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纪近代自然科学的开端哥白尼.ppt

  1. 1、本文档共11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世纪近代自然科学的开端哥白尼

* 第六单元 近现代的科学技术 一、17世纪至20世纪初的自然科学 (1)近代自然科学产生的社会条件 A、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需要科学知识,又为科技发展奠定物质基础(根本原因); B、文艺复兴和启蒙运动的深入发展,人文主义和理性主义为自然科学的产生和发展奠定了思想基础; C、资产阶级力量的壮大和资产阶级统治的确立; D、政府对科技的重视以及科学家的艰苦努力; (2)成就 1、近代天文学(16世纪)—近代自然科学的开端 ①哥白尼(波兰)创立“太阳中心说”---动摇了封建神学的基础 ②开普勒(德意志)发现行星椭圆形轨道绕太阳运行的规律 ③伽利略(意大利)自制望远镜观察天体---近代实验科学的奠基者 2、近代数学(17世纪)—实现了从常量数学到变量数学的转折 ①笛卡尔(法国)创立解析几何学---把形和数统一起来 ②牛顿(英国)和莱布尼茨建立微积分学---使精密的测量和变量计算有了可能 意义:给变量数学奠定了基础;也给整个自然科学特别是物理学提供了有效的运算方法和推理工具。 3、近代物理学 ①牛顿力学体系的建立(17世纪):牛顿发表《自然哲学的数学原理》,提出了物体机械运动的三大定律和万有引力定律---近代科学形成的标志,是在人类认识史上对自然规律的第一次理论性的概括和综合。 ②电磁学: A17C初,吉尔伯特(英)研究了天然磁石的性质; B19C,奥斯特(丹麦)发现了电流的磁效应; C1831年,法拉第(英)用实验证明了电磁感应现象---为开辟电的时代创造了条件 ③物理学的新时代(19世纪晚期至20世纪早期) A伦琴(德国)发现放射现象( X射线); B居里夫妇(法国)发现放射性元素镭; C爱因斯坦(德国)提出相对论---揭示了时空的可变性,使人们能进一步去研究微观高速运动; 4、近代化学 ①17C,波义耳(英)---把严密的实验方法引入化学,被称为近代化学的创始人。 ②18C末,拉瓦锡(法)否定“燃素说”,提出质量守恒定律; ③19C初,道尔顿(英)建立科学的原子论---标志近代化学发展时期的开始; ④19C60年代末,门捷列夫(俄)发现了元素周期律,制定了化学元素周期表---是无机化学的系统化和大综合; 5、近代生物学 ①17C早期,哈维(英)建立了血液循环学说---奠定了近代生理学的基础; ②18C,林奈(瑞典)制定了对植物的分类法; ③19C早期,施莱登(德意志)和施旺(德意志)确立细胞学说; ④19C中期,达尔文(英)发表《物种起源》,确立了进化论,阐述了“优胜劣汰,适者生存”---是对生物学的一次伟大综合; ★19C的三大发现:细胞学说、进化论和能量守恒定律 ⑤19C60年代,巴斯德(法)奠定了微生物学的基础; (3)近代自然科学产生和发展的意义 A推动了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开展; B科学反作用于生产,为社会创造出大量物质财富; C科学在反对封建迷信的斗争中,是一支不可忽视的力量; 二、第三次科技革命 (1)兴起和发展 1、时间: 20世纪四五十年代 2、标志(内容): 原子能技术(原子弹爆炸、第一个核电站、激光器 )、航空技术(第一颗人造卫星上天、“阿波罗11号”登月、第一架航天飞机升空 )、电子计算机(电子计算机 、晶体管问世、超大规模集成电路投入使用)的应用为代表 人工合成材料、分子生物学、遗传工程学(重组DNA生物基因工程成功、首次成功制造出人工DNA分子、公布人类基因组工作草图、 利用体细胞培养克隆羊“多利”成功 ) 根本原因:科学技术的发展具备了一定的物质、技术基础,科学理论的突破 ; 直接原因:人类社会的需要,尤其是二战战争的需要、战后恢复和发展社会经济、争霸世界的需要; 3、原因: 政治保障:资本主义发展的相对稳定和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发展; 4、特点: A科学技术转化为直接生产力的速度加快(最突出的特征) B科学和技术密切结合相互促进; C科学技术各个领域间相互渗透,高度分化又高度综合 5、影响: A极大地推动了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在新科技革命的条件下,主要通过生产技术的不断进步、劳动者素质和技能的不断提高、劳动手段的不断改进,来提高劳动生产率); B促进了社会经济结构和社会生活结构的变化(造成第一、二产业在国民经济中的比重下降,第三产业的比重上升。国家垄断资本主义进发展迅速。人类的衣、食、住、行、用等日常生活的各个方面也发生变了变革); C推动了国际经济格局的调整(科学技术的竞争在国际经济竞争中的地们日益重要。进一步扩大了发达国家同不少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差距。对每一个发展中国家来说,既是机遇,又是挑战) 1.(2007天津文综)1985 年,法国总统密特朗倡议制定“尤里卡计划”,呼吁西欧国家在光电子学等尖端领域展开合作,建立“科技欧洲”。提出该计划的目的是 A.

文档评论(0)

2105194781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