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洲马瘟课件.ppt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非洲马瘟 非洲马瘟是由非洲马瘟病毒引起的马属动物的一种急性或亚急性传染病。 特征:以发热、皮下结缔组织与肺水肿以及内脏出血为特征,只能通过昆虫传播。 马对此病的易感性最高,病死率高达95%。我国尚无本病发生。世界动物卫生组织(OIE)将其列为A类疫病。 病原学 非洲马瘟病毒属呼肠孤病毒科环状病毒属。现已知有9个血清型,各型之间没有交互免疫关系,不同型病毒的毒力强弱也不相同。    病毒在37℃下可存活37天,而50℃3h、60℃15min可被灭活。在pH6.0-10之间稳定,在pH3.0时迅速死亡。能被乙醚及0.4%β-丙烯内脂灭活。0.1%福尔马林48h,以及被石炭酸和碘伏灭活。 电镜下的病毒 病毒的超微结构 流行病学 本病主要流行于非洲大陆中部热带地区,并传播到南部非洲,有时也传播到北部非洲。近东与中东(1959)、西班牙(1966,1987—1990)、葡萄牙(1989)等非洲以外的国家也曾流行。我国尚无本病发生。     病毒的贮藏宿主,目前尚未研究清楚。马、骡、驴、斑马是病毒的易感宿主。马尤其幼龄马易感性最高,骡、驴依次降低。大象、野驴、骆驼、狗因接触感染的血及马肉也偶可感染。     流行病学   本病主要通过媒介昆虫如库蠓、伊蚊和库蚊吸血传播。    传染源为病马、带毒马及其血液、内脏、精液、尿、分泌物及所有脱落组织。马的病毒血症期一般持续4-8天,长的可达18天;斑马、驴病毒血症期可持续28天以上。     本病发生有明显的季节性和地域性,多见于温热潮湿季节,常呈地方流行或暴发流行,传播迅速;厚霜、地势高燥、自然屏障等影响媒介昆虫繁殖或运动的气候、地理条件,将使本病显著减少。 临床症状 潜伏期通常为7-14天,短的仅2天。《陆生动物卫生法典》规定,非洲马瘟的感染期为40天。   按病程长短、症状和病变部位,一般分为肺型(急性型)、心型(亚急性型、水肿型)、肺心型、发热型和神经型。 肺型:多见于本病流行暴发初期或新发病的地区。呈急性经过。病畜体温升高达40-42℃,精神沉郁、呼吸困难,心跳加快。眼结膜潮红,羞明流泪。肺出现严重水肿,呼吸困难,并有剧烈咳嗽,鼻孔扩张,流出大量含泡沫样液体。病程5-7天,常因窒息而死。 临床症状 心型:又称水肿型,病程较慢,体温39-41℃,眼上窝、眼皮、面部、颈部、肩部、胸腹下及四肢水肿,多因缺氧和心脏病变于1周内死亡。 肺心型:较常见,呈现肺型与心型症状,常因肺水肿和心脏衰竭导致1周内死亡。 发热型:又称亚临床型,症状轻微,仅见体温升高(40-40.5℃),精神沉郁。 神经型:一般很少见到。   非洲马瘟病死率变动幅度很大,最低为10%-25%,最高可达90%-95%,骡和驴的病死率分别为50%和10%。耐过本病的马匹只能对这同一型病毒的再感染有一定的免疫力。 病理变化 肺型病变为肺水肿;胸膜下、肺间质和胸淋巴结水肿,心包点状淤血,胸腔积水。 心型病变为皮下和肌间组织胶胨样水肿(常见于眼上窝、眼睑、颈部、肩部);心包积液,心肌发炎,心内外膜点状淤血;胃炎性出血。 诊断 根据临床症状和病理变化可做出初步诊断,确诊需进一步做实验室诊断。 实验室诊断   在国际贸易中检测的指定诊断方法有补体结合试验、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替代诊断方法有病毒中和试验。   病毒分离:乳鼠接种、细胞接种(BHK、MS、Veto),接种鸡胚。   病毒鉴定: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病毒中和试验、聚合酶链反应(PCR)。     诊断 实验室诊断   血清学诊断: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补体结合试验、免疫印迹。   样品采集:用于病原分离宜采集发热期病畜全血,用OPG(50%甘油+O.5%草酸钠+O.5%石炭酸)或肝素(按10IU/毫升添加)抗凝,于4℃下保存或送检;或刚死亡动物的脾、肺和淋巴结(取2-4g小块),置10%甘油缓冲液,于4℃下保存或送检。   用于血清学诊断宜采集血清(最好采双份血清,分别在急性期和康复期,或相隔21天采取,于-20℃下保存)。  鉴别诊断 应与炭疽、马传染性贫血、马病毒性动脉炎、马脑病、锥虫病、焦虫病、钩端螺旋体病鉴别。 防治 预防     尚无有效药物治疗。感染区应对未感染马进行免疫接种,如多价苗、单价苗(适用于病毒已定型)、单价灭活苗(仅适用于血清4型)。     我国尚未发现此病,为防止从国外传入,禁止从发病国家输入易感动物。 处理   发生可疑病例时,按《中华人民共和国动物防疫法》规定,采取紧急、强制性的控制和扑灭措施。采样进行病毒鉴定,确诊病原及血清型,扑杀病马及同群马,尸体进行深埋或焚烧销毁处理。采用杀虫剂、驱虫剂或筛网捕捉等控制媒介昆虫。 疫情 赞比亚发生非洲马瘟2004年5月7日,赞比亚农业食品渔

文档评论(0)

mkt361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