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大量收购独家精品文档,联系QQ:2885784924

彭德怀文才.docVIP

  1. 1、本文档共11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彭德怀文才

彭德怀文才   彭德怀的文字功底是令人倾服的。彭德怀少年时期上学时间虽很短,但他在几十年的戎马生涯中,能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时间读书,钻研学问。他给人们的印象是一个武将,然而他在文字上也颇有功夫。我曾在他身边工作,对他起草、审阅文稿,总是严密思考,精心细抠,字斟句酌,有很深印象。      发愤读书      彭德怀家境贫寒,少年时代只读过两年私塾,后因生计所迫失学,去做牧童、煤矿工和修堤劳工。17岁投身军伍后,几十年戎马倥偬,虽辗转奔波于硝烟锋镝厮杀场地,但他却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间隙读书。他经常说:“别看我是个粗人,我可知道‘孔夫子’的用处。”他把“孔夫子”当做“书”的代名词。   革命战争年代,彭德怀的精力几乎都用在指挥打仗上。尽管如此,他也时时不忘读书,只要能搜罗到军事和政治书籍,他总要随身带上,挤时间认真阅读,在战斗间隙有时也拿出来翻翻。他曾对通讯??说:“没有文化干什么都难,等于睁眼瞎。我们天天打仗,不懂的事问不到先生,只有想办法多读些书,不懂就问书本。”   1959年,彭德怀在庐山会议上遭到不公正批判后,被罢了“官”。随后,他从中南海搬到京郊吴家花园居住。搬家时,他对工作人员说,“凡是当老百姓用不着的,我都不要。但书一本也不能丢!”他让工作人员上交了元帅礼服、狐皮大衣、地毯、名家字画等,但20多箱书籍都带走了。   “文化大革命”开始后,彭德怀受到迫害,被人从成都“揪”回北京。工作人员问他还有什么嘱咐时,他伤感地说:“别的都没用了,我就是惦记我那些书……”后彭德怀虽身陷囹圄,但一直坚持读书,还常写信给侄女让她代购书籍。   彭德怀一生所读的书,马列主义经典著作占了不小比重。他对这些书籍,主要是针对当时的状况,分析研究问题,力求找出解释和解决的方法。   革命战争年代,有一次,毛泽东寄给彭德怀一本书,即列宁的《社会民主党在民主革命中的两种策略》。毛泽东在上边用铅笔写道:此书要在大革命时读着,就不会犯错误。随后,彭德怀又收到毛泽东寄的一本书,即列宁的《共产主义运动中的“左派”幼稚病》。毛泽东在上面还写了几句话:“你看了以前送的那一本书,叫作知其一而不知其二;你看了‘左派幼稚病’,才会知道‘左’与右同样有危害性。”这两本书是红军攻打漳州时得到的,毛泽东不忘记彭德怀的需求,读完后就把书送给了他。   庐山会议上,彭德怀十分苦恼。1959年9月,他在给毛泽东的一封信中表示:“请允许我学习或离开北京到人民公社去,一边学习,一边参加劳动,以便在劳动人民集体生活中得到锻炼和思想改造。”毛泽东看了这封信后批示:“读几年书极好,年纪大了,不宜参加体力劳动,每年有段时间到工厂和农村去观察和调查、研究工作,则是很好的。”不久,毛泽东在同彭德怀谈话时,又问他:“准备怎么学习?”彭德怀回答:学习哲学、政治经济学。吴家花园离中央党校较近,希望在中央党校参加学习。毛泽东表示赞同。   彭德怀赋闲吴家花园的这段日子,虽然思想负担重,精神上也很苦闷,但他利用这段时间,读了不少书。他把每天的作息时间安排得很满:早晨起来后到院子里打拳、在园子里劳动。吃完早饭,整个上午读书写笔记。下午继续看文件、阅读报刊。晚上仍然是看书,写笔记。每星期一到星期六,彭德怀总是抓紧时间学习。      不宜轻易发“动员令”      彭德怀不仅酷爱读书,而且喜欢对文字“精雕细琢”。这给人留下很深的印象。   1954年7月22日下午,彭德怀的军事秘书接到《人民日报》军事记者连云山的电话,说有篇《一定要解放台湾》的社论送彭总审稿。军事秘书听后生疑,心想这应该送中央宣传部陆定一或胡乔木去审,怎么找彭总审呢?随即报告彭总,彭总说送来吧。几十分钟后,连云山带着铅印的社论清样稿来到中南海永福堂彭总处,并告彭总的军事秘书:明天见报,要连夜排版。新华社还要译出外文播出。首长审阅修改后要赶快拿回去急办。   按工作程序,彭总的军事秘书应先看一遍,尽可能为彭总提点供参考的意见以备咨询。但在连云山的催促下,军事秘书来不及细看,就送彭总阅了。在彭总审稿期间,军事秘书和连云山在秘书办公室聊天等着。半个多小时后,彭总按电铃让军事秘书去他的办公室,把稿子交给军事秘书说:“可拿回去发表”。军事秘书大略看到样稿上有几处已用铅笔修改过。回到办公室,军事秘书还未逐一细看,连云山就催促说:“首长审完了,要赶快回去办理,交给我吧!”说着拿过文稿匆忙骑自行车回报社了。   随后,当军事秘书给彭总送第二批文电时,彭总问军事秘书:“社论修改的地方你看了没有?有什么意见?”军事秘书如实回答:“报社的同志急于拿回去连夜排版,我未细看。”彭总说:“我改了几处,其中末尾处原稿写着‘全国人民要动员起来,为解放台湾而努力奋斗!’我把‘动员起来’划掉,改用‘一致努力’,又划掉后面‘努力’两字。这

文档评论(0)

317960162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