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儿童院舍个案
儿童院舍个案
接案日期:2010年5月6日
个案身份:姓名:大雄
年龄:12
性别:男
籍贯:四川
个案缘起:在小组活动以及平时生活中的观察中,发现案主情绪状态不稳定,认知较偏执。
呈现问题:
一、案主认知上存在一定偏执性,倾向于选择暴力解决问题,朋辈关系存在问题。
二、照顾者以及院内工作人员都屡次反应,案主撒谎很严重。
三、青春期情感问题:
1、在学业方面,案主一直无法出外读书,在院内无所事事;
2、后期呈现问题主要集中在与父母的关系上面,不愿意回到父母身边生活,且对父母不接纳;
3、两性关系方面,对于一个对他主动示好的女生感到不知所措,情感矛盾。
背景资料:
家庭状况:父母从四川老家来打工,母亲为工厂工人,父亲在与亲戚做些小生意,家庭状况不太好。案主与父母关系恶劣,所以离家出走来到福利院生活。
家庭结构:父母、奶奶、姑姑等。案主从小在奶奶身边长大(奶奶教养方式:溺爱),直到9岁才来到父母身边生活,从而与父母之间缺少一种亲昵感(父母教养方式:严厉苛刻)。
社交方面:案主在院内生活,总是认为别人因为他是新来的而欺负他,所以不喜欢周围的男生同伴与照顾者;此外,与女生关系更加恶劣,常采用打骂的方式与女生交往,从而造成女生都不太喜欢他。
闲暇生活:由于一直无法确定案主的身份,所以案主没有办法在外正常读书,所以闲暇时期不能随便外出,在院内无所事事。
其他:
认为女的就是要给男的服务;
非常希望别人把注意力放自己身上,常以“天才”自居,对于别人对自己的看法很敏感,从而案主感觉到活得很累,但又无法改变;
在被委任干某件事情时,案主会表现出一些超常的焦虑症状,如失眠、坐立不安等;
案主说,自己在家中其实每天都很担心再次挨打,所以他学会了观看大人的表情,也害怕自己闲着不做事情,同时也会在还没做事情前就担心做不好;
院内有名年龄较大的男生在院内称霸,案主对此很愤怒但也不知道应该怎么办。对院内其他弱小的孩子采用暴力行为。
后来其父母找到了他,但他不愿意跟随父母回家。
工作计划书
一、个案基本情况:
略。(见上页)
二、个案分析:
心理社会治疗模式的理论假设:心理社会治疗模式认为人生活在特定的社会环境中,涉及生理、心理和社会三个方面因素的影响;该理论强调服务对象的问题与服务对象感受到的压力有关,体现在三个方面:一是成长早期因愿望没有获得满足或者情绪冲突没有解决而形成的压力;二是当前社会环境的压力过大,导致成长早期形成的问题表现出来;三是对外部环境的理性处理能力以及对自己情绪的控制能力欠佳,而导致无法有效应对外部环境的要求。最后,该理论十分重视人际沟通交往的状况,认为它是形成个人健康人格的重要条件。
心理社会治疗模式着重从人际交往的场景中了解服务对象,把服务对象目前的内心冲突与过往的经历联系起来,从而探明服务对象困扰的主要原因。
在本案例中,工作人员主要通过案主在小组中的个人表现、平时在院内生活中的表现以及案主单独接触中,了解案主的真正困扰及错误认知和偏差行为。案主存在多种错误认知,这种错误认知出现的根源与其童年的生活经历或创伤性事件有重大的联系。
该模式运用综合的诊断方式来确定服务对象问题的原因,包括心理动态诊断、根由诊断以及分类诊断。本案的诊断方式主要集中在“根由诊断”方式,即对案主的困扰产生、变化的过程进行分析。
在本案中,案主在整个过程中所表现的主要问题集中在歪曲性理念(对女性的负面评价,例如认为女的就是要给男的服务等)、表演性获得关注(非常希望别人把注意力放到自己身上,对于别人对自己的看法很敏感,从而案主感觉到活得很累,但又无法改变)、焦虑症状(在被委托干某件事情时,案主会表现出一些超常的焦虑症状,如失眠、坐立不安等),“无能的全能感”,人际关系问题(与同伴特别是女性同学的关系存在一定问题,案主自己认为,别人因为自己是新人而排斥自己),家庭关系问题(对父母的负性情绪很高)。
从前期资讯搜集阶段以及诊断阶段来看,发现案主这些症状的表现,首先跟其童年期的家庭生活经历有关。案主从小与奶奶生活在一起,祖辈的溺爱使案主形成很好的“自我形象”,而在案主“自我”认知还未完全形成或成熟的时候,案主被接到父母身边生活,父母“严厉苛刻”的教养方式,以及父母与孩子之间家庭亲昵感的缺失,让案主的自我形象很受打击,以往的行为模式受到否定,案主的自我也在“全能、无能”与“自卑、自大”之前徘徊,案主说自己在家中其实每天都很担心再次挨打,所以他学会了观看大人的表情,也害怕自己闲着不做事情,同时也会在还没做事情前就担心做不好。这些是案主焦虑行为、做事情时所表现出的情绪上的反复变化的一个重要原因;案主对女性的负面情绪可能来自幼年时期的经历,以及对目前的矛盾情绪。
(本案亦可进行心理动态诊断,评估形成案主人格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