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19世纪末德国对外政策转变原因浅析.doc
19世纪末德国对外政策转变原因浅析
摘要:19世纪末,德国的对外政策由ldquo;大陆政策rdquo;转变为ldquo;世界政策rdquo;。发生这种转变的原因可以归结为:德国经济的飞速发展,民族沙文主义和军国主义思潮的兴盛,威廉二世的个人影响与专制统治以及纷繁复杂的国际局势。5523
关键词:德意志帝国;俾斯麦;威廉二世;对外政策转变
Analysis of the End of the 19th Century Causes of Germanyrsquo;s Foreign Policy Shift
Abstract:At the end of 19th century, Germanyrsquo;s foreign policy shift from theldquo;Continental policyrdquo; to the ldquo;World policyrdquo;. The cause of the change can be summarized as: the rapid development of Germanyrsquo;s economy, thoughts ethnic chauvinism and militarism flourished, the personal influence and despotism of Kaiser Wilhelm II, and the complicated international situation.
Key Words:German Reich;Bismarck;Kaiser Wilhelm II;Foreign policy shift
目录
摘要1
Abstract.1
一、经济因素2二、社会思想原因3
三、世界形势的影响5
四、威廉二世的个人因素7
结语8
参考文献8
19世纪末德国对外政策转变原因浅析
1890年是近代德国外交政策的重要分水岭。是年三月,德国皇帝威廉二世迫使俾斯麦辞去宰相职务,这宣告俾斯麦ldquo;大陆政策rdquo;和ldquo;均势rdquo;外交体系的终结。对于德国和欧洲来说,它意味着一个时代的结束。1890年以后,ldquo;大陆政策rdquo;逐步让位于威廉二世的ldquo;世界政策rdquo;。
然而俾斯麦时期的对外政策与威廉二世的ldquo;世界政策rdquo;相比,有着明显的不同。俾斯麦推行ldquo;均势rdquo;外交原则下的ldquo;大陆政策rdquo;,主要目的是孤立和压制法国,并通过各国的制约和平衡来维护帝国的利益和安全,可以说俾斯麦的对外政策是ldquo;有限制的,有约束的,清楚明白的,因此,基本上具有和平性质rdquo;[1],是ldquo;使欧洲安定的一个因素rdquo;[2];而威廉二世时期则推行海陆并重的ldquo;世界政策rdquo;,以争夺世界霸权,使德国同时成为陆上和海上强国为根本目标,但最终却把欧洲引向了对立与战争。这些差异的形成归因于德国和世界形势的转变,本文试通过19世纪末德国经济、社会思想和威廉二世个人因素以及世界形势和德国周边局势等方面的变化,分析这一时期德国对外政策转变的原因。
这一时期德国经济的迅速发展不仅使德国由农业国家转变为工业国家,而且也对德国的社会经济结构产生了重大影响。首要的变化就是工业的集中趋势和垄断的普遍化。19世纪末德国的垄断组织迅速发展,1875年约有8个卡特尔,1885年约有90个,到1890年约有210个,而在1905年政府对卡特尔进行调查时,已有366个。[1]这些垄断组织控制了德国的煤炭、钢铁、化学、纺织等绝大多数的重要工业部门,例如莱茵mdash;威斯特伐利亚煤炭辛迪加控制着德国煤炭总产量的50%和鲁尔煤炭产量的95%,控制着货栈和莱茵河的全部煤炭运输,任何一个煤炭生产者实际上都不可能在莱茵兰独立经营,它能在几乎所有依赖煤的工业部门鼓励或阻止投机活动。垄断组织在德国经济和政治生活中已经起着越来越重大的作用,德国出现了一类新的社会名人,经理和总经理等经营工作中重要的组织者和管理者,成为了在德国经济、政治生活中的真正有力人物。其中最著名的人物是在煤、铁和钢工业中的艾米尔bull;基尔多夫(1847-1938)和法本联合企业的缔造者卡尔bull;杜伊斯贝格(1861-1935)。他们是ldquo;新的工业政府里的部长rdquo;[1]。他们渴望更广阔的原料产地和销售工业品以及资本输出市场,他们希望政府广拓殖民地以使他们通过开发这些新地区来获得更大利益,因而政府对外政策的制定也必须考虑他们的利益和要求。
伴随着19世纪末德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国家实力的增强,以及垄断组织在国家经济和政治生活中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和影响力,政府对外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