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万富回到上海日子.doc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姜万富回到上海日子

姜万富回到上海日子   44年前,17岁的上海知青姜万富,从黄浦江边来到昆仑山上的农三师叶城二牧场。几十年来,他骑着毛驴为少数民族同胞送医送药,救死扶伤,成为著名的“驴背医生”,荣获全国优秀乡村医生、全国“五一”劳动奖章、全国农村优秀人才、全国民族团结进步模范个人、全国道德模范等荣誉称号。   2009年6月。全国24家主流媒体的记者齐聚昆仑山,采访报道了姜万富的感人事迹,引起巨大反响。   2009年8月,姜万富退休回沪定居。回到故乡的他依然闲不住,继续为社区的居民义诊。今年9月,姜万富当选上海市“光荣与力量――2010《走近他们》年度十大人物”。离开新疆一年多了,他思念着兵团,兵团也想念他。为此,本刊特约请《上海支部生活》记者专访姜万富,撰写了这篇――   2010年9月15日,姜万富走上了上l海电视台演播室的颁奖台。镁光灯、摄像机对准了他,人们的注目与景仰献给了他。他的肩背依然挺拔,而眼角和脸上深深的皱纹却显示了雪域高原留给他的痕迹。由解放日报报业集团、上海广播电视台、东方网联合举办的“光荣与力量――2010《走近他们》年度十大人物”评选活动,把殊荣给了这个上海市市民、在新疆工作了43年的姜万富。   1966年,17岁的姜万富从上海来到了兵团农三师叶城二牧场,睡“地窝子”,喝“涝坝水”,一待就是43年。   43年中,他前前后后回上海老家才10次,父亲过世、母亲过世,他都没有及时赶回家送他们最后一程;43年中,他走遍了牧场的沟沟梁梁、草场毡房,走遍了170多个放牧点,为各族患者送医送药,解决了当地牧工和牧民就医难的问题,被当地患者称为“神医”,被授予全国优秀乡村医生、全国“五一”劳动奖章、全国民族团结进步模范个人、全国道德模范等荣誉称号。   2009年8月,与共和国同龄的姜万富年满60岁,退休回到了故乡上海。      回到江南,他“醉氧”了      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未改鬓毛衰。   记者在姜万富的家里见到他的时候,一口流利的上海话不禁让记者惊讶:“您在新疆43年不讲上海话,居然还能讲得这么地道啊?”   “我在新疆也讲上海话,就对着我老婆讲呢!”   姜万富的爱人赵军花出生在新疆,是牧场诊所的护士。嫁给了上海男人姜万富之后,便有了一项“学习任务”――跟着姜万富学讲上海话。   “想家的时候,就讲讲上海话,也算是一种安慰吧!”   实际上,姜万富真的很想家。1999年,93岁的老母亲没等到远在新疆的儿子回到上海,便撒手人寰。姜万富收到了姐姐寄来的一个厚厚的信封――里面装着两块黑纱。此后,夜深人静时,姜万富经常流着泪,独自跪在地上,向东方磕头。   人们总是猜测,远在昆仑山的姜万富,是怎样熬过这43个年头的。平均3000多米的海拔、远远近近终年不化的雪山、冬天零下30摄氏度的气温、烧也烧不开的“开水”……按照姜万富的说法,这些都是能“习惯下来的”。但是那些对于故乡和家人的思念,却日积月累,顶在他的胸膛。再铁骨铮铮的硬汉都经不起这样的折磨啊。每次被思念顶得太闷太紧时,姜万富总要去山上向着东面喊一喊。   人们猜不出的,是那种坚持的力量。   如今,告老还乡,姜万富匾到了生养他的江南,却“醉氧”了。   姜万富告诉记者,回到上海半年之后,去医院里体检,化验的报告结果依然是血红细胞过高。“我们叶城二牧场海拔3000多米,氧气稀薄,我在那里43年,整个心肺系统已经适应了那里的低压和缺氧状态,回到了平原地区反而不适应了,需要很长一段时间才能调整过来。”   “回到上海后,最大的不适应就是时差。虽然新疆也用北京时间,但其实差了整整两个小时,每天10点上班,冬天9点多天才蒙蒙亮。回到上海,我晚上睡不着,早晨起不来,调整了好久才适应!”   身为医生的姜万富,身体还算硬朗。回到上海后,他就想着怎样为家乡的老百姓做点事。2010年1月,姜万富搬进位于共康东路共和八村的新家之后,他参加了所在的高境庙街道共和八村居委会的义诊,每个月至少两到三次。每次上午9点到11点,为街坊邻居测量血压、解答各类医疗健康问题。   成为共和八村新居民的姜万富,很快就成为这个小区的“明星”。说起老姜,邻居们都喷喷称赞:“老姜是我们上海人的骄傲,能在雪域高原坚持43年,有几个人能做到啊!现在他回来了,还经常帮助大家,我们身体有什么不舒服,总是先问问老姜,他总能给我们很大帮助!”      两个小箱子,43年的“财富”      2010年9月,姜万富当选“光荣与力量――2010《走近他们》年度十大人物”。电视台播出了颁奖仪式,姜万富笑容灿烂。   “上海市和宝山区政府对我十分关心,解决了我的许多后顾之忧。能回到家乡我感到特别幸福,觉得这辈子很值。”姜万富接受记者采访时说,“现在虽然退休了,但是还能做

文档评论(0)

317960162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