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分子成就大公司.doc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小分子成就大公司

小分子成就大公司 桃之 发表于2011-07-19 17:31:23 三星以前是卖水果的,诺基亚最早是造纸起家,世界上多少大品牌,身世多崎岖。但它们终有一共同点,即一定是由小做起。其中尤以我们今天要讲的这些品牌为甚——它们只从一个分子起家。 1947年,瑞士的医药公司Hoffman-LaRoche推出了一个由“泛醇”(Panthenol)分子衍生命名的品牌:Pantene——也就是至今仍活跃在市场上、年逾半百的洗发护发品牌“潘婷”。这个名字可不是创立者当年一拍脑袋想出来的,而是来自当时最热门的科学话题之一,“泛酸”,也就是泛醇在人体内转化成的活跃形式。 让我们回到1919年,美国的生物化学家罗杰?J?威廉姆斯(Roger J. Williams)还在他的实验室里玩三角瓶。他刚刚注意到动植物中广泛存在着一个小分子 [1] 。但是,他既未能分离提纯这个分子,也不完全了解它的作用,甚至尚未给它取过像样的名字。威廉姆斯的第一篇文献一发表,许多研究组跟风而上,纷纷投入相关研究 [2] 。14年后,威廉姆斯终于从动物肝脏中分离出了这个分子,并给了它一个名字——“Pantothenic Acid”,源自希腊语,意为“随处可见的酸”,即“泛酸” [3] ,也就是后来人们所熟知的“维生素B5”。(而“泛醇”,就是泛酸的前体,又称维生素原B5) 当时,泛酸的相关研究虽说热闹,但仅仅局限在实验室里。这样的状况持续到1940年,泛酸才被成功地人工合成为[4] 。“能够人工合成”对一个化合物来说,不仅意味着相关的研究将更容易进行,而且还预示着它离投入工业化生产已经更近一步,即将可以进入市场,满足人们的所需。 不久,D?W?伍利(D. W. Woolley)报道了泛酸与小白鼠抗脱毛相关的研究成果 [5] 。工业界终于等到了属于他们的机会,护肤、护发等个人护理相关行业开始迅速研发新产品,在其中添加泛酸。“潘婷”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诞生的。在此后的几十年里,轰轰烈烈地展开了它作为一个“小分子”的品牌传奇故事。 无独有偶,由一个分子而成就的品牌远不止潘婷一个。 瑞士罗氏公司(Roche Group),至今仍是制药行业的巨头之一。它创建于1896年,但辉煌则始于20世纪40年代初。当时,维生素C刚刚被成功合成,各大公司均欲率先实现维生素C的工业化生产,竞争非常激烈。1934年,罗氏公司抢先购得了瑞士化学家撒迪厄斯?赖希史泰因(Tadeus Reichstein)合成法的专利权,从此独霸了维生素C市场几十年,成为此役的最大赢家。在其后50余年中,该合成法一直是工业生产维生素C的主要方法。 当然,由一个分子而开始书写一个品牌、一家公司的旷世传奇,这样的例子并不只发生在化工行业。整个半导体行业的发扬光大都有赖一个小分子——硅。而在硅上位之前,在晶体管被发明的初期,人们使用的其实是锗。它大大限制了晶体管的应用:锗管的穿透电流(一个理论上不希望出现的电流)很大,且随温度的变化而变化,这对锗晶体管的稳定工作极为不利。而将晶体管这个发明真正广泛应用从而开创了整个半导体行业的,正是一个用硅取代锗来制造晶体管的发明。 小分子成就大公司的故事还有很多: 1、埃肯碳素(Elkem):铝 2、辉瑞(Pfizer):柠檬酸、青霉素、西地那非 3、葛兰素史克(GlaxoSmithKline):沙丁胺醇、阿莫西林、西米替丁 4、杜邦(DuPont):硝酸钠 5、巴斯夫(Baden Aniline and Soda Factory):茜素 6、戈尔(W.L. Gore Associates, Inc.):聚四氟乙烯 7、戴比尔斯(De Beers):碳 参考资料: [1] Williams, R. J., “The Vitamine Requirement of Yeasts, A Simple Biological Test for Vitamine,” J. Biol. Chem., 38, 465 (1919) [2] A. T. RINGROSE, L. C. NORRIS and G. P. HEUSER, “The Occurrence of a Pellagra-Like Syndrome in Chicks” Poult Sci., 10:166-177. doi:10.3382/ps.0100166 (1931) [3] Williams, R. J., Lyman, C. M., Goodyear, G. H., Truesdail, J. H. and Holaday, D., “Pantothenic Acid, A Growth Determinant of Universal Biological Occurrence,” J. Am. Chem. Soc., 5

文档评论(0)

asd522513656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