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编]黄瓜病害 附图.doc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精编]黄瓜病害 附图.doc

黄瓜霜霉病 图片:黄瓜霜霉病.jpg 图片:黄瓜霜霉病1.jpg 图片:黄瓜霜霉病2.jpg 图片:黄瓜霜霉病3.jpg 图片:黄瓜霜霉病4.jpg 图片:黄瓜霜霉病5.jpg 简介 英文名Cucumberdownymildew 异名俗称“跑马干”、“黑毛”、“瘟病”。 病原古巴假霜霉菌Pseudoperonosporacubensis(Berk.etCurt.)Rostov.,属鞭毛菌亚门真菌。 寄主黄瓜、香瓜、南瓜、丝瓜、葫芦等。 危害发病特点是来势猛,病害重,传播快,如不及时防治,将给黄瓜生产造成毁灭性的损失。在流行年份受害地块黄瓜减产20%~30%,严重流行时损失达50%~60%,甚至绝收。棚室黄瓜栽培中发生最普遍、为害最严重的病害。 分布全国各地均有发生。 详细资料 为害症状 苗期、成株期均可发病,主要危害叶片。开始病部呈现水浸状斑点称“小油点”,在湿度大的早晨尤为明显,病斑逐渐扩大,受叶脉限制呈多角形淡褐色或黄褐色斑块,湿度大时,叶背面长出灰黑色霉层,后期病斑破裂或连片,致叶缘卷缩干枯,严重的棚内一片枯黄。春秋两季是发病高峰期。 病原物 孢囊梗从气孔伸出,单生或束生,无色。孢子囊淡褐色,柠檬形,单胞,顶端有突起。 侵染循环 病原在病叶上越冬或越夏。北方冬季不种黄瓜地区,则靠季风从邻近地区将孢子囊吹去。冬春保护地黄瓜霜霉病的初侵染来源主要是秋露地瓜秧和保护地病秧,以及来自苗床的带病苗。孢子囊萌发时直接产生芽管或游动孢子,从气孔或表皮侵入,病害潜育期为3~7天,后又在病部产生孢子囊,通过气流和雨水传播,着落于叶片表面,引起再侵染。病菌孢子囊形成要求有高湿环境,萌发和侵入过程则只有在水膜、水滴的条件下才能完成。 发生因素 (1)环境:温、湿度是病害发展流行的主要条件。高湿是发病的重要条件,叶面没有水滴或水膜,孢子囊不能萌发和侵入,病害就不会发生。温度低于15℃或高于28℃,不利于病害的发生,温室大棚内通风不良,湿度过高,结露多,有利于孢子囊的形成和病菌的萌发、侵入,易于病害的发生流行。温度越高,对病菌的抑制作用越大。病菌的萌发和侵入需要有足够的湿度和适宜的温度配合才能完成,病菌在有水膜的情况下,温度在10~20℃范围内即可萌发侵入,并引起植株叶片发病。 (2)栽培:地势低洼,土壤质地差,肥料不足,栽培过密,通风不良,浇水次数过多,都能引起病害加重发生。 防治方法 (1)农业防治:①选用抗病良种,应选择抗病性强的津杂1号、津春3号等品种。②采用无菌沙土或沙壤土育苗,培育无病壮苗。与南瓜进行嫁接换根栽培,增强抗病性。③采用膜下沟灌,以降低棚内空气湿度。选用透光率高、无滴效果好的塑料膜。④定植时合理密植,结瓜后及时打去底部老叶,增加田间通透性,减少病源。⑤棚内局部发病重,但瓜秧较健壮,可以在晴天上午浇水后将棚室封严,迅速使黄瓜生长点部位的温度升高到42~45℃,2小时后多点通风。⑥整地时要施足底肥,浇水时随水追施适量速效性肥料,适当增施磷钾肥。 (2)物理防治:用50~55℃水浸种10~15分钟。 (3)药剂防治:①在棚室栽培条件下,尽量用烟剂熏蒸和粉尘法防治,用45%百菌清烟剂3.75千克/公顷,分别均匀放在垄沟内,然后将棚密闭,分别点燃烟熏。②出现中心病株用60%氟吗啉锰锌600倍,或58%甲霜灵锰锌500倍,或50%烯酰吗啉1500倍,或72%的霜脲锰锌600倍进行防治,病害发生严重用50%烯酰吗啉1500倍与甲霜灵锰锌或霜脲锰锌混用防治。 黄瓜猝倒病 高清详解!!! 图片:2007_11_12_36806_171844.jpg 图片:2007_11_12_70307_171837.jpg   简介 英文名Cucumberdampingoff 病原瓜果腐霉菌Pythiumaphanidermatum(Eds.)Fitzp.,属鞭毛菌亚门真菌。此外疫霉属(Phytophthoraspp.)的一些种及丝核菌(RhizoctoniasolaniKühn),也可引起幼苗子叶出现萎蔫型猝倒病。有报道引起春季瓜苗猝倒病的病原还有刺腐霉(PythiumspinosumSawada)。 寄主黄瓜。 危害黄瓜苗期主要病害,该病约占幼苗死亡率的80%左右。 分布棚室育苗期最为常见,特别是在气温低、土壤湿度大时发病重,可造成烂种、烂芽及幼苗猝倒。 详细资料 为害症状 种子萌芽后至幼苗未出土前受害,造成烂种、烂芽。出土幼苗受害,茎基部呈现水渍状黄色病斑,后为黄褐色,缢缩呈线状,倒伏,幼苗一拨就断,病害发展很快,子叶尚未凋萎,幼苗即突然猝倒死亡。湿度大时在病部及其周围的土面长出一层白色棉絮状物。生长后期瓜条受害,瓜面出现水渍状大斑,严重时瓜腐烂,表面

文档评论(0)

cai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