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20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地壳运动泛指因地球内力引起的地球表层(岩石圈,主要是地 壳)的机械运动。 如:大洋板块的漂移和俯冲、大陆壳的破裂及相对错移、 区域性的隆升和沉降、地质体的变形与变位等。 地壳运动也称为构造运动或岩石圈运动。 第一节 地壳的垂直运动 一、垂直运动的主要标志 1.沉积相的变化 沉积相:能够综合反映一定古地理、古气候环境的沉积特征和生物特征,例如滨海碎屑岩相、河流冲积相等。 2.沉积厚度的变化 (超过沉积环境允许的沉积物厚度的厚度) 3.地层接触关系 4.岩层产状的变化 二、构造分区(槽台说) 地槽:地壳中的活动地带,往往为一狭长地带 地台:由地槽演化而来形成的稳定区,其下部是结晶 基底,上部为沉积盖层。 三、构造活动阶段与构造旋回 强烈地壳变形阶段加平静的地壳发展阶段。 第二节 地壳的水平运动和板块构造学说 一、水平运动的主要标志 有伸展构造、纵弯褶皱、水平扭动构造、滑脱构造等 二、板块构造学说 大陆漂移 德国地球物理学家和气象学家魏格纳提出大陆漂移说: 大陆是由较轻的刚性硅铝质组成,它漂浮在较重的粘 性的硅镁质之上;距今2亿年以前,即地史上中生代以前, 地球上只存在一个名叫 “联合古陆” 的大陆块,四周被海水 包围。中生代时,古陆被大断裂分解为“劳亚古陆”(北面) 和“冈瓦纳古陆”(南面)。中生代后期(1.3亿年)南北古 陆又一次分解。 证 据: 1、各大陆边缘形态类彼此吻合(以水下大陆坡为界线); 2、各大陆古生物演化历程相近(陆桥假说); 3、地层和构造连续(非洲撒哈拉沙漠20亿年的古老岩石在 巴西境内发现); 4、GPS定位测量发现大西洋两岸以每年1.5cm的速度漂离; 魏格纳认为飘移的动力来源于日、月引力所产生的潮汐摩 擦力。 魏格纳是德国气象学家、地球物理学家,1880年11月1日生于柏林,1930年11月在格陵兰考察冰原时遇难。??? 魏格纳在《大陆和海洋的形成》这部不朽的著作中努力恢复地球物理、地理学、气象学及地质学之间的联系——这种联系因各学科的专门化发展被割断——用综合的方法来论证大陆漂移。 魏格纳的研究表明科学是一项精美的人类活动,并不是机械地收集客观信息。 魏格纳的学说成了超越时代的理念。 哈雷·赫斯(Harry Hess)美国地质学家,在1962年诞生了《海洋盆地的历史》这篇划时代的地球诗篇。在这篇论文中,赫斯正式提出了海底扩张的假说。他的思想复活了魏格纳的大陆漂移学说,并奠定了导致地学革命的板块构造理论的基础。 1963年,瓦因(F.Vine)和马修斯(D.Matthews)发表了一篇关于磁异常成因的论文,这一篇三页纸长的论文点燃了席卷整个地学界的一场伟大革命的火炬。 证据:1.海底磁性异常条带:洋中脊两侧磁性异常条带对称分布。 2. 深海钻探成果:从洋中脊至两侧,深海沉积物由薄到厚,年龄由小到大呈对称分布,并与磁性条带相吻合。3.转换断层的研究:横切洋中脊的一组断层,因同一断层洋中脊两侧的性质、运动方向不同,说明洋中脊两侧物质向两侧运动。 为了检验海底扩张理论的真实性,深海钻探计划的组织者为格洛玛号安排了第三航次,在大西洋地区南纬30度左右钻一排钻孔。 按照瓦因-马修斯的模型,在新海底沿大洋中脊生长时,以较老磁异常为标志的较老海底不断被推向两侧。这样一来,海底年龄=距洋中脊轴的距离/半扩张速率。根据地磁条带宽度推测的洋壳年龄都与每个钻探地点取得的最深沉积物的年龄相符。 1966年11月,纽约一次“地壳演变”专题讨论会上,一群科学家宣布了地球科学的变革。 在1967年4月,在美国地球物理学会上又进行了证明。 1968年,拉蒙特观测所的艾萨克斯(Isacks)、奥利弗(Oliver)和塞克斯(Sykes)发表了一篇将地震研究用于被称之为“新全球构造学”的重要评论。 剑桥大学的麦肯齐(D.P.Mckenzin)和派克(R.L.Parker),普林斯顿大学的摩根(W.J.Morgan)和拉蒙特观测所的勒皮松(X.Lepichon)于1967和1968年发表了几篇合写的文章,从不同的观点论证了“新全球构造学”。根据这一批论文,板块构造学说意义明确地形成了。 1970年后,板块构造学说确立,“地质史诗成为地质史实”,时代杂志 。 地球表面覆盖着不变形且坚固的板块(地壳),这些板块确实在以每年1厘米到10厘米的速度在移动。 由于地球表面积是有限的,地球板块分类为三种状态:其一为彼此接近的汇聚型板块边界;其二为彼此远离的分离型板块边界;其三为彼此交错的转换型板块边界。 板块本身是不会变形的,地球表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 《电子商务概论》课程说课1.ppt
- 宜春项目提案设计.ppt
- 色彩原理与配色应用.ppt
- 嵌套查询与联合查询(1-2学时).ppt
- 股市操作理论.ppt
- 数码相机基本知识简介3.ppt
- 史上最完整的积极心态培养.ppt
- 建筑材料 ch-1(基本性质).ppt
- 模具工作车间设备.ppt
- 数据通信_Module01.ppt
- 《GB/T 4340.2-2025金属材料 维氏硬度试验 第2部分:硬度计的检验与校准》.pdf
- GB/T 4340.2-2025金属材料 维氏硬度试验 第2部分:硬度计的检验与校准.pdf
- 中国国家标准 GB/T 4340.3-2025金属材料 维氏硬度试验 第3部分:标准硬度块的标定.pdf
- 《GB/T 4340.3-2025金属材料 维氏硬度试验 第3部分:标准硬度块的标定》.pdf
- GB/T 4340.3-2025金属材料 维氏硬度试验 第3部分:标准硬度块的标定.pdf
- 《GB/T 45284.1-2025信息技术 可扩展的生物特征识别数据交换格式 第1部分:框架》.pdf
- 中国国家标准 GB/T 45284.1-2025信息技术 可扩展的生物特征识别数据交换格式 第1部分:框架.pdf
- GB/T 45284.1-2025信息技术 可扩展的生物特征识别数据交换格式 第1部分:框架.pdf
- 《GB/T 45284.5-2025信息技术 可扩展的生物特征识别数据交换格式 第5部分:人脸图像数据》.pdf
- 中国国家标准 GB/T 45284.5-2025信息技术 可扩展的生物特征识别数据交换格式 第5部分:人脸图像数据.pdf
最近下载
- 软件设计服务合同.docx
- 工程制图与AutoCAD习题集(第2版)习题答案.pdf
- 第三单元 走向整体的世界 单元测试 (含解析)---2024-2025学年统编版(2019)高中历史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下册.pdf VIP
- 超级猩猩健身房品牌手册.pptx VIP
- 消费品以旧换新实施的创新路径与案例.docx VIP
- 智算中心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
- 消费品以旧换新策略的实施案例分析与借鉴.docx VIP
- 基础护理学课件 14.第十四章 静脉输液与输血.ppt
- 电动港机装卸机械操作工(门机)技能测试题含答案.docx VIP
- 考点21:学会拓展延伸-备战2024年中考语文现代文阅读高频考点精讲课件(全国通用).pptx VIP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