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14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吴仁宝建设共同富裕“天下第一村”
吴仁宝建设共同富裕“天下第一村”
前一段时间,我应香港凤凰卫视之约去做一期新农村建设访谈节目,在休息室巧遇吴仁宝。他也是作为特邀嘉宾参加那期节目的。在等待录制节目时的交谈中,话题很自然地涉及到华西村。我说以前曾写过一篇称赞华西村是“华夏第一村”的文章,他听后摆摆手说:那是从前了,要是你今天再写,就该写“天下第一村”了。见到我略显吃惊的表情,他又笑着说:在今天,不管是谁,不管在什么地方,要是能找到比华西村更富裕、更幸福的村子,我们给他报销路费,还要给奖励。言谈之中,吴仁宝颇多自信与自豪。
吴仁宝的话虽为戏言,却非虚言。江苏省江阴市华西村自1961年建立行政村,经历了20世纪六七十年代“造田”,80年代“造厂”,90年代“造城”,到21世纪实现人与环境、资源的和谐发展,拥有了其他农村无法比拟的经济实力、发展动力和社会影响力,说它是“天下第一村”可谓名副其实。2009年,华西村实现产值超过450亿元,村级可用资金达到30多亿元,村民年人均收入8万元,年人均纳税46万元。当然,所有这一切,又都与吴仁宝的名字紧紧联在一起。
临危受命,华西旧貌换新颜
吴仁宝是土生土长的“华西人”。华西建立行政村的那一年,吴仁宝33岁。就是从那年起,他挑起了村党支部书记的重担。这一挑,就是40多年。
那正是新中国经济遭遇暂时困难的时候。当时的华西村真可以说是不折不扣的“一穷二白”。全村670口人,守着841亩耕地。这些地“高的像斗笠帽,洼的像浴锅塘。半月不雨苗枯黄,一场大雨白茫茫”。水稻平均亩产不足350斤。人们吃不饱,住的是破烂茅草房、泥垛墙,手头也没有钱。
吴仁宝受命于危难之际。他走马上任后的第一件事,就是率领全村男女老少,依靠一根扁担两个肩膀,向自然界开战,打响了一场改天换地的人民战争。在随后的农业学大寨热潮中,他们苦干、实干加巧干,平整了土地,拓宽了道路,实现了“亩产超吨粮”,华西村一跃成为远近闻名的“南大寨”。
即使是在热火朝天的奋战中,吴仁宝仍能保持一副冷静的头脑。这是他的过人之处。他懂得,种田只能解决吃饭问题,要实现富裕,还得办工厂,发展“副业”。基于这样一种认识,1969年,吴仁宝与他的村民悄悄地办起了一个小五金厂。
吴仁宝的“小动作”很快得到了大回报。华西村的“小五金厂”当年就赢利五万余元,此后每年为村里创利几十万元,这在当时已经是近乎天文数字了。五金厂“隐姓埋名”十几年,不仅在当时为华西村发展生产、改善生活提供了资金支持,也为日后华西村的经济腾飞实现了必须的原始积累。难怪一些听到风声的人说他们是“地下办工厂,闷头发大财”。
生产发展了,有了点钱,村民生活也就有了改善。在“关心群众生活,注意工作方法”这方面,吴仁宝一点都不含糊。
在华西村,流传着一则人们百听不厌的“老支书办食堂”的故事:
农忙来临,支书吴仁宝紧张忙碌的不是农田里的播种或收割,而是村里的“大食堂”。他千叮咛万嘱咐:主食供应要放开,小菜副食多花样,荤素搭配得合理,茶水点心送田头。他说,在农忙时节,人们为了集体生产出大力流大汗,只有派专人办好食堂中,搞好伙食,让大家吃饱吃好,大家才能更有力气搞生产。果然,人们干活有人管饭,心情舒畅,苦活累活抢着干,生产进行得格外顺利。为了考核“长肉增膘”与否,吴仁宝还别出心裁地指定为58位姑娘在农忙前称了体重。农忙过后再一称,还真有38位姑娘增了体重。现如今,姑娘们体重增加是件愁事,可在当年却是令人喜笑颜开的美事。
华西村的农忙大食堂一办就是几十年,后来经济腾飞了,大食堂变成了大饭店、大宾馆,村民拿着集体发给的补贴,可随意出入免费吃饭。此是后话。
在当年的学大寨高潮中,不少地方搞了些形式主义的花架子,甚至做了不少黄土搬家的蠢事。而吴仁宝则把大寨的好经验真正学到手了。1964年,他提出“15年将华西建设成为社会主义新农村”的目标。这个目标概括为“五个一”:干部群众有一个爱国家、爱集体的社会主义思想; 开挖一条灌排两用的华西河;治土改水,建设一片高产稳产的农田;实现亩产一吨粮;建设一个社会主义新农村。经过全体华西人的共同努力,目标提前实现了。到70年代中期,华西村家家有余粮,户户住上集体统一规划、建造的新瓦房,初步实现了旧貌换新颜,成为令十里八乡羡慕的“幸福村”。
实现华西村民“共同富裕”
1978年,党的第十一届三中全会吹响了改革开放的号角。在农村,以包产到户为主要内容的联产承包责任制,激发出亿万农民个体生产的冲天干劲,也为中国农业的发展注入了活力。大潮之下,许多地方分田到户,一分了之。
华西村面临着艰难的历史抉择:分?还是不分?
沧海横流方显出英雄本色,在历史的转折关头,吴仁宝显示出他那超凡的智慧。
在一次全村大会上,吴仁宝向与会者提出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 名扬海外江西共大.doc
- 名校校长忧虑.doc
- 名存实亡8小时工作制.doc
- 名片英译原则与技巧探讨.doc
- 名牌成功秘诀.doc
- 名画总是会被偷.doc
- 名记王志575天为官丽江印象.doc
- 名记王志丽江挂职之旅.doc
- 名门闺秀与她农民丈夫.doc
- 后5000时代价值投资.doc
- 医疗器械注册审批制度改革背景下,2025年行业政策风险与应对策略.docx
- 2025年社区智慧养老服务跨境协作网络发展挑战研究报告.docx
- 辽宁成大(600739)公司2024年财务分析研究报告.doc
- 数字化教学资源在职业技能培训中的个性化教学应用报告.docx
- 基于2025年,创新药研发管线动态及热门靶点市场潜力深度分析报告.docx
- 2025年白酒酿造数字化技术革新与产业升级.docx
- 护理常见病症与急救措施知识测试卷.docx
- 2025年共享经济劳动者社保待遇公平性研究.docx
- 网络安全行业2025年应对网络安全风险评估的策略研究报告.docx
- 企业知识管理平台内容生态构建策略与知识创新模式探索.docx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