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挖掘资源统一挂牌,整旧如旧保持风貌,内部改造提升功能,规划协调周边环境
挖掘资源统一挂牌,整旧如旧保持风貌,内部改造提升功能,规划协调周边环境。
29 武汉:保护优秀历史建筑 提升城市文化品味
■ 武汉市国土资源与房产管理局
武汉市是国家级历史文化名城。武汉的优秀历史建筑融西方建筑的古典浪漫和民族建筑含蓄典雅为一身,汇金融、商业、居住、宗教、外交、工业建筑为一体,集中体现了不同的地域文化、建筑艺术和武汉市近代经济发展和社会历史的演变,是不可多得的历史和艺术瑰宝。保护优秀历史建筑、保护建设历史风貌区是“文化强市”的重要举措。
一、特色建筑荟萃,文化特征鲜明
武汉近代历史建筑的发展始于晚清,盛于民国,衰于沦陷。主要是两部分:1861年汉口开埠至1945年抗战胜利期间的近代历史建筑;上世纪50年代的现代风貌建筑。
1861年汉口开埠,英、俄、法、德、日五国,在租界相继建立了西洋风格的领事馆、工部局,兴办洋行、银行和工厂;传教士在汉兴办教堂、学堂、医院。荟萃了古典式、文艺复兴式、巴洛克式、洛可可式、哥特式等主要建筑风格。随着洋务运动的兴起,建立了大批近代工厂、火车站、学堂等,这些建筑有的纯西式,有的中西合璧。清末和民国时代,民间人士构建了近代工厂厂房、里份住宅、私人洋房和别墅。这些建筑成为武汉城市由传统走向近代的表征。1938年,武汉沦陷,日本的侵华战争给武汉的建筑带来毁灭性的破坏。
上世纪50年代,苏联援建了武汉钢铁公司、武汉重型机床厂等重工业项目,武汉兴建了中苏友好宫、武汉剧院等文化设施,留下了大批时代特征鲜明的风貌建筑。
二、制定保护法规,落实保护制度
2003年4月1日,实施了《武汉市旧城风貌区和优秀历史建筑保护管理办法》,确定了优秀历史建筑保护的基本原则、行政管理部门和产权人、使用人的保护责任,规范了优秀历史建筑的使用行为。配套实施了《武汉市优秀历史建筑使用、修缮管理暂行规定》、《武汉市优秀历史建筑确认暂行办法》、《武汉市优秀历史建筑档案管理暂行办法》,优秀历史建筑的保护有法可依,有章可循。
市国土资源与房产管理局和各区房产局建立健全了优秀历史建筑档案,详细记录建筑物的历史沿革、建筑特色、质量等级、产权变更等情况,根据房屋的使用、修缮情况适时更新,保证内容详实、形式规范。建立健全了巡查制度,对辖区内的优秀历史建筑的使用现状、修缮装修情况、标志牌的维护情况等定期巡查、记录、归档,及时制止纠正损坏优秀历史建筑的行为。管理制度的落实情况纳入责任目标,日常抽查和年终检查相结合,严格考核。
编制下发了《武汉市优秀历史建筑保护政策汇编》。向各历史建筑产权人、使用人印发了《武汉市房产管理局关于优秀建筑保护使用管理规定的通告》,详细告知使用原则、法律责任、修缮申报审批程序等。利用武汉国际旅游节、武汉文博会,着力推荐优秀历史建筑。组织了优秀历史建筑宣传月活动,印制发行了《武汉市优秀历史建筑明信片》。
三、挖掘历史资源,实施挂牌保护
经过认真调查论证,按照“集中成片,规模效应”的原则,确定了4批、124处优秀历史建筑,建筑面积约50万平方米。确定了汉口原租界风貌区、汉口汉正街传统商贸风貌区、汉阳旧城风貌区、武昌旧城风貌区等四大历史风貌区。
汉口原租界风貌区:核心为一元路、青岛路和珞珈山路三个街区,现存1000多幢风格迥异的历史建筑基本保存完好,数十栋典型欧式风格的建筑密布其间,宛如一个多姿多彩的世界建筑博物馆。
汉阳旧城风貌区:位于汉阳显正街地区,包括一批教堂、古建筑、古刹、古树名木。
武昌旧城风貌区:以阅马场、昙华林、农讲所、长春观为核心,一批历史建筑保存比较完整,尤其是昙华林街区,集中保存了一批晚清至民国时期的欧式建筑和江夏民居风格的中国传统建筑。
对尚未纳入保护范围而又具有保护价值的历史建筑实行抢救性保护,市局组织了七大中心城区历史建筑资源调查,对建成50年以上符合评定标准的历史建筑,全面了解其建筑艺术特色、历史沿革、质量等级和产权状况。共调查历史建筑434处,总建筑面积60.48万平方米。其中具有保护价值的历史建筑160处,建筑面积38.18 万平方米。发掘和整理出了一批极具特色和保护价值的历史建筑,如:江汉医院、老亨达利、老华康副食、友谊路电信局等,在建筑造型和建筑工艺上,均代表了当时比较高的建筑技术水平;黄陂二里、车站路8号、吴家花园等建筑,很好地体现了西方建筑风格与东方建筑风格的糅合与交融;安徽会馆、新安书院建成较早,具有鲜明的民族特色和地域特点,历史文化价值较高。
本着对历史负责,对人民负责的精神,按照“谨慎、客观、详实”的原则,为优秀历史建筑制换了标志牌。标志牌采用庄重耐久的黑色花岗岩材质;以烫金的文字,介绍了优秀历史建筑的建筑艺术和历史背景,文字简洁,内容详实,可读性很强。优秀历史建筑统一挂牌,标志着保护工作进入了进一步规范化的阶段。
由于建成年代久远,房屋产权关系和使用功能更迭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 废锂电池金属全封闭清洁回收工艺及应用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项目书(可编辑).doc
- 废黄河流域苏北段滩地资源开发利用初探.doc
- 度假村开发建设项目商业计划书代可行性研究报告(可编辑).doc
- 康乐生(Convalescence)医疗保健器材研发有限责任公司创业计划书.doc
- 廊坊市万庄新区综合开发改造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_[全文].doc
- 延边XX食品饮料有限公司年产16.38万吨果蔬汁及果蔬饮料、纯净水生产线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 46页).doc
- 延长佳力石油科技有限公司放射性同位素测井项目环境影响报告表.doc
- 建安镇供水改造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
- 废电路板和汽车排气管资源循环利用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
- 建材环保产品认证实施规则__水泥.doc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