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语 文
本试卷分第Ⅰ卷(阅读题)和第Ⅱ卷(表达题)两部分。考生作答时,将答案答在答题卡上(答题注意事项见答题卡),在本试题卷上答题无效。考试结束后,将本试题卷和答题卡上一并交回。
第Ⅰ卷 阅读题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9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当知学问都从活人做出,学问之背后则必然有其人之存在。但人不易知,各人有各人的天赋不同,智慧不同,境界不同,性格不同。如欧阳修与司马光两人同是北宋大史学家,因其人之不同,而史学上之造诣与精神亦不同。诸位治史学,不懂得所谓史学家其人,试问如何做得一史学家??
读古人书,须能如面对亲觌,心知其人。懂得了古人,像活生生地在我面前,我才能走进此学术园地。此所谓?把臂入林?,至少在我自己要感得是如此。也只有如此,才能了解到古人之血脉精神,以及他们间学问之传统源流。自己才能参加进此队伍,随着向前。否则读书虽多,所得仅为一堆材料,只增长了自己一些意见。古人是古人,传统是传统,与我全不相干。如此般做学问,尔为尔,我为我,各自拿到一堆材料,各自发挥一套意见,在人与人间,则绝无关糸,绝无内在精神之传递与贯彻,交流与影响。此种学问,其实全是假的,并非真学问。诸位今日治学,多蹈此弊,在学术传统上尚无知识可言,而尽忙着找材料,创意见,想自己出锋头。那实在要不得!?
讲学问则必讲其源流承接,此中有人之与人之精神血脉,务要臻于?意气相投?境,此是学问入门后之事。徒知读书,只如听说话。听人说话,却不知那说话的人。读人所著书,却不知那著书的人,如此则仅成为死学问,死知识,只是一堆材料。如欧阳永叔与王荆公,其文皆学自韩昌黎,但欧、王两家文字精神意趣各不同。我们读韩、欧、王三家文,应能分别出此三家之异在何处、同在何处。欧、王两家之学韩,各由何处入,又各由何处出。应能从此三家文字?想见其为人?o应使韩、欧、王三家之精神笑貌、意兴情趣,历历如在目前。虽在我口里说不出,却要在我心里深深确有此想象。又如读晚明三大儒著作,也须从其著作透过去了解其为人。于此三家之面目精神各不同处,须能活泼如呈现在我目前。当知学术有血脉,人物有个性,一家是一家,一人是一人。若不能明白分辨出,即证对彼无所知。学问到此境界,始能与古人神交于千载之上。否则交臂失之,当面不相识,只听人闲说话,哪里是学问!?
我们的先一步是从别人之心来启发自己之心,此即上面所讲?从前人之功力来启发我之智慧?之一项。现在所讲则是要以自己之心来证发前人之心,即是?以自己之功力来体会前人之智慧?之一步。此一步工夫较难,必须沉潜反复,密意追寻。诸位当知,一本书之背后,有此一个人。一门学问之背后,有此一位专门名家之学者。学问倘至此步,始可谓懂得了做学问。到此已是?升堂?境界,已能神交古人,恰如与古人周旋揖让于一堂之上,宾主晤对,情意相接,那是何等的欢乐愉快呀!上述第一步是?从师治学?,现在第二步是?升堂?了,乃是?从学得师?。如此,才能说有了师承,才不是跟着前人走,而是与前人同道而行。诸位今日一心只是要创造,却不在想从师受学,从学得师。也不是要与人同道,只是想前无古人,别创一格。如此用心,则决非所谓学问之道。?
(摘编自钱穆《关于学问的智慧与功力》)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做学问,既要研究学问,又要研究做学问的人,如果对做学问的人缺乏应有的认识,缺乏心灵上的对接,便不是真学问。
B.“把臂人林”是说阅读他人学问之书,犹如面对写书人,真切感受其人。唯其如此,方能领略其掌问的真谛。
C.单纯阅读书籍只会获得一堆材料,增加一些见识,难以让自己与他人的学问融汇,因此做学问时阅读的作用并不大。
D.作者认为如果治学者不关注做学问的人,就会对古人的血脉精神了解不足,缺乏内在精神上的传递与交流。
2.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作者以欧阳修与司马光两人的比较为例,证明做学问的人在智慧、境界和性格等方面的不同会造成其所做学问的差异。
B.“至少在我自己要感得是如此”,作者如此言说的目的是要启示读者重视“把臂人林”精神的践行,最起码自身要感到心知其人。
C.欧阳修、王安石都学习韩愈,但三家既有相同之处又有不同之处,作者以此例意在证明讲学问既讲源流承接,也应研究做学问人的不同。
D.做学问达到“升堂”境界,就像与古人周旋揖让于一堂之上,宾主晤对,情意相接,作者以此来阐释古今之人的彼此尊重,注重礼节。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学术有血脉,不单指学问的相连相成,也指人与人精神上意气相投,阅读古人治学之著作,要真切感受治学者的面目精神。
B.所谓“从前人之功力来启发我之智慧”,就是从别人之心来启发自己之心,要想有此工夫,则必须沉潜反复,密意追寻。
C.做学问到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 辽宁省葫芦岛市2017届高三第二次(5月)调研考试数学文试题Word版含答案.doc
- 广东省汕头市2017年高考数学一模试卷(文科) Word版含解析.doc
- 浙教版数学八年级上册同步练习:1.5三角形全等的判断(ASA).doc
- 【期末试卷】吉林省辽源市2016-2017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物理试卷 Word版含答案.doc
- 【名师点睛】2017年八年级数学下册 矩形的性质与判定练习题及答案3.26.doc
- 2017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模拟试卷(二)理综生物试题 Word版含答案.doc
- 【名师点睛】2017年九年级数学中考冲刺练习卷 十四(含答案).doc
- 山西省运城市2017届高三4月模拟调研测试数学(理)试题 Word版含答案.doc
- 河南省郑州市2017届高三4月模拟调研数学(文)试题 Word版含答案.doc
- 全国100所名校2017届高三最新高考冲刺卷(二)理综生物试题Word版含答案.doc
- 【名师点睛】2017年七年级数学下册 二元一次方程组解法 同步练习题及答案.doc
- 【名师点睛】2017年高中数学 必修一 1.2.1 函数概念 同步讲义+练习+课后测试题及答案.doc
- 江苏省连云港市、徐州市、宿迁市2017届高三年级第三次模拟考试政治试题Word版含答案.doc
- 【月考试卷】江苏省泗阳县2017届九年级语文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 苏教版.doc
- 江西省鹰潭市2017届高三第二次模拟考试数学(文)试题 Word版含答案.doc
- 福建省三明市2017届高三下学期普通高中毕业班5月质量检查文科数学试题Word版含答案.doc
- 【期末试卷】黑龙江省哈尔滨市2016-2017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试卷 英语 Word版含答案.doc.doc
- 江苏省扬州市2017届高三考前调研测试(5月) 物理 Word版含答案.doc
- 浙教版数学八年级上册同步练习:2.8直角三角形全等的判定同步练习.doc
- 【期末试卷】河北省冀州2016-2017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A卷Word版含答案.doc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