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初中语文文言文阅读试题解析
初中语文文言文阅读试题解析
沙县六中 吴晓华
[试题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题。(15分)
(甲)金溪民方仲永,世隶耕。仲永生五年,未尝识书具,忽啼求之。父异焉,借旁近与之,即书诗四句,并自为其名。其诗以养父母、收族为意,传一乡秀才观之。自是指物作诗立就,其文理皆有可观者。邑人奇之,稍稍宾客其父,或以钱币乞之。父利其然也,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不使学。
余闻之也久。明道中,从先人还家,于舅家见之,十二三矣。令作诗,不能称前时之闻。又七年,还自扬州,复到舅家问焉。曰:“泯然众人矣。”
(节选自王安石《伤仲永》)
(乙)陈际泰,字大士,临川人。家贫,不能从师,又无书,时取旁舍儿书,屏人窃诵。从外兄①所获《书经》,四角已漫灭,且无句读②,自以意识别之,遂通其义。十岁,于外家药笼中见《诗经》,取而疾走。父见之,怒,督往田,则携至田所,踞高阜而哦,遂毕身不忘。久之,返临川,与南英辈③以时文名天下。其为文,敏甚,一日可二三十首,先后所作至万首。经生④举业之富,无若际泰者。
(节选自《明史》)
【注释】①外兄:表兄。②句读:古人称文词之间该停顿的地方叫“句”或“读”,相当于现在的标点。③南英辈:指艾南英等三人,与陈际泰被合称为“临川四才子”。④经生举业之富:读书人应试诗文的数量之多。
.下面句子停顿有误的一项是( )(2分)
A.借旁近/与之 B.余闻之/也久
C.时取/旁舍儿书 D.于外家药笼中/见《诗经》
.解释下面加点词语。(4分)
(1)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 )(2)不能称前时之闻( )
(3)取而疾走( ) (4)与南英辈以时文名天下( )
.将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4分)
(1)邑人奇之,稍稍宾客其父。
(2)自以意识别之,遂通其义。
.通读甲乙两文,回答下面问题。(5分)
(1)甲文中方仲永自幼天资聪颖,长大后却“ ”;乙文中陈际泰小时虽“家贫,不能从师,又无书”,后来却能“ ”。(用原文语句填空)(2分)
(2)方仲永与陈际泰最终不同的结果给了你怎样的启示?请简要回答。(3分)
意图题中阅读的则材料分别是七年级下册王安石的《伤仲永》和选自《明史》中一则有关陈际泰少年苦读成才的故事。则材料体现了课内与课外的有机结合《伤仲永》叙述了方仲永虽有天赋却最终没能成才的,告诉人们家长的正确教育方法对孩子成长的重要性。而少年陈际泰家庭贫困,虽然父亲反对他学习,却能坚持到底,最终学有所成。则材料及考纲要求 《语文课程标准》阅读浅易文言文,能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基本内容。在评价建议中指出:重点考察学生的记诵积累,考察他们能否凭借注释和工具书理解诗文大意。词法、句法等方面的概念不作为考试内容《省纲》:文言文的考查,重在理解文章的大意。较好地贯彻、落实了课标和纲的精神。考查学生“筛选并提取文中信息”和“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思想”的能力。
[解过程].下面句子停顿有误的一项是( )(2分)
A. 借旁近/与之 B. 余闻之/也久
C. 时取/旁舍儿书 D. 于外家药笼中/见《诗经》
主谓之间、动词和补语之间要作停顿。通常让学生按“谁做什么或什么怎么样”这样的方法自问,划分。四个选项,具体分析如下: A句是,即什么——借旁近(之书),怎么样——与之。B句是主谓句:什么——余闻之也,怎么样——久。这句的难度在于学生对文言文中标志性虚词“也”字的把握。“也”在文言文中作为“语气词”现代汉语中作为“”表“同样”的意思,这一含义在文言文中通常是用“亦”来表示,所以B是错误的。 C句谓语加宾语的结构,做——时取,什么——旁舍儿书。 D加谓语:哪里——于外家药笼中.解释下面加点词语。(4分)
(1)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 ) (2)不能称前时之闻( )
(3)取而疾走( ) (4)与南英辈以时文名天下( )
本考的都是文言实词。与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