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大首位“村官”人生之路.docVIP

  1. 1、本文档共9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北大首位“村官”人生之路

北大首位“村官”人生之路   我刚从北大回到涟源,立即掀起轩然大波,各种议论、猜测、嘲讽铺天盖地而来   我的家乡涟源地处湘中,是革命老区,经济欠发达。   1983年,我提前一年参加高考,被北京大学经济系录取。我当时萌生的理想是读完本科以后读研究生,攻读经济学博士,做一位受人尊敬的经济学家。   上世纪80年代初的大学生是富有理想主义色彩的,当时全国上下充满着“实现四化、振兴中华”的良好氛围。1986年我先后到沿海发达地区和贫困山区搞社会调查,沿海发达地区和贫困山区之间巨大的反差给了我很大的震撼。这时候我就在想,我是农家的孩子,应该回基层为这些急需得到帮助的人做一点点什么。   1987年毕业前夕,我放弃了读研究生的计划,放弃了留在大机关、大城市工作的机会,多次主动申请到基层工作,最后被分配到湖南省省级贫困县涟源县工作。   我刚从北大回到涟源,立即掀起轩然大波,各种议论、猜测、嘲讽铺天盖地而来:有人说我犯了错误,是被“发配”下来的;有人说我成绩不好,是被降格分下来的;甚至有人说我是“傻瓜”。那时我一走到街上,就感觉到有人在背后指指点点。满腔的激情和报效家乡的一腔热血,遭遇的却是一盆冷水,当时真感到委屈、心酸,感受到一种理想和现实之间巨大的落差。   在逆境中,我既没怨天尤人,更没一走了之。我认真审视了自己的理想和周边环境,觉得理想不植根于现实的土壤,只会是虚无飘渺的零。于是,我全面调整了自己的心态,决定从小事做起。每天早晨七点半,我第一个赶到办公室,把开水打好,把地扫好,把桌子抹干净;抗洪救灾、扶贫帮困等苦差事我抢着去;业务上,我一个人干两个人的事。尽管当时我在涟源是四人租住一间民房,月工资只有58元。这样,我逐渐得到了大家的理解与信任,建立了良好的人际关系,单位的重要工作开始交给我做,我的专业特长得到发挥,可以说是“柳暗花明又一村”了。   1989年,我申请到省级贫困乡――涟源北部的贫困乡扶贫;1991年―1992年我主动申请当了两年的贫困村扶贫工作组组长。看到农民一年到头辛勤劳作,还吃不饱、穿不暖、没有房住、没有???用、在贫困线上苦苦挣扎的情形,我的内心被深深地刺痛了。这个时候,我才真正懂得同人民群众的感情,书本上是学不来的,口号中是喊不出来的,只有深入群众,与群众的距离近了,感情才深。   1995年,市委决定选派优秀青年干部到后进村、失控村担任党支部书记,任期两年。我报名后,市委领导找我谈话,希望我到南部山区偏僻闭塞、社情复杂的石门村去。   到了石门,我才真正知道事态的严重。一是集体经济薄弱:村里一年的纯收入只有经济场上交的400元钱,赤字却达12万元。二是群众思想复杂:因这个村原来是由2个小村合并而成,宗族观念和排外思想严重。三是班子素质偏低:党员平均年龄55岁,一个正规的初中毕业生都没有。四是矛盾积累多,随时会爆发出来。五是投资环境很差,电力供应极不正常。   到农村工作,关键在于找到一条适合当地发展的好路子,使老百姓在发展中得实惠。我没有搞“新官上任三把火”。农民是交不起学费的。你带领他们做一件事情,必须有百分之百的把握。近两个月,我只在群众中作细致的调查研究工作,没有表半句态。一个多月后,情况摸清了,我的思路也清晰了。我在乡党委、政府的支持下,对村支两委的班子进行了调整。村支两委提出了“先闯市场,后办工厂;自我积累,自我发展;民营突破,共同富裕”的发展战略,决定以基础设施建设为突破口,筑巢引凤,吸引外地人才到村办厂,走“民营突破,共同富裕”的发展之路。   在石门村担任党支部书记7年里,在各级党委、政府的正确领导下, 我和广大农民一起艰苦创业,闯荡市场、兴办工厂,探索农村工业化、城镇化、现代化之路,村里从零起步,滚动发展,走出山门,走出国门,兴办工业企业和农业产业化项目30多个,涉及搪瓷、保温材料、家电、塑料、良种牛胚胎分割移植等行业,企业分布全国十多个省市区,产品销往美、英、德、日等20多个国家,形成了产供销一条龙、贸工农一体化的产业发展格局。   现在,石门村变成全国文明村、全省小康示范村和社会主义新农村的试点村。农民能领工资了,能看40多个频道的有线电视,能打国际国内长途电话,走上了宽敞的水泥路,住上了明净的新楼房,农民看到了希望,生活有了奔头,眼里就有了神采,唱歌、跳舞、参加村里活动,给我讲笑话,把我当自己人。跟农民在一起,我有被认同感,这是对我的最大奖励与回报。   从北大走向最基层时,我根本就没有做过日后某些精明人猜测的所谓“人生设计”   1987年从北大走向最基层时,我根本就没有做过日后某些精明人猜测的所谓“人生设计”,也没怎么去想这条路到底走不走得通、是否会一辈子呆在基层。当初的我只是想把自己所学的知识应用于实践,为父老乡亲做点实实在在的事。毕竟当时没

文档评论(0)

317960162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