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射性污染与防治专题讲座.ppt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放射性污染与防治专题讲座 2. 看不见的污染源——放射源 随着我国核技术事业的蓬勃发展,放射源得到了越来越广泛的应用,在经济建设和社会生活中发挥了日益重要的作用。但是近年来,因管理不善等原因造成放射源丢失、被盗等事件时有发生,造成多起放射性污染事故,严重威胁人民群众的生命健康。 2. 看不见的污染源——放射源 为了加强放射源管理,规范放射源利用,消除安全隐患,国家环境保护总局在2002年发文:环发[2002]78号关于开展放射源安全管理专项整治工作的通知;2004年,国家环保总局、卫生部、公安部三部门联合开展清查放射源,让百姓放心专项行动方案等一系列专项行动,要求对因管理不到位,措施不落实,玩忽职守而造成丢失、被盗、遗弃或发生重大放射源污染事故的地区和单位,要追究有关人员的责任;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2. 看不见的污染源——放射源 对生产、销售、使用、转让、进口、贮存放射源以及装备有放射源仪表的单位,不按照规定申领许可证、不按照规定办理登记手续的,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放射性污染防治法》第53条规定进行处罚。对辖区内涉源单位不申领许可证、不办理登记手续等违法行为查处不力、监管不到位的,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放射性污染防治法》第48条规定,追究放射性污染防治监管人员的法律责任。 3. 生活中有放射性 在于我们的生活中,放射性可以说无时不有,无处不在,我们吃的食物、喝的水、住的房屋、用的物品、周围的天空大地、山川草木乃至人体本身都含有一定的放射性。 我们身边的彩色电视机、电脑、冰箱、空调、微波炉、吸尘器、电热毯、微波炉、低音炮音箱、电视和手机、小灵通发射塔基站、复印机、电子仪器、X射线机和CT机等医疗设备、装修房屋用的石(板)材、佩戴的金银首饰等都有辐射。 4. 放射性物质 放射源是指用放射性物质制成的能产生辐射照射的物质或实体,放射源按其密封状况可分为密封源和非密封源。密封源是密封在包壳或紧密覆盖层里的放射性物质,工农业生产中应用的料位计、探伤机等使用的都是密封源,如钴-60、铯-137、铱-192等。非密封源是指没有包壳的放射性物质,医院里使用的放射性示踪剂属于非密封源,如碘-131、碘-125、锝-99m等。 4. 放射性物质 放射源的应用广泛,不仅在核设施,而且在科研院校、医疗机构、石油开采与炼油、公路与桥梁建设、机械制造与安装、电力等各行各业都得到应用。国家标准规定,所有放射性工作场所及放射源的包装容器上都必须有警示标志。 据估计,目前我国放射源总数至少在8万枚以上,其中有相当比例的放射源依然没有得到有效控制,平均每年要发生事故30余起。我国核设施至今尚未发生过急性辐射致死事故,但已有9人因受到放射源照射急性死亡。目前在国际上,放射源致人员急性死亡也远高于核设施。 厂矿企业是放射源发生丢失的主要集中地,在全国范围内水泥厂几乎是放射源丢失的一个重灾区。从2003年到2009年,山东、陕西、山西、云南、广东、湖北、四川等地均发生了水泥厂放射源丢失事件。 放射性污染事故例一 ----1986年切尔诺贝利核电站大爆炸 1986年4月26日当地时间凌晨1点23分,前苏联乌克兰加盟共和国境内的切尔诺贝利核电站突然发生大爆炸,并引起大火,31人当场死亡。共有8吨多的强辐射物在事故中泄漏,发生爆炸的1981年并网发电4号机组被彻底摧毁。 爆炸释放了大约2.6亿居里的辐射量,大约是日本广岛原子弹爆炸能量的200多倍。这次事故造成的放射性污染遍及前苏联15万平方公里的地区,那里居住着694.5万人。由于这次事故,核电站周围30千米范围被划为隔离区,庄稼被全部掩埋,周围7千米内的树木都逐渐死亡。在日后长达半个世纪的时间里,10公里范围以内将不能耕作、放牧;10年内100公里范围内被禁止生产牛奶。 切尔诺贝利核电站 爆炸后现场 放射性污染事故例一 ----1986年切尔诺贝利核电站大爆炸 灾后两年之中,26万人参加了事故处理,为4号核反应堆浇了一层层混凝土,当成“棺材”埋葬起来。清洗了2100万平方米“脏土”,为核电站职工另建了斯拉乌捷奇新城,为撤离的居民另建2.1万幢住宅。这一切,包括发电减少的损失,共达80亿卢布(约合120亿美元)。 在1986—1987年期间参加事故后果治理的20万人员接受的平均剂量约为lOOmSv(剂量当量单位西弗尔)。北半球各国受此事故影响最大的平均个人剂量约为0.8mSv至1.2mSv。 放射性污染事故例一 ----1986年切尔诺贝利核电站大爆炸 切尔诺贝利核事故所泄漏的放射性粉尘有70%飘落在白俄罗斯境内。白俄罗斯共和国损失了20%的农业用地,大约6000km2的土地无法使用;220万人居住的土地遭到污染,400多个居民点成为无人区,政府不得不关闭了600多所学校、300多个企业和54个大型农业联合体

文档评论(0)

好文精选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