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7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初中语文课改中要注重学生的基础知识训练
初中语文课改中要注重学生的基础知识训练
梁家寨中学教师 梁俊平 男 联系电话8172144 邮编045105 邮箱sxyxlcs@163.com
内容摘要:语文课改中怎样才能在具体的语文教学中把基础知识训练扎实的落实下去呢?分五个方面来阐述:一、要强化知识与能力目标;二、要加强训练;三、要注重教师的讲;四、要注重积累;五、要注重实践。我们在活跃课堂、训练学生能力的时候千万不要忘记了基础知识训练,因为这一环节真的十分重要。
关键字:新课程实施、基础知识训练、积累、实践
正文
新课程实施以来真是“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我们欣喜地发现,正是借着课改这场春风,我们语文教师抖掉了身上的僵硬外壳,开始以更灵活多变的方式进行教学。新课堂的内容丰富了、形式生动了、气氛活跃了。学生因此变得兴奋而充满活力。在语文课堂上课堂气氛异常活跃,学生们敞开了心扉,对所学内容侃侃而谈,充分体现了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理念。教师也因此而变得睿智而饱含激情。但是,我们在尽情收获累累硕果的同时,亦尝到了不该有的苦涩。学生的分析、概括、作文能力也有减损苗头,此等现象不得不使我们从语文课改的狂喜中清醒起来,去反思教学中的这些失误。语文课改的目的是什么?如果学生毕业后,大多数学生书不会读,字不会写,文不通,字不顺,那可真是我们语文教育的悲哀。语文就是语文,有其自身的教学规律,语文教学理应让学生掌握扎实的语文基础知识,学得基本的语文技能,懂得语言运用规律。我们关注语文教学的精彩,但有时精彩的外衣却掩盖了学生基础知识不牢的本质,所以我们必须透过现象看本质,以辩证的眼光,重新审视语文课改中的基础知识训练。
我虽参加工作只有十多年,但我正好经历了从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变的过程。我在为现在的课程改革叫好的同时,也清楚地看到了现在课改的一些不足。现在的语文教学比较重视对学生新思维的启发,主要在探讨文章内涵、分析文章语言上下功夫,课堂的大部分时间是学生在“说”,这固然培养了学生思维能力与口头表达能力,活跃了课堂,不过相对的却削弱了对基础知识和训练,因而出现了能说不能写,错字、别字连篇,课外文言文阅读能力差等现象。“那怎么办,难道再回到老路上去”。决不!回到老路那是一种倒退。我们好容易盼到的大改变怎能因一点挫折就放弃,何况抓基础知识训练与我们的现行课程改革并无相悖之处,只要我们能够在进行日常教学中再注重一点基础知识的话,我相信那些不和谐的声音会自动消失的。那怎样才能在具体的语文教学中把基础知识训练扎实的落实下去?
一、教学中要强化知识与能力目标
很长一段时间以来,由于认识上的片面和观念上的偏差,不少教师在教学预设时把目标设置得过高、过虚,尤其是第一目标设置不当,导致实施过程中课前预设的教学目标或被冲淡、或被虚化,特别是最应该落实的知识与能力目标没有得到落实,一堂课下来,看不出有什么教学效果,连起码的一课一得都达不到,课堂教学“像雾像雨又像风”,看不出是什么课,教学活动失去了认知的支撑,失去了明确的目标。
我们说,新课程背景下的语文课,虽不能像过去传统课堂那样只抓“双基”训练,但也绝不能走向另一个极端,放弃“双基”。“双基”毕竟是学生学习的重要基础,是三维目标中的第一目标,是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提高学生语文素养的必要条件。因此,我们要把知识和能力的掌握作为课堂教学的常规性任务落到实处,让学生在每节课中都有实实在在的收获。
二、课堂教学中要加强训练
新课程实施从开始至今,有些教师对“训练”二字仍讳莫如深,似乎一提训练就有违背新课程之嫌,其实这完全是一种误解。课程标准强调:“注重基本技能的训练,给学生打下扎实的基础。”以写字为例,如果不训练,就不可能把字写得美观、漂亮,如果训练程度不够,还可能连字都不会写;再以作文为例,如果没有一定量的训练,就不能很好地表达,“熟能生巧”说的就是这个理。因此,该让学生读的就要读,该背的就要背,该练的还要练,问题的关键是我们处理“训练”的方式与艺术。就“训练”而言,大体存在三种情况:一种是教师没有训练意识,学生没有训练经历与感受的“无训练”;一种是教师有训练意识,学生能意识到自己在接受训练的“有训练”;还有一种是教师有训练意识,但学生却在不知不觉中经历了训练过程的“无训练”。我们追求的是一种“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的“训练”,是一种在整体语境与课境中的“有机训练”,反对的是机械的、无效的训练。
在教学中提高学生对基础知识重要性的认识,帮助学生养成课前整理字词的习惯。我们在布置课前预习时往往会说“请同学们预习下一篇文章,了解文章大意。收集有关本文作者及文章内容的一些相关料。”预习是个好习惯,首先他可以让学生在没有学习新课之前了解文章内容,对文章有个初步的感知;其次又可以弥补因课文较长而造成课堂教学时间的不足。不过我们在布置学生预习中完全可以多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 1101初三物理答案定稿(上传稿).doc
- 2013年成都西川中学小升初语文模拟一.doc
- 06-0999全国数列.doc
- JPA和实体Bean的应用.doc
- QCC基础知识(PPT 13页).ppt
- RS485实验指导书.doc
- ZF编码规范.doc
- 三数下复习计划.doc
- 《什么是管理》读后感.doc
- 内镜常见故障.doc
- 福莱特玻璃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海外监管公告 - 福莱特玻璃集团股份有限公司2024年度环境、社会及管治报告.pdf
- 广哈通信:2024年度环境、社会及治理(ESG)报告.pdf
- 招商证券股份有限公司招商证券2024年度环境、社会及管治报告.pdf
- 宏信建设发展有限公司2024 可持续发展暨环境、社会及管治(ESG)报告.pdf
- 品创控股有限公司环境、社会及管治报告 2024.pdf
- 中信建投证券股份有限公司2024可持续发展暨环境、社会及管治报告.pdf
- 洛阳栾川钼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环境、社会及管治报告.pdf
- 361度国际有限公司二零二四年环境、社会及管治报告.pdf
- 中国神华能源股份有限公司2024年度环境、社会及管治报告.pdf
- 广西能源:2024年环境、社会及治理(ESG)报告.pdf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