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庸 2-.pptVIP

  1. 1、本文档共74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中庸 2-

学习元典 品味中华最深层文化 《中庸》简介 《中庸》原来是《礼记》中的一篇,一般认为出于孔子的孙子子思之手。 中庸一向被视为儒家最高的道德标准和儒家最玄妙的处世哲学。 《中庸》是儒家“实学”的典范之作,是可供人们终身受用的儒家经典。 天命之谓性(1),性之谓道(2),修道之谓教。 道也者,不可须臾离也,可离非道也。是故君子戒慎乎其所不睹,恐惧乎其所不闻。莫见乎隐,莫显乎微(3)。故君子慎其独也。 喜怒哀乐之未发,谓之中(4);发而皆中节(5),谓之和。中也者,天下之大本也;和也者,天下之达道也。致(6)中和,天地位焉,万物育焉。 (1)天命:天赋。这里的天命(天赋)实际上就是指的人的自然禀赋,并无神秘色彩。(2)率性:遵循本性,率,遵循,按照, (3)莫:在这里是“没有什么更……”的意思。见(xian):显现,明显。乎:于,在这里有比较的意味。(4)中:符合。(5)节:节度法度。 (6)致,达到。 [解说]这是《中庸》的第一章,从道不可片刻离开引入话题,强调在《大学》里面也阐述过的“慎其独”的重要,要求人们加强自觉性,真心诚意地顺着天赋的本性行事,按道的原则强化自身修养。   解决了上述思想问题后,本章才正面提出中庸(中和)这一范畴,进入全篇的主题。 仲尼曰(1):“君于中庸(2),小人反中庸。君子之中庸也,君子而时中。小人之(反)中庸也(3),小人而无忌惮(4)也。 ★(1)仲尼:即孔子,字仲尼。(2)中庸:即中和。庸,“常”的意思。(3)可能佚“反”字。(4)忌惮:顾忌和畏惧。 [解说]孔子的学生子贡曾经问孔子:“子张和子夏哪一个贤一些?”孔子回答说:“子张过分;子夏不够。”子贡问:“那么是子张贤一些吗?”孔子说:“过分与不够是一样的。”(《论语·先进》)人人处事,各有不同,中庸就是恰到好处 。 子曰:“道(1)之不行也,我知之矣,知者(2)过之,愚者不及也。道之不明也,我知之矣:贤者过之,不肖者(3)不及也。人莫不饮食也,鲜能知味也。” (1)道:即中庸之道。(2)知者:即智者,与愚者相对,指智慧超群的人。知,同“智”,(3)不肖者:与贤者相对,指不贤的人。 [解说] 正因为要么太过,要么不及,所以,总是不能做得恰到好处。而无论是过还是不及,无论是智还是愚,或者说,无论是贤还是不肖,都是因为缺乏对道的自觉性,正如人们每天都在吃吃喝喝,但却很少有人真正品味一样。 子曰:“舜其大知也与!舜好问而好察迩言(1),隐恶而扬善,执其两端,用其中于民。 其斯以为舜乎(2)!” (1)迩言,浅近的话。迩,近。(2)其斯以为舜乎,这就是舜之所以为舜的地方吧!其,语气词,表示推测。斯,这。“舜”字的本义是仁义盛明,所以孔子有此感叹。 [解说]隐恶扬善,执两用中。   既是不偏不倚、无过无不及的中庸之道,又是杰出的领导艺术。   要真正做到,当然得有非同一般的大智慧。  子曰:“人皆曰:‘予(1)知。’驱而纳诸罟擭陷阶之中(2),而莫之知辟也(3)。人皆曰:‘予知。’择乎中庸,而不能期月(4)守也。” (1)予:我。(2)罟(gu):捕兽的网。擭(huo):装有机关的捕兽的木笼。(3)辟(bi):同“避”。(4)期月:一整月。 [解读] 聪明反被聪明误。   自以为聪明,好走极端,不知适可而止,不合中庸之道,所以往往自投罗网而自己却还不知道。 子曰:“回(1)人也,择乎中庸,得一善,则拳拳服膺(2)而弗失之矣。” (1)回:指孔子的学生颜回。(2)拳拳服膺:牢牢地放在心上。拳拳,牢握不舍的样子,引申为恳切。服,著,放置。膺,胸口。 [解说] 这是针对前一章所说的那些不能坚持中庸之道的人而言的。作为孔门的高足,颜回经常被老师推荐为大家学习的榜样,在中庸之道方面也不例外。 子曰,“天下国家可均也(1),爵禄可辞也(2),白刃可蹈(3)也,中庸不可能也。” (1)均:即平,指治理。(2)爵,爵位,禄:官吏的薪俸。辞:放弃。(3)蹈:踏。 【解读】孔子对中庸之道持高扬和捍卫态度。事实上,一般人对中庸的理解往往过于肤浅,看得比较容易。孔子正是针对这种情况有感而发,所以把它推到了比赴汤蹈火,治国平天下还难的境地。其目的还是在于引起人们对中庸之道的高度重视。 子路问强(1)。子曰:“南方之强与?北方之强与?抑而强与?(2)宽柔以教,不报无道(3),南方之强也,君子居之(4)。衽金革(5),死而不厌(6),北方之强也,而强者居之。故君子和而不流(7),强哉矫(8)!中立而不倚,强哉矫!国有道,不变塞焉(9),强哉矫!国无道,至死不变,强哉矫!” (1)子路:名仲由,孔子的学生。(2)抑:还是。而:代词,你。与:疑问语气词。(3)

文档评论(0)

bokegood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