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届高考语文二轮复习考点集训十三文学类文本阅读2017-2018散文.docVIP

2018届高考语文二轮复习考点集训十三文学类文本阅读2017-2018散文.doc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考点集训十三 文学类文本阅读——散文 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好 人 是 之 郭启宏 人艺剧本组鼎盛时期一共九人,都是于是之罗致,我最晚加盟,似乎我的到来使他最终完成了人艺作家群体——“人艺小作协”的构想。那时,曹禺为院长,于是之任第一副院长,兼管创作。剧本组的哥们未有官称“于院长”的,也不管年龄差距,都叫“老于”“是之”。我写这篇文章,改个文词,敬称“大兄”。自从熟悉了于是之,我情愿回归荒诞的史学经典:世上只分好人和坏人,且带相,就像《镜花缘》所描绘,好人脚下一朵红云,坏人则一团黑气,望之即知,免得上当。我于1989年从北昆调入人艺。此前,我正经历着一段人生坎坷路,我当然愿意进入这座辉煌的艺术殿堂。如果记忆无误,从问题的提出,到调动的完成,前后不过短短五天!人常说,于是之办事优柔,我要说,谬也!于是之是个有肩膀头的爷们。是之希望我早日出作品,我则要求给予充裕的时间,实现由戏曲向话剧的“转轨”。他问:“多久?”我说:“两三年吧。”“能不能短点?”“努力。”事后偶尔碰面,他又问:“写了吗?”我说:“不是说好……”他狡黠一笑:“哦,忘了,不过,有了构思无妨谈谈,大家帮着出出点子。”我怀疑他的记性,感激他的好心,这叫大智若愚!转年初夏,我怀揣《李白》初稿,忐忑着轻敲他的办公室门,他正开会,我抱歉地说:“只要一分钟……”他走到门外,小眼睛闪烁睿智:“有了?”我点点头。“写什么的?”“李白。”“我来!”他未看剧本就表态,分明是在鼓励我。“就是为你写的!”我也机敏起来,舌灿莲花。半个月后,是之约我共进工作午餐,不是二人,是三人,导演苏民介入了。从迷惘彷徨到云破天开,恍惚转瞬。一个艺术家的好品德贯穿于艺术行为的全过程之中。当我怀着感激之情回顾人艺对《李白》的经营的时候,我每每为是之的付出所感动。无论是艺术管理的理念,还是艺术创作的思维,都给人启迪。有一天,老于说:“我琢磨《李白》应有自身独特的形式,反正跟杜甫不一样,应该空灵一些。咳,我也没想好,我这是难为作者了!”啊,空灵……太对了,也太难了!我为此犯晕,辗转反侧好几晚,为了《李白》空灵,我可是一点也不空灵。反复最多的是全剧的高潮——李白与妻子分手,一种情投意合的最后诀别。“最后诀别”的必然性与“情投意合”的暂住性形成强烈的冲突,这正是戏剧性之所在!我和导演为这番发现而樽俎交欢。没想到老于看后却不满意。我懵了。又过了几天,老于说他又看了几遍,觉得似乎也只能这么写,他原先的意见收回。我又懵了!——我作剧几十年,遇到文化官员无数,愣是没有听说过哪位说过“意见收回”的话!我扪心自问,为什么老于看第一遍不满意,而后觉得还可以?其间有无直觉与思考的参差?戏剧流程不允许“思维暂留”,观剧自是“一次完成”,怎能奢望观众再看三看?我终于从老于的第一次直觉中悟出了毛病,于是,改!是啊,是之对我、对《李白》应该不是特殊关照。他有平民意识、平民视角,从来一视同仁,并长期领导创作,言论颇多警策。他说:“作品不是什么人抓出来的,而是作者写出来的。我觉得这个观念很重要,不好颠倒了。”“要平等待人,尊重他们的劳动。要肯于承认自己不如作者,至少在他所写的题材上,你不如他们懂得多。”他说:“不要因为自己是‘组长’或什么‘长’,就端起架子……”“千万不能形成那样的局面:你提什么,他就改什么,‘指哪打哪’,叫怎么改就怎么改,这是绝对搞不出好作品来的。”他说:“创作,是创造性的工作。这就决定了他们总不能太‘安分’,总要探索点新东西。既是探索,就会有成有败,有得有失,有对有错。” 他说:“铅笔改稿,定稿别看。”“你改得好,人家定稿时自然吸收;不好,人家就要用橡皮把尊家的字句擦掉。你不再看了,与人方便,他有取舍的自由。”他这样说了,也是这样做的。(节选自《人民日报》,有删改)1.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文章写到人们对于是之不称“于院长”,而叫他“老于”“是之”,可见于是之在群众中虽缺乏威信,但他有为人随和的一面。 B.文章的语言十分朴素,体现在文章基本上没有用华丽的辞藻,而是用十分朴素的语言来叙述事件、描写人物、抒发情感。 C.文章通过记叙一系列有关于是之先生的事件,从不同的角度为读者展现了于是之先生的形象,同时也表达了作者对他的感激与赞美之情。 D.文章的特色之一,就是表达方式的运用十分灵活,叙述、议论相结合,描写、抒情兼而有之,使得人物个性鲜明,形象彰显,事迹非常感人。 2.请结合文意,简要概括于是之帮助“我”的事件。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叶倾城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