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23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诗经采薇公开课教案.doc
诗经采薇公开课教案
篇一:《采薇》区比赛公开课教案设计 (2)
《采薇》教案设计
教学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进而领会诗中浓烈的思乡之情
2.理解诗中保家卫国的情怀
3.了解诗中重章叠句的手法
4.培养学生在了解触摸生活的基础上由此及彼深入品读诗歌的能力
难点与重点:
1.领会无人可委托去打听家中消息对主人公思乡之情的发酵作用
2.领会主人公踏上归途时的沉重心情
教学方法: 1.诵读法2. 讨论法3. 点拨法
课时安排:2课时
教学步骤:
第一课时
【教学要点】:
1.领会无人可委托去打听家中消息对主人公思乡之情的发酵作用
2.了解重章叠句的手法
【教学过程】:
一、预习,读准字音,理解生词
二、诵读课文,初步感知抒情主人公的思乡之情
1.听录音,读诗歌1-3章,思考:诗中反复强调的一个动作是什么?
明确:采薇。从“薇亦作止”到“薇亦柔止”到“薇亦刚止”,季节更迁而主人公“采薇”的动作不变。
2.“薇”是一种什么植物呢?为何让主人公如此眷恋反复采集?
明确:是一种野菜。征战连年,粮草不继,所以饥肠辘辘的士兵只得采集野菜充饥。古人闹饥荒时就经常采野菜充饥,红军过草地时亦如此。
3.我们从哪里得到征战连年的信息?
明确:“曰归曰归,岁亦莫止。靡室靡家,猃狁之故。不遑启居,猃狁之故。”前3章后6句讲述的都是因为战争而久久不能归家。
4.此情此境中主人公心情如何?
明确:极度思归。诗人反复咏叹“曰归曰归”,但从“岁亦莫止”到“岁亦阳止”(从年末再到久久的某个阴历十月),诗人始终未得归家,忧心如焚。
5.“不遑启居”“不遑启处”反映了一种怎样的生活状态?这样的情况下,征人一般会产生怎样的心理?
①明确:常年鞍马劳顿,精神和肉体高度紧张。尤其在粮食补给不足的情况下,身体已不堪负荷。
②读诗歌第4、5章,从“岂敢安居?一月三捷”“岂不日戒,猃狁孔棘”等语句中当可获得对紧急战情的体悟。征人一般会渴盼早日获胜以得安居。
三、难点突破
1.枕戈待旦的人必定思念安居生活,这点比较好理解。现在请大家读第2段,思考、讨论:“我戍未定,靡使归聘”对于主人公的思乡之情有何影响?
明确:诗句的意思是因为驻守的地方还不安定,没有人可委托去打听家里的消息。
提示:此时主人公家里可能会有谁呢?他会想知道家里哪些方面的消息?(扎根于生活的实处,则情感方能有真正的体悟)
明确:可能有妻,有儿,有年迈的双亲。
思考:这些人有什么好让他牵挂担忧的呢?他们大抵可以互相照料着的啊。
2.多媒体展示初中学过的课文《观刈麦》及杜甫《兵车行》相关诗句,引导学生诵读并从中得到启发。
明确:“妇姑荷箪食,童稚携壶浆。相随饷田去,丁壮在南冈”,由《观刈麦》我们可知,中国传统以来就是男耕女织的社会,耕田的主要任务交由丁壮来完成。而下文“复有贫妇人,抱子在其旁。右手秉遗穗,左臂悬敝筐。听其相顾言,闻者为悲伤。家田输税尽,拾此充饥肠”则告诉我们那位家里没有丁壮的妇人,为了交朝廷摊派的赋税无奈地把田地卖尽,只得依靠捡拾别人遗落的麦穗养活她嗷嗷待哺的幼儿。
那么,假若大部分丁壮皆已去服兵役,妇孺们又将如何生活呢?是否可有充足的麦穗可捡?“君不闻汉家山东二百州,千村万落生荆杞。纵有健妇把锄犁,禾生陇亩无东西。”从杜甫《兵车行》我们可知,那些体力羸弱的女子勉为其难地进行耕种,最终的结果却也只能是“禾生陇亩无东西”“千村万落生荆杞”。贫瘠的黄土地上,投入大而产出不多,终其一年老百姓基本要“面朝黄土背朝天”却仍然未能保证一年的粮食收入。假如碰上个天灾人祸,青黄不接就是常有的事了。征战之时,碍于体力及各方面因素,大部分良田荒废,杂草丛生。收入本没有保证,而朝廷为保证提供前线军粮征收的确要经常比平时还多。试想,这样的情形下,一家老小的粮食又怎么有保证呢?自古以来战争中饿死的人不在少数,其中儿童比例更高。战争背景下,一般会先保证前线战士的粮饷。此刻,那正饿着肚肠采集薇菜的士兵,又怎能不牵挂,连他们的补给都没有保证了,家中妻小的情况如何呢?
假若,在出征之前妻子刚好有孕在身,他又怎能不牵挂,妻子是否平安生产,生下来的是男孩还是女孩,他回去的时候孩子是否已经会叫“爹爹”乃至端茶送水了?他又怎能不牵挂,他的孩子是否有足够的粮食喂养安然长大抑或者已挡不过饥饿的侵袭而藏身黄土中?还有他的年老的双亲
在与饥饿的对阵中是否胜出,是否依然健在?假若连他们也倒下了,家里一应大小事谁来操持呢? 一个自身经受着饥饿折磨的人,想起比他更脆弱的妻子时内心的种种煎熬,恐非已“忧心烈烈”四个字所能完全传达了!愈是无法托人去打听家中音讯,则其归思愈切。
应该说,“靡使归聘”使得主人公的思归之情愈发的浓烈,也愈显沧桑与沉重。思乡之苦在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 我喜欢的文学艺术形式-我喜爱的文学.doc
- 系统集成项目经理继续教育考试题库要点.doc
- 论《西游记》中孙悟空的形象.doc
- 2018,年-2018'年系统集成项目管理工程师真题解析汇集.doc
- 一剪梅李清照阅读答案(范文6篇).doc
- 合理分层 异步推进 大面积提高学生成绩 ——“中学语文异步推进教学法”实验报告(网友来稿)(范文).docx
- 产品购物合同范本.docx
- 新课改下学生历史学习兴趣的培养及教师观念转变.doc
- 【优质】学有所处 心有所动 情有所感——我对小学语文教学中情境创设与运用的思考.doc
- 提高语文教师素养是语文课程教学论的核心价值——蒋伯潜《中学国文教学法》述评.doc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