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章_欧洲区域一体化与共同商贸政策.ppt

第七章_欧洲区域一体化与共同商贸政策.ppt

  1. 1、本文档共50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区域化与全球化 根据世界贸易组织的统计,迄今为止,世界上已出现了144个区域性经济组织;签订的地区贸易协定(RTAs)达到260个左右。 “区域”与“区域化”的概念:有关地区(区域)概念的争论: 地理的概念 经济文化的概念 认同的概念 “地区主义”与“地区化” “地区化” (regionalization)两个概念的区别: 按照美国学者斯蒂芬·哈格德(Stephen Haggard)的定义,“地区化”指的是地区内生产要素流动、集中,提升地区经济效率的过程。它是一个经济自然发展的概念。而“地区主义”则指国家间经济政策合作和协调的政治过程。它强调的是政治意志对于生产要素流动与经济整合的干预。 地区主义的三要素 区域一体化的形式 自由贸易区(FTAs:free trade area):消除内部贸易壁垒,但不建立对外共同关税(CET:common external tariff) . 关税同盟(CU:customs unions):消除内部贸易壁垒,构筑共同的对外关税( 共同市场(CM:common market):各种生产要素都可以完全的自由流动. 货币同盟 经济同盟 政治与安全同盟 区域化与全球化的关系: 作为全球化第一步的区域化 对抗全球化的区域化 被全球化限制的区域化 贸易协定的性质分类 参加优惠贸易协定的成员分类 地区贸易协定的优惠贸易在主要地区货物进口比重:2000与2005年 地区合作的历史演变:四次浪潮 地区合作的第一波浪潮(the first wave) :19世纪下半叶. 欧洲内贸易(intra-European trade)急剧扩大,经济一体化趋势加快,到世纪之交的时候,欧洲在很多方面都承担了一个单一市场的功能.关税同盟和双边贸易协议是这种经济一体化的两大动力. 关税同盟:德意志同盟,意大利关税同盟(经济整合与国家统一?) 双边贸易协议:英法经贸条约(1860),提出的无条件最惠国待遇原则(MFN)奠定了国际经济体系的基础,一直持续到十九世纪末出现的经济萧条. 英法经贸条约刺激了其它国家也纷纷签订类似的双边条约.到二十世纪头十年,英国和46个国家签订了双边协议,德国和30个国家,法国和20多个国家.这些协议促进了欧洲的一体化. 第二波浪潮(the second wave) :两次世界大战之间. 这个时期地区主义最重要的特征:具有更强的排他性. 主要包括几大贸易集团: 宗主国和殖民地国家:法国集团(1928),英国集团(1932) 主权国家之间的贸易集团:1934《罗马协议》:意大利,奥地利,匈牙利 匈牙利,罗马尼亚,南斯拉夫,保加利亚建立了农产品贸易协定 美国和拉美国家也建立了一系列的双边贸易协定 第三波浪潮(the third wave) :1950年代末到1970年代. 存在GATT这一多边经济框架,但各国仍然建立了区域性经济组织.贸易向地区集中的趋势主要表现在欧洲和东亚. 主要代表:欧洲经济共同体(EEC),欧洲自由贸易区(EFTA),经济互助委员会(CMEA) 其它的发展中国家的一些地区性组织:安第斯条约组织(Andean Pact),西非经济共同体(ECOWAS) 第四波浪潮(the new wave ) :冷战结束后. 与以前的历次地区主义相比,最近的地区主义浪潮伴随的历史背景是:经济高度相互依赖,主要的经济大国乐意通过协调来解决贸易争端,同时,多边贸易框架(GATT/WTO)的存在也有助于各国进行贸易协调. 不同的特点:Robert Z. Lawrence指出,新一波的地区主义与20世纪的其它几次有着明显不同: 与1930年代相比,新一波的地区主义是为了方便各国经济融入全球经济体系,而不是像30年代那样,从全球经济体系中撤出; 与1960,70年代的地区主义相比,发展中国家积极参与新一波地区主义,是为了开放它们的经济,贯彻出口和外资导向型的政策(export-and foreign investment-led)而不是为了促进进口替代(import substitution) 区域一体化的动机: 西欧一体化:政治因素推动 团结的欧洲,加强欧洲的国际地位 结束法德竞争 北美一体化:经济因素和政治因素 亚太一体化:主要由市场因素推动,政治因素也起了推动作用 一体化的加快时期: 1986年统一欧洲法案(SEA); 1985年欧洲委员会发表《建成内部市场》白皮书,提出要求建立统一市场; 1991年12月马斯特里赫特首脑会议批准欧洲联盟条约(《马斯特里赫特条约》); 1993年11月欧洲联盟建立。 法德之间的分歧: 体制模式:德国至少在最初倾向于在欧洲实行中央集权式联邦政治体制,可以实现本国的主导,法国倾向于“欧洲联邦”,让各国拥有更大的行动自由; 国

文档评论(0)

好文精选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