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大量收购独家精品文档,联系QQ:2885784924

2017年高考作文命题评析.doc

  1. 1、本文档共27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2017年高考作文命题评析.doc

2017年高考作文命题评析 点击上方蓝色字,加关注! 编者按: 一年一度,高考平稳落幕。作文命题又毫无悬念地占据了各种媒体,充实了人们茶余饭后的谈话。稍微不一样的是,2017年,是恢复高考40年。高考前夕,一篇回顾1977年至2016年高考作文题目的文章被无数人在手机上打开,人们一边寻找自己当年写过的那个题目,一边回忆着那些拼搏的日夜。对上了年纪的人来说,看看跟高考有关的消息,想想倏忽而逝的韶华,大概是一次精神还乡吧。 时代变化多快啊。1977年的高考作文题是“我在这战斗的一年里”,不知90后们怎么理解“战斗”这个词?而让人想不到的是,2017年,“共享单车”这个词竟出现在了全国卷I的命题里。高考作文题目到底是紧跟社会热点,还是以不变应万变,这本身就是高考作文命题研究的问题。 闲话还是少叙吧。万众瞩目的高考作文题目,它是不属于任何人的集体作品,而它也的确在每一个人的成长记忆里。语文清话特别邀请中语界对高考作文多年研究的特级教师、教研员,对2017年9道作文题目作评析。让我们来一起细细打量属于这个时代的高考作文题。 2017年高考作文命题评析 全国卷I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60分) 据近期一项对来华留学生的调查,他们较为关注的“中国关键词”有:一带一路、大熊猫、广场舞、中华美食、长城、共享单车、京剧、空气污染、美丽乡村、食品安全、高铁、移动支付。 请从中选择两三个关键词来呈现你所认识的中国,写一篇文章帮助外国青年读懂中国。要求选好关键词,使之形成有机的关联;选好角度,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少于800字。 全国卷I:不避社会热点,立意空间广阔 全国卷作文命题以考生为本,话题力求让所有考生都看得懂、感受深,进而饶有兴趣地去写。细心考生会发现,作文题中的材料就源于央视5月份的一组连续报道,只是命题人对原素材做了必要的调整与提炼,以便考生更集中、更深入地进行思考。不刻意回避社会热点,不怕考生都很熟悉材料,八仙过海,各显神通就是了。 命题艺术高超,关键指令语在明确写作任务和读者对象的同时,又预设好了“具体思辨”的语境。考生人人有话说,但要尽量保证每位考生都能够艺术地把话说好。“写一篇文章帮助外国青年读懂中国”,这一指令,巧妙而策略地明确作文的立意要求,体现了命题的核心价值。这一要求,足见命题人在试题素材、内容和情境的关联上的良苦用心,可谓功夫拔萃,艺术高超。 此题目力避空泛,要求考生都从自己的所见所闻、所感所思出发,写出自己的体会和感悟。“选择两三个关键词呈现你所认识的中国”,并“选好关键词,使之形成有机的关联”,言简意明,要求具体。考生可以正向“关联”,也可以逆向“关联”,还可以选择主题式“关联”,尽可自主发挥,建构独具个性、富有新意和创造性的“有机关联”,来表述自己对中国的整体印象。可以饱含真情地点赞,并在点赞中直面发展中的问题、前中的矛盾和潜在危机等,来表达自己的忧患意识。可以面向全体外国青年侃侃而谈,也可以预设某一个或某一类外国青年来与之对话。 命题的立意空间相当广阔,可供考生选择的写作空间特别大。题目所给“中国关键词”任由考生选择两三个,使之形成有机的关联,进而个性化地畅所欲言。面对这个宏大话题,不同层次、不同地域,甚至个体特质写作优势不同的考生,都可以很有个性地讲好“中国故事”。 此外,在文体的选择上,考生也是很自主和自由的。同时,鉴于命题艺术高超,本题既给考生提供了相当大的写作空间,还能够有效防止套作和宿构,这也极大地提高了测试的区分度和效度。 全国卷II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60分) 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周易》) 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杜甫) 何须浅碧深红色,自是花中第一流。(李清照) 受光于庭户见一堂,受光于天下照四方。(魏源) 必须敢于正视,这才可望,敢想,敢说,敢做,敢当。(鲁迅) 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毛泽东) 中国文化博大精深,无数名句化育后世。读了上面六句,你有怎样的感触与思考?请以其中两三句为基础确定立意,并合理引用,写一篇文章。要求自选角度,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少于800字。 全国卷II:弘扬传统文化,体现国家气度 董旭午 全国卷II的作文命题立意高远,引导学生自觉继承、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增强国家意识和社会责任感。材料中的六个名句分别来自古代、近代和现代不同时期,包含了丰富的精神内涵,有家国情怀、开放进取,有豁达自信、自强不息,有坚持自我、提升境界,有敢于正视问题与困难、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zhangningclb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