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联三鑫财务门.ppt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第一部分 财务困境的形成 1、华联三鑫的扩张 2、行业困境 3、财务困境形成探析 第二部分 财务困境的控制 1、组合风险控制 2、异常风险控制 做大做强PTA项目 2003年一期PTA项目 2005年二期PTA项目 2003 2005 2007 PTA产能变化表 时间 2005年 2006年 2007年 产能(万吨) 60 120 180 2007年华联三鑫PTA产能跃居国内同行业首位 ●华联三鑫的扩张过程 2005年一期项目建成投产 实现净利润1.02亿元 2003年一期PTA项目投产 计划3-5年内做到亚洲第一 世界一流PTA生产基地 收入跳跃式增长 利润跳跃式下降 2008年PTA期货亏损5亿元 2003年,浙江华联三鑫石化有限公司由华联控股股份有限公司等5家股东投资创立,主要生产销售对苯二甲酸(PTA)及相关化工产品和原辅材料。 财务困境 停产重组 华联三鑫的成长曲线 收入和利润的变化 华联三鑫收入、利润状况   2005年 2006年 2007年 2008年1-9月 主营业务收入(万元) 217,722.12 433,376.20 796,397.18 1,093,412.00 净利润(万元) 10,202.16 1,117.79 -95,969.44 -116,596.00 2005年~2008年9月,销售收入增长趋势明显, 但净利润不断下降,2007年陷入严重亏损状态 有报道称,2008年中,华联三鑫因为做多PTA期货,被迫高价买下近15万吨现货。此次期货投资造成的跌价损失接近5亿元。致使资金链完全断裂。加上严重的财务困境,华联三鑫走上了重组之路。 股东持股比例变化 华联三鑫股东持股比例(2003年3月) 股东名称 华联控股 展望集团 方晓健 加佰利集团 洪银娟 出资额(万元) 25,500.00 9,000.00 7,250.00 5,000.00 3,250.00 出资比例 51.00% 18.00% 14.50% 10.00% 6.50% 华联三鑫股东持股比例(2008年8月) 股东名称 华西集团 华联控股 展望集团 加佰利集团 注册资金 出资额(万元) 87,100.00 64,821.00 46,639.50 46,639.50 245,200.00 出资比例 35.52% 26.44% 19.02% 19.02%   2003年华联控股为第一大股东,为了做大做强PTA项目,华联三鑫从2003年到2008年,使注册资金增加到24.52亿元。引入华西集团,作为第一大股东。 重组之路 1.股权重组 华西集团和展望集团分别向远东集团转让35.522%和8.616%股权; 展望集团向滨海开发公司转让10.405%股权; 加佰利集团向滨海开发公司转让19.021%股权 2.增资扩股 远东集团、滨海开发公司以现金出资方式 增加华联三鑫注册资本金15亿元 重组以后 启动停产的部分生产线, 暂时避免了因为巨亏、资金链断裂而面临的破产清算 重组完成后的股东 注册资本以及各股东拥有的股权比例   注册资本(万元) 股东名称 出资额(万元) 出资比例 2008年11月 395,200 远东集团 198,227.40 50.16% 滨海开发公司 132,151.60 33.44% 华联控股 64,821.00 16.40% 产业链 结论: ●行业困境——产业链分析 2002年-2007年 原材料成本的增长未能通过产品价格上涨转移到下游企业,全行业陷入困境 PTA供需情况分析(1996-2002) PTA国产量和进口量 项目 1996年 1997年 1998年 1999年 2000年 2001年 2002年 PTA国产量 114.23 151.81 160.88 175 220.5 235.4 245.7 国产量 年增减幅度   32.90% 5.97% 8.78% 26.00% 6.76% 4.38% PTA进口量 44.78 47.03 72.85 154.23 250.54 311.66 429.69 进口量 年增减幅度   5.02% 54.90% 111.71% 62.45% 24.40% 37.87% 自给率 71.93% 77.56% 69.19% 53.16% 46.82% 43.03% 36.40% 资料来源:郑州商品交易所PTA产业链年度分析报告 1998年至2002年期间国内PTA产能严重不足,自给率比较低,需要从国外大量进口PTA。 亚洲PTA产能与需求   2003年 2004年 2005年 2006年 20

文档评论(0)

好文精选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