一斑。 西汉梅福为南昌尉,“明尚书、谷梁春秋”。 唐檀少游太学,“习京氏易、韩诗、颜氏春秋,尤好灾异星占。后还乡里,教授常数百人。”列《后汉书·方伎传》 程曾“受业长安,习严氏春秋,积十余年,还家讲授,会稽顾奉等数百人常居门下。” 徐稚

文档评论(0)

bokegood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