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忽然想到――“礼”延续
忽然想到――“礼”延续
一
中国人重“礼”,因为几千年间中国社会都是一个等级森严的专制社会。为了维系这个社会制度,就得有“礼”,借以处处体现上下尊卑的社会秩序。大到官制设定,小到婚丧觐宴、穿衣吃饭,依人分等,都有规定。所谓“经礼三百,曲礼三千”,足见繁琐。因为繁琐,所以古代官僚或候补官僚都要专门学习,以“礼”事上,以“礼”治下,免得举措失当,乱了规矩。今天,除了研究古代官制及文化风习,我想是无须修习这些劳什子的。
二
大概因为孔夫子传授的“六艺”中有一项是“礼”,现在又有人大倡儒学。于是,慨叹世风日下或想矫正世风的人又拿“礼”来说事儿了。张三说“中国乃礼仪之邦,怎么能不讲礼”,李四说“父母师长的话就是要听,连父母师长的话也不听,还像什么样子”!王二麻子则说“礼多人不怪,没听电视里说吗,送爷爷、送??奶、送阿姨、送老师,缺什么不能缺了礼”。各执一端,侃侃说“礼”,眉飞色舞,但孔夫子那个“礼”到底是什么东西,好像谁也不大在意。就连因讲《论语》名噪一时的于丹讲到“礼”,也是说“要你懂得礼仪,能够充分尊重他人,多一分尊重,就会少一分抱怨”,同孔子所授的“礼”可谓风马牛了。礼云礼云,礼仪云乎哉!至于要拿《周官》来为政改张本,或闹腾什么“儒家社会主义”之类,就更是驴唇马嘴了。
三
孔夫子时候的“礼”,到汉代许多行不通了。叔孙通所制之“礼”,已不是周礼。东汉的《汉官仪》、唐代的《开元六典》、宋代的《政和五礼》又都各有损益,但作为维护等级秩序的行为规范,本质并无改变。我们一直说要建立一个自由平等的社会,一个没有阶级和贵贱之分的社会。那么,那些关于“礼”的规定该是并无多少用处的。
四
好在今人倡礼,也并不在意古礼如何,各人打着各人的算盘,目的并不相同。有希望上下各安其位的,有盼着贫富各守其分的,也有借此自抬身价想跻身上层的。总之是想让人好好听话,安贫乐道,不要犯上。只可惜今天的社会结构、政治制度、观念心态去古已远,想搬出一个“礼”来维系秩序,???是一厢情愿。所以读经、倡“礼”,都是嘴巴上的热闹。
五
并不是说今天的社会已没有等级制的余绪,在声称要建立一个无阶级、无等级、平等富庶的新社会时,实际存在的依旧是以官职论尊卑、以贫富论等差的现状。这种实际存在的不平等,去古未远,可称“礼”的延续。不过这是不适宜的延续,常成为引发社会矛盾的温床,应有步骤地逐渐消除,而不是用“礼”来强化。
六
司局级,在当代官制中,还算不得高级干部,北京满街都是,但在省市一级,也颇有威风。深圳一个司局级的官员,对普通百姓嚷道:“你算个屁啊!”足见他自以为要比“屁”尊贵得多,可以有某些特殊的权利。这些特殊的权利虽然没有明文规定,但在实际生活中确实存在。这个口没遮拦的司局级最后被撤职,因为这种“等级”只是一种实际存在的陋规,而不是可以明白宣示的准则。
七
江苏一种高档卷烟的广告语是“厅局级的享受”。为什么这种烟一定是厅局级的享受?是不是只有厅局级才能享受?抑或享受了就有厅局级的威风?说不清。但做广告的厂家一定把人分成了三六九等。如果它还有更高价的卷烟,说不定就会是“省部级的享受”了。
上世纪70年代,湖南的郴州烟被老百姓称作“干部烟”,因为在市面上很难买到,但价格并不昂贵。现在“厅局级的享受”价格便十分高昂了,是因为厅局级都是称钱的主儿吗?非也。多半倒是因为厅局级可以有“公务用烟”的指标,从国库里开支。烟草商不过利用这一实际存在的特权,超高定价,大挖库银罢了。但“公务用烟”虽然实际存在,却又是公开的条例所不允许的。
八
我不知道现在对官员用车是否还有具体规定。只记得十几二十年前有过可以买奥迪而不可以坐奔驰的说法,大概奥迪是合资,奔驰那时都是原装进口。后来实行得怎么样不得而知,不过奥迪也换了好几代,奔驰也有合资了,而且价格也等差不齐,光论品牌没什么意义。
我不知道是否还有什么级的领导可以配车的规定,但在小民百姓都可以买车的时代,这样的规定已无甚价值。
需要讨论的是过去因为车少,只有按照衙门的大小配几辆公务用车,现在既然小民百姓都自己买车,大人先生为什么还要公家配车?难道官员办的是公务,普通公务员或职员办的就是私务?一讨论公车改革,首先就要讨论按级别给多少补贴。不是工资都已经按职务有了不同么?把一些特定时期采取的办法,变成不可更改的身份标志,就像古代官员可以骑马,百姓只准骑驴一样,岂不是强化了本应淡化的等级遗绪?
九
看到许多关于国外――比如发达国家――的各种介绍,想寻觅关于它们的官员(尤其是国家元首和政府阁员)究竟可以享受何种特殊待遇的材料,譬如是否可以携家带口到各地“考察”而由国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