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港内地大学生身份认同调查-中国社会学网.PDFVIP

在港内地大学生身份认同调查-中国社会学网.PDF

  1. 1、本文档共6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在港内地大学生身份认同调查-中国社会学网

在港内地大学生身份认同调查 在港内地大学生身份认同调查 ———以香港大学的内地大学生为例 ●郑 佩 许晓雯 玲 摘要:由于历史原因和中央政府的政策,香港地区具有东西方文化特点及国际化特征,而 其教育体制则更加贴近西方。近十年来许多内地学生选择去香港求学,他们在香港社会面临重 塑身份的问题。本研究以在香港大学求学的内地本科生为样本,采取质化研究的方法,通过观 察和深度访谈,基于贝利的文化适应理论来探讨在港内地学生身份认同的的策略,同时为正在 香港求学及有志于赴港求学的内地学生提供借鉴和参考。研究发现抱有不同目的来香港求学 的内地学生在行为上有不同表现:希望毕业后留在香港发展的学生倾向于整合或融入的态度, 甚至离弃原有文化;将香港作为跳板和中转站的学生倾向于分离或边缘的态度。但无论采取何 种适应策略,研究发现伴随着来港时间的增长,内地学生对母文化的认同有增无减。 关键词:香港;内地;身份认同;文化适应;质化研究 中图分类号:D432;D66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 3780(2011)05- 0029- 06 一、问题的提出 随着香港的回归,因为内地民众较普遍认为香港地理、文化观念等方面同内地相似,大学学费相对欧 美低而采取的同样是西方的教育体制,香港就逐渐成为内地生留学的热门选择。然而十多年过去了,赴港 留学的大学生大多出现了一些不适应、不认同问题,即对香港学习生活的不适应,继而产生焦虑、迷失。这 一方面是由于个体对新文化环境的行为准则和社会模式不熟悉而产生的短期不适,另一方面,也是更深层 的一面,是自我身份认同的错乱和社会认同的迷失。 作为清华大学赴香港大学的交换生,笔者特别关注了该校的内地大学生。他们不少人在几年的求学中 一直同内地学生密切来往而同香港当地学生交流较少。同时香港本土学生对内地学生也有相对固定的看 法,比如内地学生学习刻苦、分数高、社会交往能力弱等。 这些问题引发了笔者的思考:内地来的大学生在香港会遇到怎样的适应问题?他们的适应策略同个人 规划之间存在怎样的联系?他们在香港会进行怎样的身份转换和修正?身份认同困境的症结在哪里?等等。 为此,笔者进行了专门的调查。 二、研究方法 此项调查采取观察(Observation)和深度访谈(In- depth Interview)等质化研究的方法,来了解研究在港 内地大学生的心理状态。 观察部分,笔者主要在用餐、上课、公共讲座以及舍堂活动等时间段进行集中观察,观察场所集中在校 园咖啡厅、教室、图书馆以及宿舍活动室内。深度访谈部分采取立意抽样(Purposive sampling)方式,首先通 过所修专业、家乡、年级、家庭经济状况等维度先选定较大的样本量,进而通过一轮“焦点小组讨论”挑选出 作者简介:郑 佩,香港中文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传播学专业2010 级硕士研究生,主要研究方向:政治传 玲 播与互联网社会影响; 许晓雯,美国哥伦比亚大学东亚研究所中国研究专业2010 级硕士研究生,主要研究方向:中国 社会变迁。 29 《青年探索》 台港澳青年研究 2011 年第5 期 ·总第167 期 代表性样本进行深度访谈,最终选定了21 位采访对象。其中大一学生 10 人,大二学生6 人,大三学生5 人。专业方面,社会科学专业4 人,工程专业10 人,法学专业2 人,商科专业5 人。住宿方面,居住在学校 宿舍1、2 村(在校内或距离学校较近、活动较多)以及男生舍堂的14 人,宿舍3 村(距离学校较远,活动较 少)的5 人,居住在研究生宿舍及自己租房子的2 人。另外,家乡在北京的学生4 人,上海的4 人,其他城 市的13 人。 三、调查结果 (一)在港内地大学生的适应状况 处于跨文化适应情境中的个体来到

文档评论(0)

zhuwo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