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z31镁合金动态塑性变形后的形变孪晶及力学性能的分析word格式论文.docx

az31镁合金动态塑性变形后的形变孪晶及力学性能的分析word格式论文.docx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az31镁合金动态塑性变形后的形变孪晶及力学性能的分析word格式论文

摘要本论文以密排六方结构(HCP)且具有很强基面织构的商用 AZ31 热轧镁合金 板材为研究对象,变形方式选用具有高应变速率特点的动态塑性变形(DPD)。 从我们的研究目的出发,设计出 DPD 方向与板材的轧制方向(RD)平行的变形方 式,以引入较高密度的{10-12}孪晶组织。然后对具有孪晶片层组织的 AZ31 镁合 金进行力学性能测试,目的是了解由于孪晶介入引起的组织结构变化对材料力学 性能的影响。同时,设计了四类不同初始取向的样品,取其压缩方向分别与板材 的法向(ND)成 0o、30o、60o、90o,进行 DPD。利用电子背散射衍射(EBSD) 技术手段定量表征了变形前后样品的微观组织及织构演变规律,详细分析了初始 取向及变形条件对 AZ31 镁合金孪生行为的影响,深入研究了不同的微观组织结构 对材料的屈服行为、塑性以及加工硬化行为的影响,从而制定出理想的加工工艺, 以改善镁合金的力学性能。对动态塑性变形后 AZ31 镁合金样品内部形成的{10-12}孪生片层组织结构进 行定量分析。然后利用取向差法对晶粒中实际产生的{10-12}孪生变体进行类型判 定,并计算其 Schmid 因子,研究结果表明:{10-12}孪生机制主导着镁合金塑性变形的初级阶段(ε~8%)。在这一阶段, 片层厚度从 5.55μm 减小到 2.49μm,随着应变量的增加,发生了明显地减小。这种 片层结构尺寸的演变与{10-12}孪晶在变形中的形核及生长机制密切相关;在高应 变速率过程中的{10-12}孪生行为与准静态压缩过程中的相符,都遵循着 Schmid 因子法则,即具有最大 Schmid 因子的{10-12}孪生变体优先形核。同时发现晶粒能 否形核不同的{10-12}孪生变体很大程度上受其应力加载方式的影响。当平行于晶 格基面的压缩载荷与晶格 a 轴的夹角成 0°或 30°时,不同的{10-12}孪生变体有可 能被激活在同一晶粒中。而具有大的 Schmid 因子的变体优先形核,导致它的形核 数量多,孪生体积分数大,所以这种变体对塑性应变的贡献也很大,协调了几乎 90%的孪生应变。对动态塑性变形下退火前后不同应变量的 AZ31 镁合金样品进行沿 DPD 方向 和垂直于 DPD 方向(即平行于初始横向(TD))的拉伸试验(分别简化命名为 0°和 90°拉伸),分析孪生片层结构对镁合金力学性能的影响,研究不同的孪生强化机制 在改善力学性能方面的作用。研究结果表明:对于未退火的形变镁合金来说,不管是 0°拉伸还是 90°拉伸,由于预变形导致 的加工硬化原因,其屈服强度都随着预变形量的增加有所升高。在 90°拉伸中,当 孪晶片层密度较高、片层结构比较紧实时,材料的塑性得到极大的改善,这说明孪晶结构的强化能够同时改善材料的强度和塑性;在退火去应力后的预变形样品的 0°拉伸过程中,退孪生行为明显地改善了 AZ31 镁合金的最大流变应力,而且 随着{10-12}孪晶体积分数的增加,屈服强度以及最大流变应力均有明显地提高。 退孪生引起织构的改变,使得软取向转变成硬取向,从而达到了织构强化的作用, 而起这种强化的量级与孪生织构的强度有关。退火去应力后的预变形材料在 90° 拉伸过程中,{10-12}孪晶片层结构的强化作用导致屈服强度有略微地增加,而最 大流变应力几乎没有变化。这说明{10-12}孪晶片层分割导致的晶粒“细化”对 AZ31 镁合金的力学性能的影响并不明显。对 0o、30o、60o、90o 四种镁合金样品动态塑性变形后的微观组织进行研究, 并对{10-12}孪生行为进行分析,得出以下结论:0°样品主要依靠非基面滑移来协调塑性变形;而对于 30°和 60°样品来说,虽 然宏观织构是不利于{10-12}孪晶形核,但变形后仍有少量的{10-12}孪晶被激活。 在 60°样品中,一部分晶粒的{10-12}孪生活动是遵循 Schmid 因子法则,它们的取 向主要分布在偏离理想基面织构的 10°~40°的范围内;而孪生活动不遵循 Schmid 因子法则的晶粒的取向主要分布在偏离理想基面织构的 30°~50°的范围内,理论 上这种取向已经不利于{10-12}孪晶的激活;在 30°样品中,仍有少量偏离 90°取向 较大的晶粒形核{10-12}孪晶,这些激活的孪晶变体与 60°样品中类似取向晶粒形 核的孪晶一样,并没有遵循最大的 Schmid 因子的变体优先形核的原则,很多具有 极小 Schmid 因子的孪晶变体优先被激活;90°样品在变形后激活了大量的{10-12} 孪晶。关键词:AZ31 镁合金,孪生,电子背散射衍射(EBSD),力学性能,孪生强化ABSTRACTIn this thesis the hot-rolled AZ31 Mg alloy sheet (Mg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peili2018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