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鲁迅的研究笔记
1 中国小说人物主题的转换
宋人话本的产生,在小说史上带有革命的性质。其中有一点是:作品描写的对象由表现封建士子为主转向贫民,尤其是市民。因而,作品的思想观点、美学情趣,随之发生了变化。
(见李梅吾《中国小说史漫稿》P6)
鲁迅小说是我国小说走向现代化的标志。这首先表现在作品思想内容上对“人”的价值的发现,尊重“人”,以平等的态度对待“人”,尤其是普通民众。
(见王敬文《鲁迅小说研究》P10)
2《儒林外史》与鲁迅的杂文
李悔吾《中国小说史漫稿》绪论中说:《儒林外史》不仅直接影响晚清谴责小说的创作,也影响着鲁迅的杂文。值得注意。(见李梅吾《中国小说史漫稿》P10)
3? 时代的转折,从本质上说是一种历史的批判。不对旧的民族历史作批判性总结,便难以对新的民族历史作总结性开始。
鲁迅小说正是对我国资产阶级领导的革命最辉煌的一页——辛亥革命作了艺术的批判。这???我们论述鲁迅小说的重大历史意义时所应注意的根本出发点。
见杨义《中国现代小说史》
4? 鲁迅开创的现实主义主潮,是中国古典现实主义和西方近代现实主义在“五四”时代的历史交错点作为艺术背景和艺术渊源的。那么,中国古典现实主义对鲁迅小说的影响如何?鲁迅开创的现实主义与之有何不同呢?鲁迅对古典现实主义作了哪些丰富和完美呢?这应该是鲁迅对中国小说的贡献之一。
5? 鲁迅对中国古典小说现实主义尤其是《儒林外史》和《红楼梦》的现实主义本质,有独到的理解和真切的领会。他认为,《儒林外史》的艺术精义在于“烛幽索隐,物无遁形”,“使彼世象,如在目前”。《红楼梦》的艺术要点在于“敢于如实描写,并无讳饰”,“正因写实,转成新鲜”。这里,给我们指了一条认识鲁迅现实主义与古典现实主义联系的途径——从鲁迅对古典现实主义的把握入手。应注意研究。
6? 鲁迅小说突破了我国旧小说濒于凝固化的艺术格局和表现方法。这种突破,首先是从短篇小说的艺术格局开始的。对旧小说艺术的突破,应是鲁迅对中国小说贡献的一个重要方面。
7? 梁启超“是推动近代启蒙主义与小说艺术相结合的开山匠人”。(杨义语。见《中国现代小说史》从这个意义讲,梁启超是较早注意小说的社会作用,因此而赋于小说以较多且较新的思想内涵(启蒙主义思想)。鲁迅也给小说赋予了深厚的思想内容。他们两者的区别何在?
杨义现代小说史第一章分三个方面分析了梁小说理论的得失,得出:
1、视小说首先是社会生活和心理形象的反映。
2、虚用主义倾向(这一点正好与鲁迅相反)。
3、忽视小说的审美品性。这些应细加比较。
8?? 注意晚清徐念慈、林纾等人对近代现实主义小说理论的初步探讨和直观猜测。
徐念慈是最早接触到“五四”时期人生派小说观的某些论点。而鲁迅则是“为人生”的小说家。杨义《现代小说史》把近代小说理论的发展阐述为崛起、深入、蜕变和逆转几个时期。
梁启超、严复代表崛起期,以启蒙主义给小说理论带来新的气息,较为强调“善”与“俗”;林纾、黄摩西、徐念慈代表深入期,在补充、纠正梁启超小说观缺陷和偏颇中,猜测或论述了近代现实主义的某些特征,较为强调“真”与“美”;包笑天、徐枕亚、王钝根等一流人代表了蜕变和逆转期,真、善、美在他们手中变质,成为苍白和卑庸的东西,他们强调“趣”和“利”。“五四”新文学运动的小说观,批判了耽趣趋势的鸳鸯蝴蝶派小说观,打破在梁启超、林纾时代真、善、美一定程度上相互游离的或偏废的状况,以真为基础,把真、善、美统一起来,使小说理论达到新的时代高度。
9? 杨义《现代小说史》云:清朝末年对近代小说的技法的探索和尝试尚处萌芽阶段,枝枝节节,零零碎碎,或深或浅,或成或败,几乎涉及小说技法的各个方面,如结构方式、叙述角度、表现手法和描写手法。(31~35页)这些,都值得与鲁迅小说加以比较,以观鲁迅小说的艺术创新。
10? 清末明初之交,林纾被奉为“小说界泰斗”(侗生:《小说丛话》,载1911年小说月报第二卷第三期)。与一般作者不同,林是关心国事时风的。在长篇格局上,林确有建树,他不屑于撰写纯碎的言情小说,一再声明“鄙人之为此书,非为言情而设。”这是他关于国事的一面。但他却是以清之遗民或民初政事的旁观者回顾前尘近事,反复叹息的是迩来避孔除经,坏法而乱常,……不十年,兽蹄鸟迹交中国矣,”……完全是一个儒家名教的辩护士,全然丧失了晚清之际的一点维新党色彩。这是从关心时事的角度看林时应注意的一点。
11? 要论述鲁迅对中国小说的贡献,首先在创作上,鲁迅奠定了中国现代小说的基础。小说的现代化标志是什么呢?首先是思想的现代化,而思想现代化的标志则是“人”的觉醒,“人”的自我意识的觉醒。一部近代思想启蒙运动史,不正是一种“人”挣脱封建思想束缚的斗争史吗?因此,要从中国近代思想启蒙运动的历史,动机,目的上分析,界定“现代”的标志,从而认识鲁迅小说是“现代小说”,且是奠基、开创的。在创作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