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大量收购独家精品文档,联系QQ:2885784924

前处理及电泳的基础知识汇总.doc

  1. 1、本文档共8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前处理及电泳的基础知识汇总

涂装前处理及电泳基础知识 一、前处理常规工艺路线: 热水洗(喷淋)→预脱脂(喷淋)→脱脂(浸)→自来水洗→自来水洗→表调→磷化→自来水洗→自来水洗→循环纯水洗→纯净纯水洗(不同生产线有所不同,但基本内容是一样的) 热水洗: 目的提前给工件(车身)加温,减少预脱脂降温。 洗掉工件表面的灰尘异物。 软化工件表面的油污,提高脱脂效果。 温度:一般是65+5℃。 常出问题:1 堵喷头,要经常清理检查喷头。 2 生锈,提前加少量的脱脂剂进去调整PH值到9-10。 3、定期清理槽底沉淀物。 2.预脱脂 : 目的除油 影响脱脂效果的几个因素a.脱脂剂的质量b.脱脂槽液的浓度、温度、喷淋压力、喷淋的时间、喷头的角度、油水分离器的效果等。 3.脱脂 : 目的进一步彻底除油。除去内腔、死角等喷淋不到的部位的油污。 影响脱脂效果的因素 a脱脂剂的质量b.脱脂槽液的浓度、温度、全浸的时间c.槽液搅拌情况、油污含量等。 4-5自来水洗:洗去工件上残留的脱脂剂 常出问题:返锈 工件清洗太干净或不干净均易生锈,要调整好水的“污染度”保持碱度“2-5”点最好。如果是新换的水,可以加入少量的脱脂剂,最好是加磷化液的中和剂和促进剂(少量),可解决生锈问题。 6表调:目的,改善工件表面的金属状态,提供很多的磷化结晶核,可以改善磷化的均匀性、磷化速度,减少沉渣,降低膜厚等作用。一般表调都是“胶肽”类表调剂,效果好,但寿命低,一般只有5-6天。如果水洗不干净,带入杂质离子太多,失效速度更快,补加也无效,必须换槽重配。它是一种胶体溶液,应该具备“丁达尔现象”。否则就失效了。应经常检测。此序很重要。 7磷化:要求均匀,致密、薄,灰色或深灰色,不能发花、发黄、挂灰 。 一般在阴极电泳线上,均采用“三元磷化”即“锌、锰、镍”的磷化。它的特点是致密均匀,有一定的硬度。耐碱性能好,不易在电泳中返溶,P比高(≥85%),一般只有2~4um,膜重大约在1-3g/㎡,结晶细密,只有2~7um左右。 管理要点: ①要求厂家每月全面检测磷化液一次,要测出:Fe2+、Zn2+、Mn2+、Ni1+、No3-、Po4-3,等重要成分的浓度(游离酸、总酸)发现失调及时调整。 ②日常检测游离酸、总酸,促进剂含量。特别注意,不是游离酸、总酸都在要求范围内就可以了。一定要注意“酸比”,它对磷化的质量影响很大。一般要控制在20-25之间为好。(酸比小易造成磷化膜粗糙、厚、返黄、沉渣多;酸比大,易造成膜薄、磷化不上的可能) 发生问题的对策: ①发花:脱脂不干净,加强前序脱脂质量。促进剂过高,Fe2+太高。(变成铁系磷化了,或成为氧化膜而非磷化膜,不好。) ②发黄:可能是温度低;游离酸高;促进剂少;总酸度太低(酸比过小) ③磷化膜太薄,几乎磷化不上:游离酸太低,总酸太高;温度低;促进剂低。 ④磷化膜太粗、厚:游离酸过高;温度过高;磷化时间太长;Ni1+离子含量不够;表调实效。 ⑤促进剂.主要成分一般都是NaNo2,在酸性环境下易分解,不稳定。最好采用“滴加”方法。保持促进剂含量的稳定。要经常测含量。(促进剂加多了,易形成氧化膜,而不是磷化膜,出现发花现象,影响磷化质量。一般温度低时,可以多加一点,温度高可以少加一点。含量太低磷化速度变慢,造成二价Fe离子含量高,易出沉淀。一般含量在2-4点,也要根据温度而定。) ⑥沉渣多:温度高;游离酸高;促进剂,先低后高;除渣机工作不良。 ⑦膜很“软”,一般是Mn2+离子含量下降了,要添加锰离子。 ⑧膜变粗、变厚:可能是Ni1+离子含量太低了,目视其颜色:正常是应该“发绿色”证明Ni含量高好,如果变浅了,也变粗,就是Ni含量不足。酸比过小也会造成膜变粗变厚的现象。 ⑨一般的如果“低锰高锌-1”对磷化质量不好,但也有好处,就是温度偏低,也能较好的磷化。 ⑩磷化槽液变色了,呈“红褐色”,说明槽液铁离子(Fe2+)含量太高了,也就是促进剂长时间处于含量不足,且游离酸也是很高。这时就必须“打铁”,降低Fe2+的含量,用提高温度、多加促进剂的方法,颜色会变回来。但是同时会出现大量沉淀,也会消耗很多“总酸”,必须对槽液进行调查,加强除渣。这种现象,多出现在日常失控,一般不会发生。 ⑩.磷化最好是喷浸结合。可避免出现磷化阶梯纹。 8-10序:水洗,目的,除去工件表面残存的磷化液,使工件表面无油,无锈,无尘等干净的表面,纯净纯水洗后,“滴水电

文档评论(0)

asd522513656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