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 近代化的探索PPT课件.ppt

  1. 1、本文档共26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2 近代化的探索PPT课件

近代化的探索 中国近代史: 探索史 第二单元 近代化的探索 第6课 洋务运动(地主阶级洋务派) 第7课 戊戌变法(资产阶级维新派) 第8课 辛亥革命(资产阶级革命派) 第9课 新文化运动(先进知识分子) 中国人民的抗争、探索史 洋务派:洋务运动 维新派:戊戌变法 革命派:辛亥革命 新文化运动 近代化的探索 第二单元 近代化的探索 洋务运动 戊戌变法 辛亥革命 新文化运 时间 学习主题 性质 救国方式 代表人物 作用 1898 19世纪 1911 1915 自救 制度 制度 思文 技术 改良 革命 思解 康梁 近代化 孙文 陈李 奕 思想启蒙 结束帝制 民主共和 动摇了儒家思想 所谓“近代化”是指中国社会由古代封建社会向近代社会转变的过程。 包含的层面: 经济上的近代化(军事器物)---洋务运动 政治上的近代化(政治制度)---百日维新、辛亥革命 思想上的近代化---学西方思潮、新文化运动 社会生活上的近代化 经济军事 政治制度 思想文化 考点解析 时间 19世纪60年代到90年代 代表人物 目的 口号 前期:”自强”;后期:“求富” 内容 评价 (地主阶级) 中央:奕忻 地方:曾国藩,李鸿章,左宗棠,张之洞 利用西方先进技术,富国强兵,摆脱困境,维护清朝统治。 一、创办军事工业;二、创办民用工业; 三、筹划海防;四、培养人才; 性质,作用, 奕訢 曾国藩 李鸿章 左宗棠 张之洞 (1)前期 创办近代军事工业 自强 企业名称 创办人 安庆内军械所 (最早) 曾国藩 江南制造总局 (最大) 曾国藩 李鸿章 福州船政局 左宗棠 (2)后期 创办近代民用工业 求富 企业名称 创办人 备注 上海轮船招商局 李鸿章 中国近代第一家轮船公司 开平矿务局 李鸿章 汉阳铁厂 张之洞 中国近代第一个近代化钢铁工业 湖北织布局 张之洞 地位: 作用: 洋务运动的评价(P27) 是一次失败的封建统治者的自救运动。 1、引进西方先进的科学技术。 2、积累生产经验,培养技术力量。 3、客观上促进了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发展,为中国的近代化开辟了道路。 典型例题 (06年南宁市题)中国近代史有这么一个人物:他既代表清政府签订丧权辱国的条约,又创办洋务企业引进西方先进技术。这个人物是( ) A曾国藩 B李鸿章 C左宗棠 D张之洞 (06年安徽省)“中国文武制度,事事远出西人之上,独火器万不能及。……中国欲自强,则莫如学习外国利器。”想一想,这是哪个派别的主张( ) A、顽固派 B、洋务派 C、资产阶级维新派 D、资产阶级革命派 考点解析 序 幕 时 间 代表人物 主要内容 影 响 公车上书(1895年) 1898年6月到9月 政治、经济、文化、军事 性质、作用 (资产阶级维新派)康有为、梁启超、谭嗣同等 改革的主要内容 类 别 内 容 政治方面 经济方面 文化方面 军事方面 改革政府机构,裁汰冗员,任用维新人士 鼓励私人兴办工矿企业 开学堂养人才,翻译书传思想,创报刊开言论 训练新式军队 戊戌变法的影响 资产阶级性质的改良运动 1、促进了思想解放,是中国近代的第一次思想解放的潮流; 2、有利于西方思想文化和科学技术的传播; 3、有利于中国资本主义的发展。 典型例题 (06年通州市)康有为、梁启超作为伟大的历史人物永载史册,主要是因为他们 A、发起了洋务运动 B、发起了维新变法运动 C、领导了辛亥革命 D、参加了新文化运动 下列不属于百日维新变法内容的是 A.改革政府机构 B.不允许私人兴办工矿企业 C.训练新式军队 D.翻译西方书籍,传播新思想 考点解析 成立时间: 成立地点: 创建者: 性质: 革命纲领: 同盟会机关刊物:《民报》 三民主义: 地位: 中国同盟会 1905年 日本东京 孙中山(资产阶级革命派) 第一个资产阶级革命政党 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建立民国,平均地权 “民族”、“民权”、“民生” 三民主义是孙中山领导辛亥革命的指导思想。 三民主义 武昌起义和中华民国的成立 考点解析 辛亥革命的历史意义 1911年10月10日,革命党人在湖北武昌发动起义,取得胜利。 1912年元旦,中华民国在南京成立,孙中山为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 辛亥革命推翻了清朝的统治,结束了我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帝制,使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 典型例题 (06年福州市)今年

文档评论(0)

haowendangqw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