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大量收购独家精品文档,联系QQ:2885784924

中药化学-第07章 萜类和挥发油-6学时-中资201011-2.ppt

中药化学-第07章 萜类和挥发油-6学时-中资201011-2.ppt

  1. 1、本文档共50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第二节 挥发油 (2)挥发性:常温自行挥发而不留痕迹,这是挥发油与脂肪油的本质区别。 (3)溶解度 不溶于水,易溶于各种有机溶剂中,如石油醚、乙醚、二硫化碳、油脂等。在高浓度的乙醇中能全部溶解,而在低浓度乙醇中只能溶解一定数量。 第二节 挥发油 挥发油的理化性质 (3)物理常数 沸点70~300℃,具有随水蒸汽而蒸馏的特性;挥发油多数比水轻,也有比水重的 (如丁香油、桂皮油),比重在0.85~1.065之间; 挥发油几乎均有光学活性,比旋度在+97。~177。范围内;且具有强的折光性,折光率在1.43~1.61之间。 (4)稳定性 挥发油与空气及光线接触,常会逐渐氧化变质,使之比重增加,颜色变深,失去原有香味,并能形成树脂样物质,也不能再随水蒸汽而蒸馏了。因此,挥发油制备方法的选择是很重要的,其产品应贮于棕色瓶内,装满、密塞并在阴凉处低温保存。 第二节 挥发油 挥发油的理化性质 (1) 水蒸气馏法 水蒸气蒸馏法原理:挥发油与水不相混合,当受热后,二者蒸气压的总和与大气压相等时,溶液即开始沸腾,继续加热则挥发油可随水蒸气蒸馏出来。 优点:设备简单,操作容易,成本低、产量大、挥发油的回收率较高等。 缺点:原料易受强热而焦化,或使成分发生变化,所得挥发油的芳香气味也可能变味,降低作为香料的价值。 第二节 挥发油 挥发油的提取 (2)冷压法 适合新鲜原料(柑、桔、柠檬果皮),经撕裂,捣碎冷压后静置分层,或离心分层。此法所得挥发油可保持原有的新鲜香味,但可能溶出原料中的不挥发性物质。例如柠檬油常溶出原料中的叶绿素,而使柠檬油呈绿色。 第二节 挥发油 挥发油的提取 广西中医学院 药学院 潘为高 第一节 萜类 六、萜类化合物的理化性质—物理性质 1.性状: 萜类多具苦味,早年所称苦味素成分实际多为萜类;少数有甜味(甜菊苷)。 第一节 萜类 六、萜类化合物的理化性质—物理性质 1.性状: 萜类多具苦味,早年所称苦味素成分实际多为萜类;少数有甜味(甜菊苷)。 第一节 萜类 四、二萜---4.三环二萜 紫杉醇(taxol)又称红豆杉醇,最早从太平洋红豆杉Taxus brevifolia的树皮中分离得到,1992年底美国FDA批准上市,临床用于治疗卵巢癌、乳腺癌和肺癌疗效较好。 但紫杉醇在红豆杉树皮中含量仅为百万分之二,来源极其有限。现在用巴卡亭III和去乙酰基巴卡亭III为母核进行半合成制备紫杉醇。卡亭III和去乙酰基巴卡亭III在红豆杉针叶和小枝中含量达0.1%。 紫杉醇 第一节 萜类 四、二萜---4.三环二萜 紫杉科红豆杉属--红豆杉 第一节 萜类 四、二萜---5.四环二萜 第一节 萜类 四、二萜---5.四环二萜 甜菊叶中含有以对映-贝壳杉烷骨架为母核、由不同糖组成的甜味苷。总甜菊苷含量约6%,其甜度约为蔗糖的300倍,其中又以甜菊苷A甜味最强,但含量较少。甜菊苷(stevioside)因其高甜度、低热量、无毒性等优良特性,在医药、食品行业广泛应用。 第一节 萜类 五、二倍半萜 二倍半萜类化合物是由5个异戊二烯单位构成、含25个碳原子的化合物类群。1965年发现第一个二倍半萜。 与其它各萜类化合物相比,数量少,迄今来自天然的二倍半萜有6种类型约30余种化合物,分布在羊齿植物,植物病源菌,海洋生物海绵、地衣及昆虫分泌物中。 第一节 萜类 六、萜类化合物的理化性质—物理性质 1.性状: 单萜、倍半萜----常温下多为油状液体,少数为固体结晶,具挥发性及特异性香气。 二萜、二倍半萜-----多为固体结晶。萜苷多为固体结晶或粉末,无挥发性。 单萜和倍半萜(萜苷除外)可随水蒸气蒸馏,其沸点随其结构中的[C5单位数]、双键数、含氧基团数的升高而规律性地升高。 第一节 萜类 六、萜类化合物的理化性质—物理性质 2. 溶解性: 萜类难溶于于水,溶于甲醇、乙醇,易溶于乙醚、氯仿、乙酸乙酯、苯等亲脂性有机溶剂。 具羧基、酚羟基及内酯结构的萜还可分别溶于碳酸氢钠或氢氧化钠水液,加酸使之游离或环合后,又从水中析出或转溶于亲脂性有机溶剂。 萜苷类随分子中糖数目的增加,水溶性增强,溶于甲醇及乙醇,不溶或难溶于亲脂性有机溶剂。 第一节 萜类 六、萜类化合物的理化性质—物理性质 3.旋光性: 大多数萜类都具手性碳,具有光学活性。 4.不稳定性: 萜类对高热、光和酸碱较为敏感, 或氧化, 或重排, 引起结构的改变。在提取分离或氧化铝柱层析分离时,应慎重考虑。 第一节 萜类 六、萜类化合物的理化性质—化学性质 含有双键和醛、酮等羰基的萜类,可与某些试剂发生加成反应,其产物往往是结晶性的,作用: ①识别萜类分子中不饱和键的存在和不饱和的程度; ②借助加成产物完好的晶型,用于萜类的分离与纯化。 第一节 萜类 六、萜

文档评论(0)

好文精选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