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物筛选-受体.ppt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John Newport Langley (1852-1952) 和Paul Ehrlich (1854-1915)分别提出“接受物质”假说和“侧链理论”,开创了受体研究的先河 饱和性 可逆性 高亲和力 竞争性拮抗剂 受体与配体作用的理论 (一)占领理论 A. J. Clark20在世纪30年代首先提出占领理论。该理论的要点是 受体(R)与配基(L)之间的相互作用是可逆的。它们之间的结合是一个简单的双分子过程,而解离则为单分子过程。 所有受体都是等价的,它们与配基结合的亲和力是相同的,受体都是独立的,一个受体被占领,不影响其他游离受体的亲和力。 生物效应与被占领受体的量成正比,结合与效应间呈线性关系,当全部受体被占领时,就会产生最大效应。 配基只以游离的和与受体结合的两种状态存在;配基不被代谢,也不与其他受体部位相结合;与受体结合的配基只占总配基的极小部分,因此,当反应达到平衡时,游离配基浓度近似于总配基浓度。 几种常用的作图法 (二)速率理论 Stephenson发现,离体豚鼠回肠对乙酰胆碱和组胺的反应,与占领理论不符。他认为,药物所产生的效应虽然相同,但所占领的受体却并不尽相同;之所以如此,是由于药物使组织产生反应的能力不同,他称这种能力为“效能”(efficacy);一种高效能的激动剂,即使占领一小部分受体,也能产生最大效应,而一种低效能的激动剂,即使占领大部分受体也只能产生较小的效应。这就在客观上需要对Clark的占领理论作某些修正。 (三)两态(two-state)或别构(allosteric)理论 Monod等在阐述酶与底物的作用机理时,首先提出了著名的变构学说。该学说认为,由亚基所组成的别构蛋白,在正常情况下具有两种处于平衡状态的构象:活化态(R)和非活化态(T),两者皆具有结合配基的立体选择性部位。当特定的配基与它们相结合后,会改变两种状态之间的平衡,增加对配基呈高亲和力状态部分的浓度,同时改变了对其他分子的亲和力。这种理论后来被用来解释受体与配基间的相互作用,特别是在配基作用下离于通道开放与关闭的机理。 受体的命名 国际药理学联合会(IUPHAR)成立了专门的受体命名和药物分类委员会:NC- IUPHAR 具备以下4项指标,方能考虑予以命名: 已知的蛋白质结构; 明确的与之相耦联的信号转导途径; 已证实有内源性表达; 通过激动剂和拮抗剂的效价和选择性测定,确定了其功能特征。 受体的分类 从受体在细胞中的定位,可把他们分为三类: 质膜中的受体:神经递质、生长因子; 细胞器膜中的受体:IP3受体; 细胞浆膜内的受体:类固醇激素。 以结构为基础分为4大类(按照NC-IUPHAR的“数字、字母分类系统”) 编号 结 构 分 类 1.0 离子通道受体 2.0 7个跨膜区段、与G蛋白耦联的受体 3.0 与酶有关的受体(亚单位只具有1个跨膜区段) 4.0 转录调节因子受体 受体的效应 0 mV +20 mV +40 mV +60 mV +80 mV 受体的结构特征 1964年,D.K. de Jongh. Introductory remarks. In E.J. Ariens(ed), Molecular Pharmacology, Adademic Press, New York. To most of the modern pharmologists the receptor is like a beautiful but remote lady. He has written her many a letter and quite often she has answered the letters. From these answers the pharmacologist has built himself an image of this fair lady. He cannot, however, truly claim ever to have seen her, although one day he may do so. Structure and gating mechanism of the acetylcholine receptor pore Atsuo Miyazawa, Yoshinori Fujiyoshi? Nigel Unwin. Nature, 2003, 423: 949. * 第二章 药物作用机理 科学地理解药物作用,使我们能预测新化合物的药理学原理,或者设计具有某种特定治疗作用的化合物。

文档评论(0)

wxc6688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