末代皇帝“洋帝师”.docVIP

  1. 1、本文档共6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末代皇帝“洋帝师”

末代皇帝的“洋帝师”    第一个也是最后一个“洋帝师”    中国历史上最后一个皇帝溥仪的悲剧人生,从三岁登基成为皇帝到复辟登基成为日军傀儡,从一个历史战犯到新中国一个普通的公民,见证了辛亥革命、五四运动、北京政变、伪满洲国、战犯改造、“文革”等重大历史事件,其命运与国家的命运紧密联系在一起。    溥仪的英国老师庄士敦给他带来了西方先进的文化和生活方式,成为溥仪身边唯一的光点,充当了他的精神上的父亲。在溥仪的《我的前半生》一书中,庄士敦也被溥仪称为“灵魂的重要部分”。    庄士敦,1874年生于苏格兰首府爱丁堡,原名雷金纳德?弗莱明?约翰斯顿,曾进入牛津大学学习,主修现代历史、英国文学和法理学并获学士学位。1898年,他被英政府派往香港,担任港督的秘书,从此在中国一呆就是30多年。1904年,庄士敦被殖民部派往威海卫,当上了英国驻该地区公署的行政长官。由于他对东方文化有浓厚的兴趣,且聪明好学,他的汉语水平提高很快。他为自己起了中国名字庄士敦,而且按照中国的传统,采用《论语》中“士志于道”这句话,给自己起了“志道”的雅号。    1918年,徐世昌因要出任民国大总统,不能再为仍旧保留帝号的溥仪担当老师。徐世昌等人幻想溥仪有朝一日能东山再起、重新执政,决定为溥仪挑选一位教授欧洲宪政知识和英语的老师。    清室遗老、李鸿章的儿子李经迈在辛亥革命后曾经到威海卫避难,视庄士敦这位痴迷于中国传统文化的“洋儒生”为同道。庄士敦来到上海后,李经迈立即与他商谈出任帝师的事。庄士敦觉得这比威海卫的“父母官”更有价值,便毫不犹豫地接受了邀请。于是,经过徐世昌周旋,得到英国公使朱尔典的允许,由民国内务部和清室内务府与之订立合同,正式聘请庄士敦为溥仪的英文老师,月薪加津贴每月700大洋。庄士敦成为中国历史上第一个也是最后一个“洋帝师”。    1919年3月4日,庄士敦进入紫禁城,见到了已经退位7年的溥仪。溥仪端坐在毓庆宫西厢书房的龙椅上,庄士敦朝他三鞠躬,并用流利的中国话恭请圣安。接着溥仪起身与他握手,庄士敦还以一个深鞠躬后退出门外。然后,???度进门,溥仪已换了常服向庄士敦鞠躬拜师。    溥仪对庄士敦最初印象的描述:“那年他大约四十岁出头,显得比我父亲苍老,而动作却敏捷灵巧。他的腰板很直,我甚至还怀疑过他衣服里有什么铁架子撑着。虽然他没有八字胡和文明棍,他的腿也能打弯,但总给我一种硬梆梆的感觉。特别是他那双蓝眼睛和淡黄带白的头发,看着很不舒服。”    庄士敦对溥仪则充满了溢美之词:“他是一个非常有人情味的孩子,活泼,聪明,有幽默感”,“他风度翩翩,并不傲慢自大”,“他渴望学习,情绪相当高涨”。    庄士敦对溥仪非常耐心,他教授溥仪各种新知识和做人的道理。当溥仪学习感到枯燥时,庄士敦便拿来一些印有飞机、坦克、大炮之类的外国画报,给他讲它们的用途和性能,也不时拿些包装漂亮的外国糖果,跟他讲相关化学知识,对溥仪等人的顽皮玩耍也很理解。这些都让溥仪大为高兴,他开始怀着佩服的心情听从庄士敦的教诲。       在庄士敦的刺激下,溥仪剪去辫子    除向溥仪传授英语、天文、地理、算学及欧洲法制史外,庄士敦更教给他英国绅士风度和礼仪,并不时向溥仪介绍国内外重大社会变革、各国的政体国情、大战后的列强实力,还从外面带《新青年》给溥仪看。受庄士敦的影响,溥仪开始穿西服,戴墨镜、绅士帽,在宫中安装电话,学骑自行车,打网球,学照相,还计划将颐和园改成商场,但最让宫中震动的一件事是剪辫子。    溥仪剪辫子不是出于主动,而是受了庄士敦“辫子像猪尾巴”的言语刺激,才毅然剪掉了清王朝臣民的标志。庄士敦经常同溥仪讨论太监制度,并且说:“西方世界把它视为野蛮的行径。”于是,溥仪决定把太监全部遣散。虽然此举遭到皇室的反对,但溥仪坚持己见,1923年,除了留下侍侯太妃的几名太监外,紫禁城里的一千多名太监被遣散出宫。溥仪让庄士敦给他起个洋名,庄士敦把所有英王的名字写下来让溥仪挑,最后溥仪选中了“亨利”。另外溥仪戴眼镜确实也是得自于庄士敦的支持。    在溥仪受庄士敦影响慢慢西化的时候,本就醉心于中国文化的庄士敦却彻头彻脑地“中国化”了。一次在乾清宫举行庆祝溥仪生日的大典,身着礼服的庄士敦认为自己站在一堆身着满清朝服的遗老中间简直是“污渍”,后来他也顶戴花翎,身穿朝服,脚踏朝靴,学着清朝遗老的样子,迈着方步,逢人作揖,言必称皇帝,口必云陛下。他认为自己不能像遗老们那样“优雅”地三跪九叩,所以只能行鞠躬礼。庄士敦将“毓庆宫行走”、“赏乘二人肩舆”、“头品顶戴”等赏赐和殊荣作为门封贴满府邸,喜欢别人称呼他“庄大人”。他的名片上用中文印着“庄士敦”,下面还印上“志道”。他也以得到溥仪的赏赐为荣,每逢受到重大赏赐,庄士敦也像其他遗老一样,写一个规整的谢

文档评论(0)

317960162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