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11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关于“北京共识”与“中国模式”思考
关于“北京共识”与“中国模式”思考
摘要: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对“中国模式”的研究也日趋广泛和深入,本文对关于“中国模式”的众多问题加以思考,从国际社会对我国的改革理论与发展道路的认知态度的演变中进行分析,到底是“华盛顿共识”还是“北京共识”更能发展本国经济;是拉美模式还是中国模式更能吸引发展中国家和世界的眼光;是中国模式还是中国道路更能概括中国改革开放过程中的经验和教训。
Summary: As Chinese economy develops rapidly, the research about “China model” become extensive and deeply with days. This article is also on the “China model” to reflect on the many issues that come to mind. Whether the Washington Consensus or the Beijing Consensus is better to develop our economy. Whether the “Latin American model” or the “Chinese model” is more attractive to developing countries’ eye and world’s vision. The analysis is from the international community’s attitudes on Chinas reform and development path, whether the “China model” or “Chinese path” summarizes the experience and lessons of the process of reform and opening. Then we promote it.
关键词:“华盛顿共识” “北京共识” 拉美模式 中国模式 中国道路
Key words: “Washington Consensus”“Beijing Consensus”Latin American model China model Chinese path
作者简介:周林玲(1988-),女,江西吉安人,南京大学政府管理学院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专业09级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为马克思主义理论。
最近几年,随着改革开放的推进,“中国模式”成为众多学者甚为关注的一个话题。有学者对此持否定的态度,认为这一词并不能完全概括中国的改革发展之路,存在许多的不足;相较之下,另有一些学者认为“中国模式”为后发展国家提供了一些相当重要的经验。然而“中国模式”起源在何处?争论之焦点在何处?
一、争论之起源
拉美模式出现极大的问题,而中国经济高速发展,众多的学者认为华盛顿共识最后的结果是失败的,取而代之的是北京共识,这就涉及到对这两者的评价问题。
(一)“华盛顿共识”
1989年,前世界银行经济学家约翰?威廉森在一篇名为《华盛顿共识》的论文中,系统地提出指导拉美经济改革的各项主张,包括实行紧缩政策防止通货膨胀、削减公共福利开支、金融和贸易自由化、统一汇率、取消对外资自由流动的各种障碍以及国有企业私有化等。其核心思想可概括为三点:自由化、私有化、宏观稳定化。美国著名学者诺姆?乔姆斯基在《新自由主义和全球秩序》一书中明确指出 “新自由主义的华盛顿共识指的是以市场经济为导向的一系列理论,它们由美国政府及其控制的国际经济组织所制定,并由它们通过各种方式进行实施”[1]。 自此“华盛顿共识”被称为“新自由主义的政策宣言”,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和世界银行等国际金融机构以此为理论依据,开始向许多发展中国家及经济转轨国家硬性推出以全面自由化为特征的经济改革政策。但是“华盛顿共识”在实践层面上却没有达到预想中的成功,拉美国家出现了一系列危机。由此,2001年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前世界银行首席经济学家、前美国总统经济顾问委员会主席约瑟夫?E?施蒂格利茨在1998年首次提出“后华盛顿共识”的概念,强调与发展相关的制度因素,认为发展不仅是经济增长,而且是社会的全面改造。因此,“后华盛顿共识”不仅关注增长,还关注贫困、收入分配、环境可持续性等问题。它还指出市场力量不能自动实现资源的最优配置,承认政府在促进发展中的积极作用,批评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在亚洲金融危机前后倡导的私有化和经济紧缩政策。
(二)“北京共识”
2004年5月11日,伦敦外交政策中心发表了一篇题为《北京共识》的论文,其作者是美国著名投资银行高盛公司资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