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高考历史真题研究(全国卷命题语言分析).docx

2018高考历史真题研究(全国卷命题语言分析).docx

  1. 1、本文档共186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2018高考历史真题研究(全国卷命题语言分析).docx

 PAGE \* MERGEFORMAT 186 真题研究——全国卷命题语言分析 01真题研究:全国卷命题语言分析——“市民阶层” 一、“市民阶层”概念分析 在中国古代社会结构的研究中,冯尔康根据政治秩序将中国古代社会分成不同的等级,平民是其中的一个等级,一般包括胥吏、庶族地主、自耕农、佃农、商人、手工业者,其中属于城市居民的主要是商人与手工业者,政治地位仅高于奴隶与半奴隶。在史学界,所谓的“市民阶层”主要是指平民等级中的商人与手工业者。与其他等级相比,“市民阶层”在经济基础与政治地位上有其相对的独立性,他们的社会地位低下,但在宋清之际其经济实力有所增强。 明中叶以后,?由于新经济因素的增长,商品经济日益发达,以商贾和百工为主体的市民阶层逐渐壮大,社会影响日益扩大。市民阶层所要求的商业社会的原则和封建传统体系产生冲突,既有经济基础的矛盾,又表现在上层建筑方面,从而影响到晚明社会的整体风貌。 史学界对中国古代市民阶层研究的一般情况: 第一,中国古代市民阶层的研究主要是对工商业者阶层的研究; 第二,对市民阶层在中国古代的社会地位等问题有初步的认识,如认为 1.?中国古代的市民阶层只是集权专制体系中被统治的对象; 2.?在政治上处于边缘地位; 3.?专制政府只允许工商业者在有限的范围内发展; 4.?工商业者的力量在宋元特别是明清以后有所发展并努力寻求主流社会地位等等。? 二、高考命题分析 宋代以后,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城市的繁荣,市民阶层的壮大,世俗文化的发展,传统的社会结构、社会秩序、社会风尚、知识结构等都发生了相应的变化。近年来的全国卷命题情况如下: 1.(2017·全国Ⅰ卷高考·27)明前中期,朝廷在饮食器具使用上有一套严格规定,例如官员不得使用玉制器皿等。到明后期,连低级官员乃至普通人家也都使用玉制器皿。这一变化反映了() A.君主专制统治逐渐加强????? ???????????? B.经济发展冲击等级秩序 C.市民兴起瓦解传统伦理??? ???????????????? D.低级官员易染奢靡风气 2.(2012·全国卷高考·25)许仙与白娘子自由相恋因法海和尚作梗终成悲剧,菩萨化身的济公游戏人间维持正义。这些在宋代杭州流传的故事,反映出当时() A.对僧人爱恨交加的社会心态????????? B.民间思想借助戏剧广泛传播 C.中国文化的地域性浓厚????????????? D.市民阶层的价值取向 3.(2013·全国Ⅱ卷高考·27)清代有学者说:“古有儒、释、道三教,自明以来,又多一教,曰小说……士大夫、农、工、商贾,无不习闻之,以至儿童、妇女不识字者,亦皆闻而如见之,是其教较之儒、释、道而更广也。”这表明() A.小说成为一种新的宗教传播载体????? B.小说的兴起冲击了封建等级观念 C.市民阶层扩大推动世俗文化发展????? D.世俗文化整合了社会的价值观念 4.(2012·全国卷高考·26)明后期松江人何良俊记述:“(正德)以前,百姓十一在官,十九在田……今去农而改业为工商者三倍于前矣。昔日原无游手之人,今去农而游手趁食(谋生)者又十之二三也。大抵以十分百姓言之,已六七分去农。“据此可知() A.工商业的发展造成了农业的衰退????? B.工商业的发展导致了社会结构的变动 C.财富分配不均引起贫富分化加剧???? D.无业游民增加促成了工商业的发展 5.(2012·海南单科·7)明初规定,生员须穿玉色衣服,加饰青黑色边条。明后期江南读书人则崇尚“妇人红紫之服”,有人作诗云:“昨日到城郭,归来泪满襟。遍身女衣者,尽是读书人。”这一变化直接反映了() A.理学思想的影响? ? ? ? ? ? ? ? ?? B.专制制度的松弛 C.市民阶层的兴起??????????????????? D.社会风尚的变化 6.(2014·海南高考·7)明中后期介绍商路、商业信息的书籍大量出现,徽商黄汴的《天下水陆路程》记载了全国143条水陆交通路线的里程。这说明() A.社会经济发展促成知识结构的更新??? B.印刷技术的进步促进了商业的繁荣 C.商业类书籍为士子科举的必读书目??? D.商人成为知识的主要生产和传播者 7.(2017·深圳一模·27)明代《天下水陆行程》记载了以北京、南京为中心的114条全田水陆路程,其中苏、杭等地的记裁最为繁密,还载有各地山川、市场、物产、旅社、船只、风俗、盗贼等内容。据此推断,作者编写此书旨在() A.为官府汇总民情奏报???????????????? B.为藩国安排朝贡路线 C.为游士介绍旅游资源???????????????? D.为商贾提供行程指南 ? 【答案解析】 1.【考点】古代中国的商业发展 【解析】题干明朝后期,随着商品经济的迅速发展,民营手工业超过官营手工业,玉制器皿数量随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cai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