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守护重庆历史根脉
守护重庆历史根脉
乌江岸巴国国王的青铜玉具剑、芙蓉江崖的摇钱树、龙溪河畔的民族岩棺、合川最早的商代陶片、江北石马河的汉代桂花酒、九龙坡陶家的汉代画像砖、三峡深处的元代壁画墓、南岸黄桷垭的宋代窑炉……这每一件文物都足以改写重庆的地方历史,而这每一件宝贝都和林必忠休戚相关。
■ 执著
2007年11月1日,在合川区盐井镇偏僻的小山包上,一处长六米、宽两米多的狭长窑炉酷似一条长龙静卧着。
重庆市文物考古所所长助理、研究员林必忠仔细端详着从窑炉出土的残缺瓷杯、瓷碟、器盖,抑制不住内心的激动:“这个窑炉可能是重庆首个宋代龙窑。”
记者说:“考古是一个充满了惊喜的职业。”
林必忠说:“考古其实是个‘捧着金饭碗讨饭’的行当,它需要的更多是执著、勇气和智慧。”
因为一本小说《古峡迷雾》,林必忠带着几分好奇和神往选择了考古专业。然而能在这个岗位上默默付出二十多年,却源于他对历史真相的执著和保护城市文脉的使命感。
林必忠用自己的方式助推着重庆从几乎没有考古发掘的上世纪80年代,进入到文物保护的自觉时代。
1984年8月,林必忠大学毕业被分配到重庆市博物馆古代历史部,负责文物展览和野外考古工作。二十多年来,林必忠每天工作十几个小时,每年在野外工作的时间超过半年,他是重庆市从事田野考古工作年限最长、完成考古工作量最多的专业技术人员。
“我曾徒步考察过长江、乌江、嘉陵江、涪江的重庆段两岸,穿越了大巴山、武陵山、方斗山、缙云山……”说起这些,林必忠带着一丝自豪。
正是这些经历,让考古深深地印刻在了他的生命中。
这些年来,林必忠的同学、同事有不少改行的,读博士、当硕士生导师或者搞古玩鉴定,个个衣食丰裕。
想着自己的艰苦,难免有时会质疑。但真要离开这个岗位,林必忠不舍得。“留住重庆的历史文脉,守住重庆的文化遗产”,他一直默默坚守。
考古发掘给他带来的成就感,是金钱和权势都无法给予的。
林必忠谈到了自己在考古工作中最得意的“作品”。那是2006年,他在位于合川铜溪镇沙帽村二组的涪江右岸二级台地涪江三桥工地的唐家坝遗址上,发掘出了22件石器。粗重的砍砸器、锐薄的刮削器,每一件石器上都残留着先人们打制该石器时的痕迹。
据推断,这批石器源于距今约八万年的打制石器时代(即旧石器时代),就是这22件扔在路边谁也不会多看两眼的石坨坨,将改写重庆的历史教科书。因为此前,距今两万五千年的有人类遗骨化石出土的铜梁文化,被普遍认为是嘉陵江流域最早的人类活动痕迹。而林必忠发现的这批打制石器,将嘉陵江流域人类活动的年代向前推进了五万五千年!
■ 赛跑
为解开历史的千古之谜,蚊叮虫咬、烟熏火燎、日晒雨淋、餐风宿露、山洪、毒蛇……这些都是野外考古必经的考验。而对考古工作者来说,真正的考验不是来自自然的恶劣环境,而是城市快速扩张的步伐。
这些年,林必忠一直走在漩涡的中心。
采访时他滔滔不绝讲了几个小时,通篇只有一个字:难。
根据国家的相关法规,由于经济水平和技术水平的限制,我国一般不主动考古,现有的考古工作主要配合基本建设工程而进行。
重庆直辖后,旧城改造、城市基本建设,到处都在动工破土,时时危及到地面、地下文物的安全。
林必忠迈开了和城市发展赛跑的步伐。
2005年5月,考古人员在对乌江彭水水电站施工工地考古发掘时发现,有大约十万平方米面积的明代冶锌遗址。锌在古代主要用于制造铜器的金属合剂,重庆发现如此大面积的冶锌遗址,证明重庆当时的铜器制造业非常发达。而此前,英国一直称伦敦是冶锌发源地,林必忠说,这次明代冶锌遗址的发现,证明冶锌是从中国发源流传到英国去的,这足已改写世界科技史。
这样的发掘结果,却是林必忠带着考古队争分夺秒抢下来的。
水电站施工场地内,有三十多处文物点将随着水电站的完工永沉在乌江奔腾的江水下。这些文物中最古老已有四千多年历史。为了抢救出更多的文物,林必忠带着考古队通宵达旦地进行勘测发掘。在极度的疲惫中,他们发现了冶锌遗址。“我们的时间太紧了,缺人手,又缺资金。”回想起那时的紧迫和巨大的精神压力,林必忠锁紧了眉头。
考古队不仅要和城市建设赛跑,还要和盗墓者赛跑。
2006年1月19日,考古人员勘察到永川一处有六个墓穴的古墓群,墓内陪葬的两个谷仓陶罐内盛满明代稻谷。为保护墓群内文物,考古人员只将当地村民从墓群中取出的五件陪葬陶器、铁器带回。当天晚上,大批随葬物品全部被盗,现场仅残留部分被破坏的文物,古墓考古工作因此停滞。
文物被盗并不鲜见。“重庆99%的墓葬都被盗过,我考古二十多年,发掘汉墓上百座,只有一座是完整的!”林必忠说,“最猖狂的是在三峡库区发掘文物,由于雾大能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 女护士勇替人质生死急救.doc
- 女拖拉机手梁军耕耘在希望田野上.doc
- 女支书和她美丽画卷.doc
- 女王家对岸男孩伊顿公学.doc
- 女画家西西中国记忆.doc
- 女硕士60多次求职遭拒绝背后.doc
- 女硕士与一位农民桃园之恋.doc
- 女记者重走郑和航海路故事.doc
- 女高工洪波与她“格桑花”.doc
- 奶牛是活指北针.doc
- 建设工程质量安全管理标准化图集(安全篇2024版)ppt230页.pptx
- 《油气储存企业安全风险评估细则(2025年修订)》解读.pptx
- 2025年《危大工程专项施工方案严重缺陷清单专题培训》ppt120页_1230.pptx
- 中建分部分项检验批划分方案、资料目录策划编制要点ppt75页.pptx
- 某项目智慧工地示范项目应用成果介绍75页_5843.pptx
- 2025年中国风筝无人机LED夜光编队编程师应聘面试模拟题及答案.doc
- 2025年中国鞍钢集团招聘笔试题库附答案.doc
- 2025年中国鞍钢集团招聘面试预测题及答案.doc
- 临床器械实验培训试题及答案2025年版.docx
- 中石化《两个责任》解读分析.ppt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