甲型、戊型肝炎幻灯片.pptVIP

  1. 1、本文档共36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甲型、戊型肝炎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佑安医院 孟庆华 教授 甲型和戊型肝炎主要经粪-口途径传播,水源或食品污染易引起暴发或流行。《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将之列为乙类传染病。 国内外疫情动态及流行概况 甲肝和戊肝在全球分布十分广泛, 我国是甲型肝炎发病率较高的国家之一,一般人群的抗-HAV流行率约为80%。 近年来,甲肝的发病率呈逐年下降的趋势。 2007年为1.66/10万,已经达到了世界卫生组织规定的低流行区水平。 国内外疫情动态及流行概况 以流行为主,多发生于雨季或洪水后,多由水源被粪便污染所致。 我市戊肝的报告发病率高于甲肝,2007年为3.112/10万。 在全国处于较高的水平,这与我市的临床诊断水平、网络报告水平有很大的关系。 奥运期间该病的主要危险影响因素 甲、戊肝主要通过消化道传播,在北京主要是通过污染的食物传播。 奥运会期间存在从国外、省外的传入和本地发生病例的风险。 要加强疫情监测,做好餐饮人员健康体检,做好食品卫生检查,可以切断传播的途径。 病原学 一、甲型肝炎 1973 Feistone首先用免疫电镜技术从甲肝病人粪便中找到; HAV为单股正链 RNA 病毒; HAV体外抵抗力较强,低温下可长期存活;100 ℃5 分钟灭活,对氯、甲醛、紫外线均较敏感; 发病有家庭聚集现象,传染性高于 HEV。 直径27-28nm,无包膜,球形,32个壳粒组成的20面体 病原学 二、戊型肝炎 单股线状正链 RNA病毒,2个亚型; 基因结构:全长7.2-7.6×103,编码2400-2532个氨基酸,由5端非结构区(NS)和3端结构区组成(S)。 动物模型和细胞培养:猴和黑猩猩(食蟹、恒河、非洲绿、罗、短尾、绢毛、须绒);细胞,不能大量培养。 抗原抗体系统 一、甲型肝炎 抗HAV-IgM: 是诊断HAV急性感染的指标 抗HAV-IgG: 是保护性抗体,是产生免疫力的标志 抗原抗体系统 二、戊型肝炎 抗HEV-IgM: 是近期内HEV感染的标志,有早期诊断价值。 抗HEV-IgG: 可长期(一年)存在,可用于诊断或流行病学调查。 流行病学 一、甲型肝炎 传染源: 主要为急性患者和隐性感染者,后者数量远较前者多,患者中以儿童多见。 粪便排毒期在起病前两周至血清丙氨酸转氨酶高峰期后一周。 急性黄疸型患者,黄疸前期传染性最强 流行病学 传播途径:粪—口途径 粪便排出病毒,经口腔摄入而感染 散发流行:以日常生活接触为主,临床 较多见 暴发流行:水源或食物污染,尤其是生食水产品最易引起 流行病学 易感人群及免疫力 感染后免疫力持久 好发于儿童与青少年 流行病学 二、戊型肝炎 传染源 : 急性期患者和隐性感染者; 隐性感染多见,显性感染主要发生于成年人; 传染期从发病前9天至发病后8天,此期内患 粪便中可检出戊型肝炎病毒。 流行病学 传播途径:粪—口途径 散发病例多由不洁食物或饮品所引起,暴发流行均由粪便污染水源所致。 流行病学 易感人群 : 主要流行于亚洲和非洲一些发展中国家; 我国各省、市、自治区均有发病; 易感人群为抗HEV阴性者; 人类对HEV普遍易感,以隐性感染为主; 原有HBV感染者或晚期孕妇感染HEV后病死率高。 诊断标准 一、甲型肝炎 1、流行病学资料 病前曾去过甲肝流行区,有进食未煮熟海产品如毛蚶、蛤蜊或饮用污水史。多发生于冬春季,儿童多见。 诊断标准 2、临床诊断 潜伏期为15~45天,平均为30天。 急性无黄疸型肝炎约占90%以上。起病较急,多伴有发热、乏力, 消化道症状明显,部分病人有肝脾肿大,伴有肝区叩击痛。病程一般不超过6个月。 黄疸型病人可有皮肤、巩膜黄染,尿色加深。 实验室检查丙氨酸转氨酶(ALT )、天冬氨酸转氨酶(AST)显著升高,黄疸型肝炎时直接和间接胆红素均升高。 诊断标准 3、病原学诊断 有急性肝炎临床表现并具备下列任何一项均可确诊为甲型肝炎:抗HAV IgM阳性;抗HAV IgG急性期阴性,恢复期阳性;粪便中检出HAV颗粒或抗原或HAV RNA。抗-HAVIgM阴性而抗-HAVIgG阳性则提示过去感染。 诊断标准 二、戊型肝炎 1.流行病学资料 病前曾去过戊肝流行区,有进食未煮熟海产品如毛蚶、蛤蜊或饮用污水史。多发生于冬春季,爆发以水为多见,多累及成年人。 诊断标准 2.临床诊断 潜伏期15~75天,平均为40天。 起病较急,发热,乏力,消化道症状明显,肝区叩击痛阳性。 黄疸型病人皮肤、巩膜黄染,尿色加深,似浓茶样,淤胆多见,可有肝脾肿大。 黄疸前期、黄疸期、恢复期三期经过明显,病程6个月以内。 实验室检查ALT 、AST显著升高,黄疸型

文档评论(0)

mkt361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