延续青岛城市文脉.doc

  1. 1、本文档共16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延续青岛城市文脉

延续青岛城市文脉    2009年2月7日,青岛市人大城建环资委员会和人大代表胡兆启等16位人大代表联名提交了《关于加强青岛历史文化名城保护和利用的议案》,经过青岛市第十四届人代会第二次会议表决通过,成为大会议案。这不仅意味着以人大代表、政协委会为代表的无数关心青岛老建筑保护的有识之士多年呼吁、奔走终于有了令人满意的结果,更意味着今年青岛市有关部门将出台一系列关于历史文化名城保护的措施,这对实现青岛市提出的建设滨海现代文化名城战略目标的实现,必将发挥强有力的推动作用。         年轻的历史文化名城       1994年,仅有百年历史的青岛凭借其独特的城市风貌和历史底蕴,被国务院命名为国家历史文化名城,成为99座历史文化名城中最年轻的一个城市。究其根源,在很大程度上,是因为青岛有一整片形态完整的优秀历史建筑。    建筑不仅是凝固的音乐,更烙刻着历史的印记。城市的建筑风格代表一个城市的特色,同时也是历史发展的实证。尤其是那些堪称经典之作的老建筑,每一座老建筑就像一本生动鲜活的历史教科书,蕴藏着值得回味的历史典故和文化故事。在近代中国的历史上,包括第一次世界大战、五四运动在内的许多中外重大历史事件,都与青岛息息相关。历史需要载体,否则无以传承,位于青岛老市区的老建筑,就承载着一段段特别的历史,从这个意义上说,它们也正是中国近代百年史的缩影。    青岛是中国现代文学的“福地”。20世纪30年代,康有为、杨振声、闻一多、老舍、王统照、梁实秋、洪深、华岗等历史文化名人都曾旅居青岛,并完成了一大批中国文学史上的名篇佳作,从而使青岛的城市文化达到一个前所未有的高峰,成为仅次于北京、上海的中国现代文化中心城市。这些名人故居集中在以中国海洋大学为轴心的鱼山路、大学路、福山路一带――1936年夏天,到青岛已有两年时间的老舍在黄县路12号一座“望不见大海,但在夜静更阑时,可以听到大海的呼吸”的小楼里,构思创作了中国现代文学的杰作――《骆驼祥子》;1930年,鱼山路7号(今为鱼山路33号)的一栋房子迎来了它的新主人――梁实秋,这位中国现代著名的学者、散文家、文学批评家、翻译家,不仅在青岛度过了家庭生活中最幸福的4年时光,还开始了他一生中规模最为浩大、最为人钦仰的《莎士比亚全集》的翻译工作;1933年,王统照在他位于观海二路49号的旧居里,完成了小说《山雨》的创作,因与茅盾的《子夜》同年出版,而被文学评论界称为“子夜山雨年”;位于福山路3号的沈从文旧居,曾被沈从文形容为“窄而霉斋”,尽管如此,这也不妨碍巴金、卞之琳这样的名家造访,更不妨碍他在这里创造出《八骏图》、《来客》、《如蕤》等大量优秀文学作品,后来的完成代表作《边城》、《长河》等也是在这里构思的……有了这些历史,老房子就变得生动起来,它们理应成为青岛本土文化的重要内容。    青岛也是中国近现代工业的摇篮,其机车制造、纺织、印染、烟草、啤酒等工业曾见证了中国相关民族工业的历史变迁。这些工业企业的厂房建筑成为珍贵的工业文化遗存。    青岛的历史建筑本身还具有特别的审美意义,它们依山而建、错落有致,是研究城市规划的样本。1956年,建筑学家梁思成曾率队来青岛调研,并出版了《青岛》一书,对青岛的城市建筑颇为赞赏。从老市区的教堂官邸到八大关的洋房别墅,对每一个普通百姓来说都是赏心悦目的景色。青岛培养了许多著名的艺术家,谁又能说他们审美观的形成与那些别有风味的老房子没有关联呢?优秀的历史建筑,会时不时地提示着每一个市民,我们不仅仅生活在现在,同时也穿行于历史之中,有了它们,整座城市才显得气韵生动。    经过长期积累,青岛的建筑结合山海景观与人文特色,形成了“红瓦绿树、碧海蓝天”的独特城市风貌。丰富多彩的青岛建筑,形象地展示着青岛的历史,构成青岛成长进程的生动记录,构成城市文化风貌的鲜明特征,成为青岛这座历史文化名城重要的内涵和标志。         文化遗产被毁牵动人心       然而,随着经济发展和旧城改造步伐的加快,加上产权多元,管理者、使用者错位、“多头管理”等弊端,一些记录着城市百年历史的老建筑被拆除,那些侥幸留存下来的历史建筑,命运同样不容乐观:一部分因年久失修而破烂不堪,另一部分则在“保护”的名义下被改造成了假古董,出现了让文史专家和市民痛心的“变色、变样、变质、变味”现象;与当时盛极一时的文化状况形成巨大反差的是,今日青岛的文化名人故居保护工作却步履蹒跚:大多数文化名人故居由于年久失修而岌岌可危,周边环境毁损严重,屋内陈设更是面目全非;青岛为数众多的工业文化遗存如今也处境艰难:由于建筑陈旧、效益低下,很多厂房面临被拆除、改造的危险,对老建筑的法制化保护已经迫在眉睫。    提交议案的人大代表胡兆启说,近些年,在28平方公里的历史风貌区,改造

文档评论(0)

317960162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