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章-食品中有毒有害物质测定.ppt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第八章-食品中有毒有害物质测定

※有毒蘑菇,在我国已发现了80余种,但多数 种类的毒性轻微或尚不能确定。 ※毒性强的如白帽蕈、瓢蕈、马鞍蕈、鬼笔蕈 等,它们外形特殊,色彩艳丽,有的有麻、 辣、苦味,有的无异味,但含有多种毒素。 ※毒蕈中含有毒蕈碱,能刺激神经,引起心跳 变慢变弱,从而伤害人或生物。 2.毒肽类(毒蕈): 致命白毒伞 鉴别: 蘑菇是否有毒,经验极为重要。现今唯一可靠的毒菇鉴别方法是根据蘑菇的形态学特征的分类鉴定。一般人难以掌握,多需要相应的专业人员来进行分类鉴定。 中毒症状: 恶心呕吐、腹痛、腹泻、出汗等症状。还有精神兴奋、精神错乱和黄疸、肝肾肿大等症状。 3.有毒氨基酸: 过多食用青蚕豆(不管煮熟或去皮)都导致中毒。其中的L-3,4-二羟基苯丙氨酸引起急性溶血性贫血症。 8.5.2 毒苷类毒素 1.氰苷类: 微量氰化物广布于植物中, 主要形式为生氰的葡萄糖苷,食用植物中 检验出三种葡萄糖苷: 苦杏仁苷:苦杏仁和其他果仁中 蜀黍氰苷:高粱和有关草类中 亚麻苦苷:豆类、亚麻仁、木薯中。 亦称皂素,广布于植物中的苷类,多数皂苷对人、畜不表现毒性,如大豆皂苷。 只有马铃薯中的茄苷剧毒。 2.皂苷类: 茄苷也叫龙葵素(Solanine),是有毒生物碱。 龙葵素的一般含量为2~10mg/100g, 如发芽、皮变绿后可达35~40mg/100g。 龙葵素在幼芽及芽其部的含量最多, 当食入0.2~0.4g时,就能发生严重中毒。 马铃薯(土豆)发芽后可产生较高的有毒生物碱 ——龙葵素(Solanine),食后可引起中毒。 茄苷耐热性很强,一般烹煮很难分解。 所以发芽或变绿的马铃薯不可食用,也不可作饲料。 中毒机理:抑制人体内胆碱脂酶活性。 中毒症状: 潜伏期为数10分钟至数小时,出现舌、咽麻痒、头晕、头痛、胃部灼痛及胃肠炎症状;重病者抽搐,意识丧失甚至死亡。    3.预防措施 ※土豆应贮存在低温、通风、无直射阳光的地 方,防止生芽变绿。 ※生芽过多或皮肉大部分变绿时不得食用。 ※发芽很少的,应彻底挖去芽和芽眼周围。 因龙葵素溶于水,可侵入水中泡半小时左右。 ※中毒后立即用浓茶或1:5000高锰酸钾溶液 洗胃。 ※ 生芽较少的马铃薯不易炒吃, 应煮、炖、 红烧吃。 ※ 烹调时加醋,可加速破坏龙葵碱。 8.5.3 亚硝酸盐毒素 中毒机理: 进入血液后,使血红蛋白转变成高铁血红蛋白,红细胞失去携带氧的功能,出现组织缺氧。 NO2-盐在人体内可转化成亚硝胺。 中毒症状: 轻者呼吸困难,循环衰竭,昏迷;重者死亡。 亚硝酸盐含量较多的食物 ※小白菜、菠菜、韭菜、芹菜等绿叶蔬菜中含 较多的硝酸盐,在人体内还原成亚硝酸盐。 ※腌制的泡菜、腐败的蔬菜、存放过久的熟蔬 菜可能都有较多的亚硝酸盐。 预防方法 ※不吃腐烂的蔬菜,吃剩的熟菜不可在高温下存放长时间后再食用。 ※不要在短时间内吃大量叶菜类蔬菜。 ※建筑工地等使用亚硝酸盐的单位要加强亚硝酸盐的保管,存放在专门场所并上锁;标签要明显,避免误作食盐或碱面食用。 8.6 食品在加工过程中产生的毒素 来源: 外源性毒素,在加工过程中使用的一些食用添加剂,如肉类食品的腌制,需要添加亚硝酸盐;熏制食品由于烟熏而引入致癌物苯并芘及其他稠环芳烃得到等; 内源性毒素,有些有毒成分是食物原料在加工过程中自身变化而产生的,如油脂的氧化产物等。 毒素分布: 含量因品种、部位、性别、季节等各异: 1.品种:弓斑东方鲀,铅豆东方鲀, 豹纹东方鲀,条纹东方鲀; 2.雌性毒素高于雄性; 3.卵巢毒性最强,肝脏次之,卵子、肾脏、 眼睛、血液、皮肤等都含有毒素; 4.新鲜洗净的肉不含毒素, 但死后较久,毒素由内脏渗入肌肉中。 ※有的河鲀品种肌肉中也有弱毒. 5.每年2~5月为产卵期,含毒最多,易中毒。 6~7月产卵后毒性减半。 ※溶于水,易溶于食醋, ※碱性下易分解为葡萄糖化合物,而失去毒性。 ※对热稳定,100℃7h,120℃60min可破坏。 ※盐腌,日晒,烧煮等方法均不能去毒。 ※pH<3、 pH>7 时被分解, pH=14时全部分解。 毒素性质: 非蛋白类神经毒素,毒性强,比NaCN强1000倍 新鲜河鲀除去内脏、皮肤和头后肌肉反复冲洗,加入2%Na2CO3

文档评论(0)

yaocen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