定窑的烧瓷历史-定瓷吧.DOC

  1. 1、本文档共5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定窑的烧瓷历史-定瓷吧

定窑瓷器历史研究 定窑遗址在今曲阳县的涧磁村和燕川村一带,宋时属定州方圆20多平方公里古窑遗存十分丰富,目前保存完好的有13个在编号的瓷片和窑具堆积点,有极大的考古和研究价值,被国务院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在中国,白瓷的兴起大大晚于青瓷。虽始于北朝,但釉胎皆粗。不过,到了唐代,白瓷兴盛起来。“类雪”、“类银”的邢窑白瓷与“如冰似玉”的越窑青瓷,被并称为“南青北白”,大有两分天下之势。唐代李肇在《国史补》中写道:内丘白瓷“天下无贵贱通用之”。可见当时以河北内丘邢窑为代表的白瓷产品,已经十分受人们喜爱。由于市场需求日增,带来了瓷业繁荣,白瓷生产很快风靡黄河流域和燕赵大地,形成了庞大的邢窑白瓷窑系,其中受其影响最深的是同位于太行山东麓的定州窑。定窑在邢窑的影响之下,吸收其制作工艺,利用本地丰富的自然资源,于唐初开始烧造白瓷。我们从唐代到五代的窑址堆积物中采集的标本看到,在唐代,定窑与邢窑同期产品,不管是胎、釉,还是器型、口沿和底足,几乎完全一致,可见其实为邢窑大家族中的一分子。而到五代中后期,定窑白瓷出现了第一次飞跃,达到一个新的高度。不再施化妆土,胎釉趋于精、白、薄,有些器物白度甚至超过邢窑的细白产品。北宋是定窑大发展的时期,新的器型出现,装饰手法多种多样,装烧工艺改进,产量和质量大幅度提高。从我们在江苏南京、镇江、扬州、淮安以及浙江杭州等地搜集到的诸多胎薄质细、光洁润泽、纹饰精美的定窑瓷片可以看出,当时定窑瓷器的销售不仅占据了北方广大市场,而且占领了江南一些大城市的市场,受到用户的普遍欢迎。唐代晚期,邢窑开微。其原因主要是经过隋唐300年的瓷器烧造,原濒临枯竭。一是精细瓷土殆尽,粗瓷没有销路;二是烧料短缺,瓷质下降;三是装饰单一,缺少变化,从而失去市场。而定窑则不然,优质瓷土丰富,取之不竭。在燃料上先是同邢窑一样用木柴,后来当地发现煤层,改为柴煤混烧,到宋代则逐渐改为完全用煤烧造。而且首创覆烧工艺,大大节省了燃料,温度更高,瓷器成品率和质量均有提高。装饰手法上也远在邢窑之上。所以,到北宋后期,人们竟只知有定而不知有邢了。唐代的定窑白瓷具有与邢窑白瓷相似的特征,器形有碗、盘、托盘、注壶、盆、三足炉和玩具等。造型与五代时期的作品相比,器沿均具有厚唇,丰肩,平底,底圆饼状实足,有的为玉璧底。唐代定窑白瓷大多与当时邢窑白瓷相似,胎骨断面较细,胎色洁白,另有一类胎骨比较厚实,断面比较粗,但烧结较好。施釉一般用蘸釉法,器外壁的腹下至底部都不施釉。釉的质地随器物的不同而异。施在胎体较厚重器物上的釉比较粗,釉面凝厚,釉色一般是白里泛青,釉水凝聚处多呈青绿色,釉面有开片。胎质细腻者,胎色洁白,则施白釉,釉质很细,表面釉光莹润。胎色发黄者,为取得洁白的效果,在胎体上先施一层洁白的化妆土,再罩以透明的玻璃釉,这种方法与邢窑白瓷相同时至北宋,定窑瓷器脱颖而出,虽仍以烧造白瓷为主,但另兼烧黑釉、绿釉、酱釉及白釉剔花器。刻花装饰方法被大量采用,按工艺细分,可列为刻花、划花和印花三种。北宋定窑的刻、划花技法与当时的其它窑口瓷器颇为不同,给人一种很“硬”的感觉,这种感觉只可意会,不可言传,但可以打一个比方来形容,如用钢刀在松软的木料上刻花,受刀处周围的木料表面会随着刀具的刻压而下陷,此谓之“软”,而在坚硬的红木上刻花,受刀处周围的木料表面则不会下陷,使刻纹轮廓更为鲜明,此谓之“硬”。曲阳漳磁村窑址发掘中取得的早期标本,有平底浅身碗,外施黄釉里施白釉。胎厚重,制造较粗糙,这种碗具有唐代早期的典型风格。比这种平底碗时代稍晚的是白釉碗,这类碗的碗身多做45度斜出,碗身较浅,宽圈足,胎较上述平底碗薄,里外施釉,这种碗具有标准唐代后期形式。五代时期唇口白碗在遗址里稍多,《曲阳县志》里著录有一件五子山院和尚舍利塔记碑,碑石立于后周显德四年(957年),立碑人中有“使押衙银青光禄大夫检校太子宾客殿中使御史充龙泉镇使钤辖瓷窑商税务使冯翱从碑文可知五代后期这里商品瓷产量已经很大,才派瓷窑税务使冯翱在此收瓷器税。漳磁村窑址面积相当大,地面散布标本极多,绝大部分是宋代白瓷,有印花、刻花、划花和光素无纹几种。北京通县金大定十七墓、辽宁省朝阳金大定二十四年墓以及流散到英国的金大定二十九年印花陶范、墨书金泰和三年印花陶范,这些带纪年铭文的定窑瓷器有力地说明金代定窑仍继续烧白瓷;南京南宋庆元五年(1194年)张同之墓也出土有定窑印花瓷器,反映了定窑瓷器不仅供应金人统冶的淮河流域以北地区,商品瓷器也有运到江南地区销售的。窑址标本中还有一定数量的粗瓷,如白釉碗之中碗心一周刮釉的叠烧法,具有北方地区金代瓷窑装烧方法特色,此外,粗白碗中碗心书段、李、刘、元、液、蛰等字及纹饰的也不少,也具有金元时期特征。遗址里看不到晚于元代的标本,应该说涧磁村窑的烧瓷历史始于唐而终于元。关于定窑的创烧年代,

文档评论(0)

zhuwo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