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媒体关于家庭暴力报道问题与对策
媒体关于家庭暴力报道问题与对策
【摘要】近年来,家庭暴力问题已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之一。大众媒体对家庭暴力的报道已经从遮遮掩掩转变为大胆披露,希望以此来震慑施暴者。但这种过度追求真实和震慑力的做法,也暴露了媒体报道中存在的失范行为。如何规避媒体报道伦理失范现象,更好发挥大众媒体的社会功能,应成为业界人士思考的问题。
【关键词】家庭暴力 新闻伦理 新闻报道
近年来,家庭暴力已成为我国社会普遍关注的焦点之一。公众对家庭暴力的认识,逐渐由“家务事”“私人领域”慢慢地向“社会事件”转变。家庭暴力现象的类型是多样的,依照家庭暴力的施暴者及受害者的家庭角色来分类,可分为:婚姻暴力、儿童与青少年虐待、老人虐待及手足暴力等。本文以“桐城虐妻案”为例,结合相关媒体的报道对家庭婚姻暴力问题进行分析。
一、家庭暴力报道案例回顾
2009年1月7日,安徽桐城市大关镇农民鲍某,将与自己分居多日的妻子高某劫持回家,用钢筋棍对其实施毒打,致高某重伤。案件发生后,引起社会各界的高度重视,许多媒体竞相报道和转载。但无一例外的是,各个媒体都详细地报道了施暴者及受害者的姓名、家庭具体住址,甚至还曝光了犯罪嫌疑人及受害者在医院的受伤诊断照片。从案发之日起到法庭终审,鲍某被判无期徒刑,一些媒体对此事件进行了系列报道,现摘录对该事件的部分报道内容:
高庆芝的哥哥高传寿介绍,1月7日早上7:30左右,36岁的高庆芝从位于桐城市吕亭镇平坦村的娘家出发,送7岁的女儿到平坦小学上学。
……
前天下午,高庆芝被转到了省立医院。据接诊的急诊科医师回忆,高庆芝被送来时伤势非常严重,除了多发性外伤骨折外,其肛门和阴道完全被钢筋捅穿,膀胱和直肠部位也被捅破。
――《桐城一女子被毒打至生命垂危》2009年1月09日
四肢多处骨折、右眼球破裂、钢筋从下身捅进腹腔刺破多个脏器……这噩梦般的遭遇就发生在桐城妇女高庆芝的身上。据高庆芝自己和目击者反映,施暴者竟是她的丈夫鲍朝年。目前桐城警方已对鲍朝年进行网上通缉。
――《桐城妇女遭遇残酷家庭暴力》2009年1月10日
经法医鉴定??鉴定,分析认为高庆芝系遭受直接暴力作用致使小肠贯通伤、膀胱破裂、阴道撕裂、左侧子宫阔韧带撕裂、右眼球破裂、四肢多处骨折,直接暴力与右眼球破裂等严重多发伤存在直接因果关系。
――《桐城鲍朝年故意伤害妻子被判无期》2009年7月17日
二、报道中存在的问题
现代社会,大众媒体是传播信息的重要渠道,它与我们的生活、学习、工作息息相关。“大众传播媒介持续不断、公开、大量地向受众提供着各种事件发展变化的信息,对周围环境进行监视……大众传媒的报道决定了大多数人要议论的内容,而且决定了大多数受众对这些问题的看法及采取何种措施来应对。”①因此,大众媒体对家庭暴力,这个在中国传统社会被认为“私人事情”“家务事”进行报道时,应给予足够的重视和公正报道。虽然近年来,国内媒体对家庭暴力的报道,基本完成了从忌讳到大胆披露的转变,对如何报道也比较关注,但是审视一些媒体,此类报道依然存在一些缺陷和不足,甚至造成一些负面影响,现在就“桐城虐妻案”报道中的问题,尝试作一分析:
1、不当披露隐私。媒体披露施暴者、受害者的详细信息,包括真实姓名、家庭地址、照片等个人信息。这些隐私如果在报道前未经当事人同意,那么媒体便侵犯了他们的人身权。报道中的文字和图片信息足以让他人辨认出施暴者和受害者的身份,很有可能给受害者今后的生活造成不便。此外,对于施暴者、受害者的亲属信息的报道,同样也会为他们的生活和工作带来不便。
2、对受害者伤情重复报道过多。在追踪报道时,每一次都会描述受害者的伤情。从新闻报道角度来看,可能具有真实性,也具有震撼力和说服力。但是这样的报道无疑一次次揭开受害者的身体伤疤,也给受害者造成心理伤害。如,“高庆芝右侧眼球破裂……生命危在旦夕。”这样的报道出现在媒体上,明显带有打着真实性的旗帜,以血腥的文字来吸引公众注意力的嫌疑。
3、让受害者进行回忆及后续追踪报道不当。2009年1月10日媒体报道中,受害者高庆芝回忆了事发时的一些情景,这为刚刚摆脱生命危险的她再次蒙上了心理阴影,而媒体的跟踪报道也使高庆芝背负较大的舆论压力和心理压力。
4、媒体的先入为主容易形成公众的“刻板印象”。媒体在寻找案发原因时,报道施暴者是一个有犯罪前科,蹲过监狱,并且经历过三次婚姻,曾经多次殴打妻子的男人。对鲍某这样的描述,虽然是一种事实,但往往会在公众心中形成一种刻板印象:此人罪恶极大、惯犯,影响了他今后的生活。
5、对于寻求保护途径的报道。媒体对起诉离婚难找证据和曾申请“人身保护令”未果的报道,也往往让人觉得,公众诉诸法律无门。这样的报道,造成公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