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泽发出公众声音.docVIP

  1. 1、本文档共10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周泽发出公众声音

周泽发出公众声音   约访周泽。向他询问某个案件的具体材料,他说:“你在网上搜‘周三畏’就可以了。”   几个人异口同声:“原来‘周三畏’就是你啊。”      质疑养路费      “周三畏”这个名字对很多人来说一点也不陌生。   2006年8月,一篇题为“养路费:最近6年都是违法征收”的文章一传到网上,即引起轩然大波。此言一出,上至法学专家、下至普通车主,皆议论纷纷。此文的署名即是“周三畏”。   南宋绍兴十一年(公元1141年),“大理寺丞李若朴、何彦猷谓岳飞罪当徒二年,白于大理卿周三畏。三畏是日遂白于中丞万俟?,?不应,三畏曰:‘当依法,三畏岂惜大理卿耶!’”   这是“勘冤狱周三畏挂冠”的故事。   2006年7月下旬,河南省荥阳市一辆长期欠缴养路费的小型吊车被当地交通规费稽查部门查扣,并责令补缴养路费、罚金等各项费用约79万元。其中,滞纳金高达49万元,创下中国养路费滞纳金的最高纪录。而这辆小吊车的身价也不过几万元。这件事情本身就已足够耸人听闻。   周泽却提出了更为“耸人听闻”的论断:养路费征收不仅不合理,也不合法。   他解释说:“1999年全国人大常委会修改《公路法》时,已将1997年通过的《公路法》中有关养路费征收的条款删除,而规定‘国家采用依法征税的办法筹集公路养路资金’”。从法律层面讲,这部法律2000年开始就已规定不征收养路费。也就是说,自这一年开始,全国征收的所有养路费都是违法的。   在这场持续一个多月的争论中,周泽自始至终都是舆论的主角。全国各大媒体持续跟踪报道了这场争论。各大网站还专门开设了“养路费吧”,跟贴的人数上百万条。在这场争论中,形成了所谓的“挺周派”和“反周派”。“挺周派”几乎呈一边倒的态势,占据舆论的优势。   一个多月的“沸腾”之后,交通部还是“名正言顺”地下发了今年养路费征收的具体规定。面对这样的结果,周泽告诉记者:“这不奇怪!我觉得把这个问题提出来就是好的,至于能不能解决是另外一回事,至少可以引起大家对这个问题的关注。”   这是周泽“向交通部门叫板――质疑养路费”的??事。他当时被众网友称之为“孤胆英雄”。      总能听到他的声音      “从高中开始,女同学和我说话是要靠运气的。”尽管在中学时期,周泽的成绩一直是家乡贵州省开阳县的第一名,但他的腼腆却也是闻名的。   高考成绩足以让他上中国任何一所大学。他权衡再三,选择了中国政法大学。“那时在农村,觉得头顶大盖帽蛮威风的。心想,哪一天能弄个大盖帽戴上,在乡里就不会受人欺负了。”   大学毕业时,他却不想戴大盖帽了。周泽爱上了记者这个职业,“我喜欢记者鞭笞邪恶、伸张正义的那种感觉。一个记者的一篇报道就可能改变一个人的命运,导致一个制度的建立或变更。我觉得做记者很光荣。”   周泽既想铁肩担道义,又想妙手著文章。因此,大学毕业求职时,他几乎跑遍了北京的大小报社。费尽艰辛才进入法制日报社的周泽,在这里工作8年后却选择了离开。   这是一个不按牌理出牌的人。   2002年底,周泽转行做了律师。他毫不掩饰自己对这个职业的喜爱。做记者要求客观、公正地报道,但有着强烈是非观、爱憎感的他,很多报道都是抱着帮助他人的想法去做的,“做着做着好像自己成了当事人了,”周泽说,“这时有人就会觉得我是否拿了别人好处,这让人感到尊严受损。不如干脆去做律师得了,就可以名正言顺地去帮助他人了。”   做了几年的律师,周泽对律师又有了新认识。“我觉得一个律师的作用其实不只是在个别具体的案件中帮助当事人,他可能会发现制度的缺陷,并积极推动制度的变革。这是记者无法做到的,做记者你可能很聪明,很有洞察力,但你不能作为一个事件的主角,跳到前台去表演。”   当许多人以为周泽该老老实实地做他喜欢的律师时,他又出人意料地当上了老师。这回他在中国青年政治学院教授《新闻法规与伦理》。对教师这个角色他非常享受――这可以满足他表达的欲望。   周泽做老师也同样不大安分。   他没有什么大部头的专著,却时不时通过媒体发出振聋发聩的声音,并频频出席各种学术会议、专题研讨会议。与周泽同一学术圈的一些朋友说,开会没有周泽不热闹,只要有他在,必定会有激烈的争论和交锋。让周泽最为自豪的,是他有关选举制度理论的文章被全国人大代表作为提出修改选举法提案的理论依据。而他最早提出来的“新闻真实不等于客观真实、在新闻侵权诉讼中认定新闻是否真实需要区分新闻真实、法律真实和客观真实”等等观点,今天已成为广泛的共识。   他还活跃于媒体和公共舆论领域。几乎每一个公共事件和社会热点新闻,都会听到他的声音。陕西邱兴华案,他与贺卫方等四位法学家一道联名发表公开信,呼吁为可能存在精神疾病的“杀人狂”邱兴华进行精神疾病鉴定,并撰文和通过网站访谈,阐

文档评论(0)

317960162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