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46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中国古代史复习1-
中国古代史复习
三省六部
三省:中书省、门下省、尚书省。 六部:吏部、户部、礼部、兵部、刑部、工部。三省六部制是隋朝开始确立,唐朝进一步完善。 三省长官共议国政,执宰相之职,他们议政的场所叫政事堂。宰相成员增多,既便于集思广议,又使之互相牵制,从而避免出现权臣专权的局面。这样,大大加强了中央集权,防止了皇帝大权旁落。中书省和门下省掌管国家政令的草拟和审批,进一步完善了中央集权制。
大索貌阅
隋代户籍管理制度,即根据户籍簿上的年龄来核对本人的体貌,以防诈老讹小逃避租役,一旦查出户口不实者,里正、党正流放远方。同时还鼓励百姓互相检举告发不实之户,又命令堂兄弟以下亲属折户分居,各立户头,以防包容隐庇。
输籍定样:隋文帝根据宰相高颎的建议,实行了“输籍之法”。即由国家制定“输籍定样”(划分户等的标准),发到各州县,每年正月五日,县令派人到农村,依定样划分户等,作为征调赋税、力役的依据。由于“大索貌阅”与“输籍之法”的推行,政府增加了所辖户口和财政收入,扩大了力役来源;豪强地主势力受到很大削弱
科举制
科举是历代封建王朝通过考试选拔官吏的一种制度。由于采用分科取士的办法,所以叫做科举。隋朝时,隋文帝开始用分科考试来选举人才。隋炀帝时期正式设置进士科,考核参选者对时事的看法,按考试成绩选拔人才。标志科举制度正式诞生。至唐朝进一步发展、完善,成为选拔官僚的主要方法。唐代科举分为常举和制举。增设了科举考试的项目,最为重要的有进士科和明经科;唐太宗时扩大国学规模;武则天时增设殿试和武举;唐玄宗时,诗赋成为进士科考试的主要内容。随着科举制的推行,学校教育也日益发展。科举制有利于庶族地主参政,进一步扩大了封建统治的阶级基础。
玄武门之变
玄武门之变是唐高祖武德九年,由当时的秦王、李渊的次子李世民在唐帝国的首都长安城——玄武门附近发动的一次流血政变,结果李世民杀死了太子李建成和齐王李元吉,得立为新任皇太子,并继承皇帝位,是为唐太宗,年号贞观
贞观之治
“贞观之治”是指唐朝唐太宗在位期间的清明政???。由于唐太宗能任人廉能,知人善用;广开言路,尊重生命,自我克制,虚心纳谏,重用魏征等诤臣;并采取了一些以农为本,厉行节约,休养生息,文教复兴,完善科举制度等政策,使得社会出现了安定的局面;当时并大力平定外患,并尊重边族风俗,稳固边疆。当时年号为“贞观”,故史称“贞观之治”。这是唐朝的第一个治世,同时为后来的开元之治奠定了厚实的基础
开元盛世
开元之治是唐玄宗统治前期所出现的盛世。唐玄宗在位44年,前期政治清明,励精图治,任用贤能,经济迅速发展,提倡文教,使得天下大治,唐朝进入全盛时期,并成为当时世界上最强盛的国家,史称“开元盛世”,前后共29年。这些改革措施,使开元间的政局为之一新,史称“开元盛世”。
府兵制:府兵是唐初的主要军事力量。其编制的基本单位是折冲府。府分三等,上府,中府,下府。军府长官为折冲都尉,副职为左右果毅都尉。军府分别隶属于十二卫和六率。十二卫各设大将军一人,直接听命于皇帝。六率各设率一人,隶属于太子。军府多分部在京师所在的关中,以便中央政府手握重兵,控制四方。府兵必须凭尚书省兵部的兵符才能调拨。战时由皇帝命将率军出征,唐代府兵制建立在均田制基础上,府兵农忙时生产,农闲时操练。其经常性任务是轮流到京城宿卫,或到边境和内地的要地戍守。战时则应征作战。府兵制虽减轻了国家的负担,但卫士个人的负担却很沉重。在均田制破坏的过程中,此制亦随之破坏,后为募兵制所代替
藩镇割据
唐朝中叶以后,一部分地方军政长官据地自雄,不服从中央命令的政治局面。藩是保卫,镇指军镇。封建朝廷设置军镇,本为保卫自身安全,但发展结果往往形成对抗中央的割据势力。唐代安史之乱后出现的中央权力削弱、藩镇强大、互相争战的局面。当时节度使独揽一方军政财权,其职位由子弟或部将承袭,不受中央政令管辖。至9世纪初,全国藩镇达四十余个,他们互相攻伐,或联合对抗中央。唐代中央政府屡图削弱藩镇,收效甚微。此局面延续近两个世纪,至北宋初结束。后代史家把这种局面统名之为“藩镇割据”。
五代十国
五代十国是指介于唐宋之间的一个特殊历史时期。五代指的是后梁、后唐、后晋、后汉、后周五个次第更迭的政权。十国指五代之外同时或相继出现的十几个割据政权,主要有前蜀、后蜀、吴、南唐、吴越、闽、楚、南汉、荆南、北汉,统称十国。十国只是称其大者,实际上还有不少割据政权。关于五代十国的年限,一般传统的说法为:北宋建立于960年,因此五代十国存在于公元907年至公元960年期间;另一说为:北宋灭亡北汉时是公元979年,所以五代十国的历史时期为公元907年到979年。
陈桥兵变
陈桥兵变是赵匡胤发动取代后周、建立宋朝的兵变。公元959年,周世宗柴荣死,七岁的恭帝即位。殿前都点检、归德军节度使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