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2015初三上学期9月月考语文考试卷.docxVIP

2014-2015初三上学期9月月考语文考试卷.docx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欢迎登陆明师在线浏览更多的学习资讯!----- 2014-2015初三上学期9月月考语文试卷 一、积累与运用(共30分) 1.根据拼音写汉字。(4分) 司马迁注意到雇农陈涉的“hóng hú 之志”,柳宗元倾听“赋敛之毒”的控诉,“闻而愈悲”,范仲淹在写出两种不同的“览物之情”后说出了另一番话,欧阳修的“乐”寓意深长,陶渊明的桃花源是他的社会理想,吴均在给朋友的信中描绘自然美景,流露出“jīnglún世务者,窥谷忘反”的愿望……古人写文章,往往就是这样关注社会,关注人生,关注自然。 2.下列标点符号使用有错误的一项是( )(2分) A.材料愈能得心应手,匠心愈能发挥;构造的原理愈进步,艺术家愈能推陈出新。 B.青春创业片《中国合伙人》以“零负评”口碑引发观影热潮,不少观众看完片自发鼓掌。 C.通过她的眼睛,可以折射出她内心一种永不熄灭的,快乐的,温暖的光芒。 D.用6.3元过一天,你行吗?联合国世界粮食计划署和中国扶贫基金会发起这个活动,以增进人们对贫困的感受。 3.下列句子中有语病的一项是( )(2分) A.近日,国务院要求各地各级教育主管部门,高度重视中小学和幼儿园校车交通安全工作,建立完善校车交通安全监管的长效机制。 B.中央决定,将农民人均纯收入2300元作为新的国家扶贫标准,这一标准比2009年提高了92%,更多低收入人口将纳入扶贫范围。 C.一项最新的研究估计,地球上的物种可能多达880万,不过人类知道的只是其中的近四分之一左右。 D.26日,北约战机越境空袭了巴基斯坦军事检查站,造成24名巴士兵死亡、13人受伤。此举引发伊斯兰堡方面强烈不满。 4.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便要还家(同“邀”) 尝与人佣耕(被雇佣) 天下独绝(妙到极处) 波澜不惊(起、动) B.杂然而前陈(摆放) 已尽吾齿(牙齿) 置人所罾鱼腹中(用网捕) 则久已病矣(困苦不堪) C.去国怀乡(京城) 争高直指(向) 余人各复延至其家(邀请) 往往因死者相藉也(常常,经常) D.醉翁之意不在酒(情趣) 吾谁与归(回家) 貌若甚戚者(悲伤??? 将兵徇蕲以东(攻取) 5.根据提示填写课文原句。(20分) (1)“项庄舞剑,意在沛公”和《醉翁亭记》中的 意思相近。 (2)《桃花源记》中与《桃花源诗》中诗句“荒路暧交通,鸡犬相鸣吠”意思相近的语句是“ , ”。 (3)《岳阳楼记》中表现作者博大胸襟的句子是“ , ”;表现作者伟大政治抱负的句子是“ , ”。 (4)《醉翁亭记》中描写春季景色的句子是“ ”,描写夏天景色的句子是“ ”,描写冬季景色的句子是“ ”。 (5)《浣溪沙》中“ , ”将自然现象与人的感受巧妙的结合,发出值得玩味的情趣。 (6)《与朱元思书》中的“ , ”总写了富春江景色的特点。 (7)剪不断,理还乱,是离愁, 。 (8)浮光跃金, 。 (9) ,并怡然自乐。 (10)语文学习要学会总结和归纳,触类旁通,举一反三。《陈涉世家》中“复立楚国之社稷”“社稷”代指    ;《桃花源记》中“黄发垂髫”“垂髫”和《醉翁亭记》“伛偻提携”“提携”都代指     ;《岳阳楼记》中“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庙堂”代指     。 二、阅读理解(共60分) (一)阅读苏轼的《中秋月》一诗,完成第6题。(6分) 暮云收尽溢清寒,银汉无声转玉盘。 此生此夜不长好,明月明年何处看。 【注】这首诗作于熙宁十年(1077年)。苏轼任徐州知府时,与相别七年的弟弟苏辙共度一百多日,并有了难得的共同赏月的机会。 6.(1)这首诗四句话中与《水调歌头》“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意思高度一致的一句话是 。(1分) (2)请用自己的语言生动地描述“暮云收尽溢清寒,银汉无声转玉盘”的优美意境。(3分

文档评论(0)

wx171113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